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机制的对向改造与展望

2020-01-09吴跃文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资本主义交易

吴跃文

市场交易及其机制自古就存在。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市场交易中的主要因素——市场大小、交易者、交易品种(商品)与数量、交易技术与手段、交易结果以及对社会影响都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市场作用并不总是相同,机制也有逐步发展与完善的过程。“看不见的手”是双刃剑,一刃帮助人们开疆拓土,一刃刺向人类自己,用血腥的结果不断警示调控、改造和完善的需要。于是有了两支对向行进的队伍。

一、历史使命:市场机制的改造

市场机制本无好坏之分。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邓小平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73 页。市场机制不是划分社会属性与阶级的依据。但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却是有好坏之分。于是争取好结果避免坏结果不仅成为交易者的努力方向,也成为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工业大革命一方面促使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也急速地将所有潜在的交易者、交易品(商品)裹挟进市场,尤其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活动,使得市场交易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了一个顶峰。显著的表现就是什么都能够交易,市场机制的极致发挥导致的结果既是正面的,实现了社会空前繁荣;但是同时带来了恶果。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年,第783 页、第829 页改造市场机制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

捣毁机器、阻止生产、斗争企业家成为劳动者的直接选择。强化法律、修建监狱、军队保护成为资本家的不二选择。如此对立的关系,如果找不到缓和的方法,市场将萎缩,财富将缩水,社会将混乱。这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结果。于是运用立法、司法和政府等多种手段,通过“看得见的手”调节“看不见的手”,限制、规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发挥,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改造“看不见的手”的历程。为保护市场交易的结果,从宪法法律层面上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薪资福利等得到法律的部分保护,新生劳动力的生存权、受教育权逐步得到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等等。周期性发生的经济危机对市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有了逐步认识,对市场从不干预的政府也逐步地加强对“看不见的手”的宏观调节;制定反垄断法,完善国家宏观金融调控的手段等等。

社会主义是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感受到了自由资本主义利用市场机制所展现出来前无古人的力量的同时,也感受到每个交易的商品都透着血腥,于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本着解放全人类使命,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俄国人首先拿起了马克思主义武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体制与机制。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国家或集体为基础的全面计划体制及其机制。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彻底或不彻底地走上了同样的道路。计划体制与机制在本质上是让全社会的所有生产资料和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意志或集体意志的统一支配,完全摈弃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自由结合与发挥的可能性。在充分展现计划体制与机制的发展力量、并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的同时,也饱受计划体制与机制带来的“痛苦”。在经历近30 年之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向着有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发展。苏联在计划机制负面结果发挥至极致的同时也开启了向市场机制方向改革的步伐,但两个从社会主义计划体制出发的国家,采取的策略、最终的结果完全不同。经过解体后的俄罗斯彻底地回归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而中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

显然,如何建立市场体制并发挥市场机制的正向作用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也是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从理论上讲,所有要素实现自由交易是让人向往的,但需要前提和基础。实现公平充分自由交易需要具备诸多条件,包括合法的交易主体、质量合格的交易商品、灵活的交易机制、跨越时空的交易技术手段、保障公平充分交易的环境以及高频次的规模交易等等,否则自由交易不仅无法真正实现,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并且还会产生异化;如果自由交易不是充分公平的交易,那代价就是要承受非公平、非充分交易带来的社会各个层面的负面后果。全球每天的巨量交易中,既有公平的交易,也有大量不公平、不道德、不适宜的交易存在;既有大量的交易成功者,也产生一大批交易的失败者。强势交易者与弱势交易者共生是市场交易的常态,维持公平交易是各国政府和社会都必需努力的方向。市场机制正向发挥是有前提和基础的。当某些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市场就无法服务人类自身。譬如土地私有化后,土地被划分为一小块一小块,要进行大规模的交易和建设,成本变高导致交易失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建设高铁方面的举步维艰就印证了这个结论。

市场交易及其机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阶级的专利,关键是如何结合人类发展的本身需要发挥其正向的作用、抑制其负面结果。市场并不是越自由越好,调控市场,让市场机制更好服务人类是重要使命。

二、对向改造:东西方的不同实践

如果以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与完全不开放自由的市场为两端形成一个坐标轴,那么,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处于相对不开放自由的市场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处于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一端,尽管开启对交易机制改造的时间有早与迟,但是历史却呈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对手在同一坐标轴的两端,先后开始了对市场机制的改造和创造性的作用发挥。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机制的改造显然要早于社会主义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国家尚未诞生,这种改造就开始了。譬如用法律手段禁止某些失信失能的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禁止某些商品交易参与市场交易。之所以会如此规范,重要的目的是要确保市场机制发挥正向作用,抑制负面恶果的产生。这其实也是对市场机制本身的保护。

