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科教学浅探

2020-01-09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

天津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瓦当跨学科预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 李 响

在聆听南京外国语学校唐园园教师和郝世奇教师跨学科公开课“书载千秋——触摸身边的历史”这一课后,激发了我对历史课堂跨学科教学的思考。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既包含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的历史,还包含科技、文学和艺术发展史等,历史学本身的特点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从历史学综合性出发,展开跨学科教学。那么在跨学科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国家立德树人的目标呢?基于“书载千秋——触摸身边的历史”这一课,本文将浅谈这节课对自己的启示,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关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历史教学中的“预设”,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需求,及现有的历史知识储存,以多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所谓“生成”,是师生在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下,在师生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合理的预设与有效的生成是构成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唐教师和郝教师的“书载千秋——触摸身边的历史”一课中,瓦当作为历史教学的载体,不仅仅是历史文物同时也是艺术作品。在“瓦当会说话”这一子目中,唐教师预设了五个问题:

瓦当是用来做什么的?

瓦当是怎样制作的?

平民的房子有瓦当吗?

瓦当上有哪些纹饰?它们有什么寓意?

瓦当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的鼎盛时期是?

众所周知,初一学生刚刚从小学踏入初中校门,历史知识储备较为匮乏,基础薄弱,对于历史文物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唐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较为简单,且在“书载千秋——触摸身边的历史”这一课之前,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就瓦当问题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将关于瓦当的基本知识教给学生。在学生对瓦当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唐教师预设五个问题,就有的放矢了。本节课的预设合理,就为有效生成创设了前提条件,问题的预设与课本知识贴切,所以学生的回答能切中要点。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故而使学生达到生成性学习的目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评价一堂历史课的标准之一即是有效性,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首先了解学生,依据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合理预设。

二、关切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情境和历史味

历史教学就应该符合历史学科属性,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历史情境,具有历史味。历史情境是用来联系学习者经验和历史知识目标的桥梁。所谓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味”,是指具有发展学生历史思维,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浓郁历史特色的课堂教学。随着模块教学和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出现,各学科知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交汇、融合,但是怎样把握历史课堂教学中各学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个难题。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历史教学情境和历史味是兼顾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有效途径。

唐教师和郝教师合作的“书载千秋——触摸身边的历史”这一课,大胆创新,历史教师与美术教师共上一节课,跨学科结合,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新探索。两位教师跨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准确把握美术知识在本节课中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仅保存了历史课堂原有的历史味,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中蕴含的美术之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节课上唐教师从瓦当材质、形状、纹饰、寓意等方面讲解了瓦当的发展演变历程,从最初的“半圆形瓦当”,到“圆形瓦当”,从最初的“素面瓦当”到带有“图案、文字”的瓦当,再到后来的“多元图示”瓦当。当郝教师提出的关于“人面纹瓦当”的面部形象的形状、表情、线条等问题,以及让学生画人面纹瓦当诸如眉毛、胡子、鼻子、眼睛、嘴巴等瓦当面部的点、线、面等形象时,将美术知识与历史学科完美契合,让全场听众感受到历史之“美”。因此在后来的学生评课时,当主持评课的教师问学生:“你觉得今天这是一节历史课还是美术课?”学生回答:本节课展现了历史之“美”。

本节历史课不仅具有历史味,还兼具历史之美。两位教师运用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将美术知识融入历史课堂,利用美术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在历史情境中凸显历史味。在跨学科课堂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准,会导致课堂偏离主题,失去本色,给学生留下混乱的印象。比如在本节课中,如果把握不好美术知识在本节历史课堂中的度,历史课堂容易失去历史味,偏离历史主题。学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今天上的课到底是应该定义为美术课还是历史课?”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认知偏差。这也警醒我们,由于初一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缺乏和历史眼界的狭窄,我们在备课时应该了解学生的学情。故而,在实施跨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时,应该考虑周全,不能让历史课失去历史本原,失去历史情境,失去历史味。

三、关怀历史课堂教学的历史价值和核心素养

李惠军教师曾说:“作为历史教师,上课要做到明理、得法、怡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怡情”,就是讲课要融入感情、以课动情、以情动生,做到怡情才能更好地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达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样才能使一节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反之,如果只会活跃历史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有说有笑,活跃无比,实际上上完课后学生的记忆就失去了历史的印记。一节历史课要有效、有魂,学生听课后能够凝思静想,最后学有所获、学有所感,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唐教师“书载千秋——触摸身边的历史”这节课,向学生展示了历史艺术品瓦当,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唐教师在讲述瓦当这件历史艺术品时,课堂上展示瓦当实物和秦汉瓦当图片,体现了史料实证在历史课堂中的落地,让瓦当还原生活。比如,以时间轴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瓦当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面纹瓦当”的丰富表情时,“人面纹瓦当”有痛苦、愤怒、高兴等表情,透过人面纹瓦当的表情,透视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处于分裂、动荡的社会历史状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在历史课堂实践中生根。在学生评课环节,当主持评课的教师提问学生:“比如说秦朝和六朝的瓦当,那秦朝和六朝的生活有何不同?”学生的回答能切中要害。“瓦当会说话”,让瓦当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人民对于社会的动荡、混乱导致生活流离失所的痛苦,以及人民对于建设统一、富强、美好国家的期望。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探究其原因,使学生感受到人民要求国家统一、获得和平安定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学生评课环节,当主持评课的教师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刚才课件上写的瓦当会说话,瓦当说了什么话你们知道吗?”“瓦当说话了吗?”学生的回答是:“瓦当承载了历史的记忆”“瓦当诉说着国家的历史”。由此可看出本节课实现了历史教学的价值情怀,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历史活起来。

四、结语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虽然是广袤的,但是我认为在历史课堂开展跨学科教学时应注意关注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合理预设才能有效生成,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更好地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进行历史课堂跨学科教学时需坚守历史课堂的学科阵地,在历史课堂中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在历史情境中突出历史味,坚持历史课堂的主体性,才能有效地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尼采说过,“凡是仅仅教诲给我、不增进或者直接振奋我的行动的东西,都让我感到厌恶”。历史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不仅要教会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如李惠军教师所言的“怡情”,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实现历史学科价值,让核心素养落地,才能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瓦当跨学科预设
瓦当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