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往事并未如烟

2020-01-09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王瑞刚

天津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韩老师滨海刊物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 王瑞刚

今年适值《天津教育》创刊70周年,每一个曾经与这本教育刊物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内心都会无比欣悦。

最早见到《天津教育》,是在学校校办主任的办公桌上。当我提出借走一本“学习学习”时,主任却慷慨地说“送给你了!这是咱天津自己的刊物,你写的论文,也可以投稿!”

从那以后,我便经常去主任那里求“赠刊”,然后拿回去细细阅读揣摩。后来,学校给学科组订阅了一本,我总是第一时间去取刊物。在路上,我就开始浏览目录,搜寻中意的文章。最开心的是看到了能激发我对传统教学展开思考的文章,特别有一种也想说点儿什么的冲动。

直到参加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期培训班,我的《试论中学语文教学的“五有”原则》一文作为培训成果刊发在2010 年第4 期上。文中,我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应秉持“有趣、有用、有意义、有法、有序”原则的观点,那是我力求探索系统化教学的思考、实践和不懈的追求。

此后,陆续发表了《有效教学必达的三个目的》和《联想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两篇文章。前者论及我对“真知、牢记和活用”的理解,后者是我针对汉语言文字特点进行的教学实践探索。虽然在《天津教育》上只闪现过产量极低的文字,但这三篇文章是我敝帚自珍的深入思考。

2014 年底,我担任滨海新区教体局《滨海教研》执行主编。虽然有多年编排学生文学报的经验,但创办一份正规的教育刊物,对我仍是个艰巨的考验。为节省资金,组稿、编辑、排版工作都由我们自己完成,从封面设计、栏目设置到版式美化,《天津教育》成为我们反复研讨的范本,其实用的内容、精美的版式启发我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催生出了创刊号。

2015 年4 月,我和《滨海教研》全体编辑,赴《天津教育》编辑部学访。当时,天气微冷,编辑部副主任韩大勇老师却早早就等候在大门外。韩老师不仅详细介绍了约稿、审校和编排的整个流程,还结合实例讲解了种种文字编辑细节,又将编辑必备资料列出了书目,并拿出几种编审表送给我们作参考。我们请教的各种琐碎问题,韩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此番学访,使我对规范化、专业化地办好一份刊物有了更多的底气。其后每当遇到编辑问题,包括出版物年审之类的事情,我都电话求教韩老师,有时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儿叨扰了,他却总是细致地回答。2016 年春,《滨海教研》借创刊一周年之机,举办天津市教育类内部刊物交流论坛,韩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令我感念不已的,是韩老师对我们刊物上几处不易察觉的细节失误给予指正,以及对刊物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的深刻思考。谦和的韩老师一直坚持参加完一天的会议,才悄悄地离开。

作为刊物主编,我深感编辑每一期刊物,都像在经历一次母亲孕育胎儿的艰辛与喜悦,其中冷暖,唯自心可知。在《滨海教研》24 期的孕育过程中,难忘编辑部同仁的同舟共济,难忘各区编辑们的热情鼓励,难忘从《天津教育》获取的充分营养。当我们第一次把优秀论文推荐到《天津教育》发表时,作者的感谢之意引发了我新的期盼:希望各区教育内刊能与《天津教育》携手并进,更好地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成长腾飞的平台。

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的译后记中有句话:“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在此,姑且借题发挥一下我的想法:在《天津教育》这本刊物历经的时间之流中,我们或许只是其中的乱山碎石,抑或那见证了刊物成长的两岸景致,但我们始终期望着《天津教育》一如激情的涧水,蓬勃激昂地流向教育的沃野,灌溉出桃李芬芳竞发的美好理想之境。

猜你喜欢

韩老师滨海刊物
滨海白首乌
刊物贺词
滨海顶层公寓
我的老师
系列刊物介绍
岳滨海 藏石欣赏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