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平台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用
2020-01-09孙星
孙 星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渐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课堂授课因受到空间、时间等因素制约,知识点往往不够细化、深化,学生学习能动性差,学习效率较低,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网络互动”式教学是通过网络平台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1]。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带有明确的主观意识,有独立思维、创新实践能力,正是这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建成时间较短,人才培养方案多借鉴本科院校相关的专业,致使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高职本身的优势导向。且教学往往局限于三寸讲台之上,理论讲授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能力模块又过于统一化,导致问题接踵而来。
1.1 个性缺失
就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说,仅依靠教师课上的知识传达,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像是批量化生产的工厂,统一化的教学过程,强调共性,却阻断了学生独立思想,缺失了个性。学生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过程中就等着教师将知识掰开揉碎喂进脑中,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消化吸收,面对项目实践模块,照搬照抄、忽略本质,想当然为之,这与成才之路背道而驰。艺术设计类专业尤其需要培养拥有自主意识,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才,艺术没有标准答案,设计需要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用统一化标准对待,应培养人才的个性化,要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模式,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设计,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1.2 脱离实践
理论引导实践,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传统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始终对接不上,对学生来说,理论如同鸡肋,教师讲台上授课、学生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无趣、寡淡成为罪魁祸首,学生面对单纯的理论提不起兴趣,但理论内容又是必需掌握的基础。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学生对于过多理论知识会产生排斥,因而减少学习兴趣[2]。没有了理论的支撑,实践仿若一纸空谈,脑中空空,无从下手。
另一方面,要学会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而不是认死理,在实践中,理论是引导,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实践技能,但是不同的项目模块不能一概而论,理论只能作为引导,不能照猫画虎,完全对应其中,这样的实践,容易产生教条性错误。而这样的问题,也是因为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没有吃透,公式化地去记、用,自然容易产生问题。
2 “网络互动”平台在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教学对教师来说不能只是“教”,对学生来说也不能只是“学”,换位思考非常重要,一味地“教”,不考虑“学”的接受度、能力、认知,只能使教与学相脱节,一味地“学”,不深究“教”的内涵、停留在表面、死记硬背,也脱离了教的本质。“网络互动”就给了教师与学生相互提升、共同进步的平台,是传统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进步的关键。
2.1 从观众转变为主角、展现主体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在教学中依旧占据主要地位,一般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重点强调共性问题,缺乏对个性问题的认识,教学中没有办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而学生主要就是顺着教师的思维引导来学习,思想上不能独立,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即使教师在课堂上会使用项目教学和案例引导等教学方法,却仍然无法转变学生的观众思维,收获也不多。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借助“网络互动”平台,运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由观众转化为主角,学生在线上进行预习、展开讨论,作业参与平台打分机制,校、企、社会共同评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从课堂的观众转变为真正的主角,展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习兴趣。
2.2 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发现自我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会主动,没有参与感。在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环节中,教师提出案例,并对其进行互动分析,而往往会发生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视若罔闻,常常是静默一片,极少有学生会参与互动,更不要说畅所欲言了,久而久之,教师本身也会产生倦怠感,逐渐就发展成在案例分析时教师自问自答的一种怪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学懂、学精,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而在“网络互动”平台的引导下,学生出于好奇也好,出于没有面对面的压力也罢,反而更能放开自我,积极参与探讨,逐渐身临其境,这样慢慢地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和对学习的积极性,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本质目的。
2.3 从聆听改变为互动、释放天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够进行交流互动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学生明白自身的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从传统课堂中不难发现,学生大多都是“害羞”的,面对教师的提问、互动,不敢甚至不愿意正面应对教师,没有交流互动,不敢表达自我,又怎能做到相互了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所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的帮助下,让学生得以改变。在线上模拟真实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进行互动,线上教学就像给学生穿上一层保护的铠甲,让学生在网络中少了课堂上的拘谨,多了份轻松自在感。因此,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互动交流、讨论专区、开展头脑风暴。同时,教师也要和学生随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艺术设计类的教学本身就需要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回答和正确引导,找出问题,提出分析方法,适时引导,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向成为人才更进一步。
2.4 实现人才的蜕变、全面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人才的培养应不拘一格,教师的的讲授,应只是其中一种方式,仅依靠这一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将有限变为无限,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网络互动”平台教学正起到这样的作用,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环节师生都能随时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的环境中,而不是与教师两岸相隔、各自为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应用型实践能力、交流型沟通方式,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壮大,课程教学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在网络互动教学下教学思想、技术、方法都会呈现出更明确的发展方向,教师、学生、网络三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将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3],为培养人才进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3 优化“网络互动”平台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网络互动”平台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师生双方地学习与交流,使双方在思想上能碰出知识的火花,并融入实践,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达到师生之间相互提高、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开放式局面。这样不但能体现出真正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本质,同时也强调了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性,同时,教师也能收获不同的心得。
3.1 课前发布预习方案、分析问题
教师课前对于课程预习内容要提前制作好PPT或录制视频,通过智慧职教云课堂等网络平台颁布预习任务,预习是基础,通过预习,学生会对课程内容先进行大致了解,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会有的放矢,要求学生归纳整理问题,并反馈于教师,教师在课程中就会有侧重地进行讲解,学生则对知识点理解的更透彻。
以吊顶设计课程为例,首先要发布关于吊顶设计及风格认识的预习任务,并提出相关专业问题。学生在课前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吊顶的相关资料,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工地或者样板间来理解吊顶的设计组成,在平面图与立体思维之间相互转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吊顶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教师在课中教学根据共性问题统一讲解,个性问题逐一深化。
3.2 课中利用网络互动、提升思维
课中,针对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案例导入式教学,在智慧职教云课堂等网络平台的帮助下,拓展教学思维空间,尤其针对传统课堂学生上课爱玩手机现象进行分化、弱化,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将手机变为学习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网络互动”平台发布教学活动,进行知识的巩固,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趣味抢答、小测试等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刻板地听课,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吊顶设计的课程中,针对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化讲解,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随时进行头脑风暴,分小组讨论不同的吊顶设计风格和方案,组与组之间可以进行共享,对不同的吊顶形式、做法进行深入学习,将对吊顶的立体空间思维认识转换为平面表现,通过抢答、小测试等环节加深印象,牢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3 课后总结反馈过程、延伸课堂
课后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网络互动”平台下的教学更注重过程性评价。首先学生将所学知识转为具体设计,通过校企合作,直接进行企业专家测评,专家给出意见,有目的、针对性地进行更进一步的知识深化,再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样的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都有提高。还可以根据线下教学和线上延伸情况,总结经验,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扩充,实时更新相关资源、发布新内容以便学生更新进度。
吊顶设计课程的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之中,课后更为重要,设计结果经三方测评,院校、企业、社会共同评价,通过测评反馈,实现校企无缝衔接,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同时,“网络互动”平台下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是一门手段、一种技巧,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4 结束语
传统课堂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需要,艺术设计类专业是艺术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高职院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时,借助“网络互动”的教学平台,不能将课堂局限在固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而是拓展边界,拉长时间线,突破固定界限,为学生建立一个含课堂教学在内的专业性线上平台,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质量及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