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0-01-09门瑞雪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性健康控制力性心理

陈 婷 门瑞雪 李 旭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性心理是个体关于性问题的心理活动,是对性生理、性对象以及两性关系等的反应[1]。大学阶段学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随着对亲密关系的寻求以及荷尔蒙的分泌,对性充满好奇,性心理发展激烈[2]。大学生性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3],并将对今后的婚恋和家庭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匮乏,导致意外怀孕流产、感染艾滋病、性病等问题日趋严重,且大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需求与生殖健康服务存在较大的差距[4]。当前,关于大学生性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较少,本文尝试探究高等院校低年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以吉林省某高校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进行线上施测,共回收问卷228 份,有效问卷207 份,有效回收率达90.8%。学生年龄集中在17~25 岁,其中,男生52 名,女生155 名。

(二)研究工具

采用骆一等人编制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共有46 个题目,包括:(1)性认知分量表:生理知识因子、性知识因子;(2)性价值观分量表:性观念因子、性态度因子;(3)性适应分量表:社会适应因子、性控制力因子和自身适应因子。5 点计分,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被测试者性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运用SPSS 22.0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量表平均得分为3.67 分,高于中位数3,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 个分量表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性认知分量表(3.77±0.66)、性价值观分量表(3.65±0.84)、 性适应分量表(3.64±0.48)。其中,在性认知分量表上进行配对t 检验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生理知识得分与性知识得分差异显著(t=6.177,P<0.05),表现为大学生对生理知识的认知程度(3.89±0.68)显著高于对性知识的认知程度(3.63±0.78),说明目前高校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生理知识,但性知识还有所欠缺,性心理健康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不同情况下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

为了解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以及是否接受学校性教育活动在性心理健康量表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运用独立样本t 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性别变量在性知识维度(t=3.912,P<0.05)、自身适应维度(t=2.243,P<0.05) 以及性认知量表(t=3.343,P<0.05)上存在差异显著,表现为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高,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度更高。这可能与我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有关,对于性,男生比女生更开放、更坦然,在获取性知识方面也更主动。年级变量在性控制力维度上存在差异显著(F=4.004,P<0.05) ,经事后检验,发现大一年级学生的性控制力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年级学生,说明大一学生对性活动的调控较大三年级更好。年级升高大学生的性控制力反而更消极,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以及进入大学后接触到多元文化,学生对性的好奇增加,性控制力下降。家庭所在地变量在性价值观分量表(t=3.324,P<0.05)上存在差异显著,表现为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性价值观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说明农村学生对与性有关的看法和态度更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民风相对保守,学生性态度更慎重。是否参加过性健康教育活动在性认知分量表(t=2.084,P<0.05)、性适应分量表(t=3.152,P<0.05)以及性心理健康量表总分(t=3.028,P<0.05)上存在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参加过的学生得分更高,表现为接受性教育活动的同学对性的认识水平更高,性观念更稳定,对性征、性别角色以及性活动更适应。这说明在学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正规途径了解健康科学的性健康知识能增强学生的生理与性别认同,性心理也更健康。

三、建议与启示

(一)重视学生性心理健康,搭建正规教育平台

青年学生容易受到信息冲击,如果从不正规的渠道获取与性相关的内容,会让学生误入歧途。首先,学校应该重视性教育,认识到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场优势和关键地位,广泛于线上、线下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不再“谈性色变”;其次,要建立系统、科学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普及内容丰富的性知识,包括男女性生殖健康知识、避孕知识、性病知识、两性交往知识、性骚扰和性侵犯知识,以及性道德和性法律知识等,让学生面对性问题少走弯路。

(二)综合多种性心理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效果

高校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课程、讲座、个体咨询、团体活动等,要在实际活动中结合已有模式的特点,优化教育途径,提高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第一,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并由参加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授课,通过课堂上的系统教学为学生传授全面、科学的性健康知识;第二,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讲座,校外优质资源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注入新思想、新启示;第三,开展个体性咨询,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可以通过一对一咨询的方式进行疏导,这也是最有针对性的方式;第四,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活动,如两性交往、性行为与决定等,利用团体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性健康知识。

(三)根据学生特点分类教育,实现因材施教

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级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应该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教育。如利用“女生节”“避孕日” 等契机,加强对女生的性教育,鼓励她们积极了解生殖知识、避孕知识,掌握合理拒绝他人性要求,避免不健康性行为发生等的技能;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宣讲,给大一新生普及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引导其树立性心理保健意识;在大二、大三年级,针对男性同学开展以性价值观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或团体活动,通过案例讲解、讨论分享等形式加强对其性价值观和性控制力的引导与教育,鼓励他们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对待性行为持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四)发挥朋辈辅导力量,开展“同伴教育”

相比父母和教师,学生更愿意听取同龄人的意见,因此,可以采用“同伴教育” 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同伴教育” 指由相同年龄、生活环境、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的人在一起相互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模式。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组建同伴教育队伍,开展如同伴团体活动、同伴小讲堂、同伴宣讲团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交流性心理健康知识,以朋辈的力量,加强对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早孕等性知识的普及。

结语

目前,高校性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场优势和关键地位,创新性心理教育模式,优化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性健康控制力性心理
国内外培智学校性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性健康教育,教师怎么做?
教育部: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利用主题活动浅析小班幼儿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研究策略
运动干预对自我控制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灵活多变,有着惊喜的细节重播和控制力 Starke Sound(史塔克声学)AD4.320 4声道功率放大器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
中小企业营运中的资金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