资本主义世界的改造既有具体的实践行动,也有以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的改造主张和理论。

1936 年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看得见的手”的概念。纵观历程,资本主义对市场机制的改造是广泛的,手段也是多样的。既将焦点集中在市场交易要素规范上,实现对市场机制本身的改造;同时也有对交易结果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改造与救济。

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启对市场机制的重构与创造性运用相对比较复杂。西方主导的对苏联进行的休克式回归完全自由市场机制时间上是短暂的,过程是很激烈的,但是并没有达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预期。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前后40 余年,释放出了更多的可控能量。改革开放之前,所有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劳动工具、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等都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统一的意志下开展。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开展自由生产的所有可能性几乎都被扼杀,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副食品的生产是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开展的。即便如此,这样的微小的市场空间也时不时地被取消。城市居民的工资主要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并且还需要有相应的票证。没有国家发给的定额供应票证是买不到东西的。整个国家处于极少的市场交易状态,更谈不上自由交易。改革开放前夜,率先恢复的是自留地和自给自足的副食品生产;接着是农村分田到户的大包干改革,第一次实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自由”结合,第一次有支配剩余劳动成果的机会,为恢复和发展市场交易奠定了基础。有了粮食和闲暇时间的中国农民、回城没有工作的知青和城市的待业青年,开始尝试生产国家计划之外的日常用品。市场交易进一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82 年9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强调:“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国家开始形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套体制运行的格局,计划外就是市场交易体系。两套体系的并存让套利机会频发,腐败滋生,学习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当时讨论的一个焦点。邓小平南方讲话明确市场机制不是姓社姓资的依据,为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着市场体制与机制的基本确立。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式的市场体系与世界市场体系的一次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是中国首次主动地参与世界市场的建设。

就市场机制结构而言,中国市场机制与西方市场机制没有太大的差别,世界各国可以与中国畅通无阻地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这一点已经为世界各国所认同。但就市场机制的组合运用和结果而言的,中国市场机制的回归与改造过程却与西方国家对市场机制的改造有着不同的特征。

三、发展趋向:二者孰能胜出

尽管世界市场具有基本的一致性,但不同的国家、不同人民(交易参与者)、不同的地域(市场环境)、不同交易状况下,市场机制发挥及其结果不一样。关键取决于各个国家和区域在确保与世界市场有效衔接的同时,对国内市场机制更加科学和高效的运用。

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会选择回归市场经济,重要的原因是实践证明,市场机制更具有大规模、更加客观地判断劳动价值的能力。同时市场机制是全球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衔接世界首先是市场的衔接。社会主义国家回归市场体制在目标上有两个可供的选择:一个是建立完全自由的市场机制,一个是相对可控的市场机制。从自由资本主义脱胎而来的社会主义非常清楚建立可控的市场机制成为历史的选择。在策略上也有两种选择:休克式建立和渐进式建立。显然休克式建立是一种有巨大风险的策略,在全世界都并不清楚完全自由的市场机制究竟该怎么改造的时刻,休克式只能自觉和不自觉地滑向完全自由的市场机制。因为完全自由的市场机制不仅更为人们所熟悉和习惯,而且在追逐利润的支配下,市场机制本身就具有向完全自由的方向进发的力量。建立可控的市场机制,就是要拉住市场机制的缰绳,让它更好地服务社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国家治理能力与水平也集中体现在这里。渐进式建立的优势就在于让一个个初建市场得到保护性发展,投入、商品的供给者和消费者大量涌入,快速实现从无到相对充分交易,确保市场机制发挥达到一定水准。民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被一个个市场建立所激发,逐渐形成加速度,经济社会实现高速发展。这是中国奇迹发生的奥秘所在。

从改造完全自由的市场机制角度看,中国依据自己国情一步一步地恢复和发展市场交易,看似回归,其实是在可控的情况下对市场机制直接改造。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行动准则,更是改造市场机制的基本原则。市场作用的发挥符合中国实际的就往前推进,暂时不具有扩大条件的或者市场条件尚不充分就暂缓推进,改革开放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很大部分是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坚持市场改造的主动权原则是中国区别苏联的最显著特征。市场改造,从自由向约束的过程比从约束向自由要艰难得多。中国在市场机制改造中显然占据着主动权,从过去四十年余的实践看,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原则和强有力的领导。

从改造市场机制可用资源的角度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社会主义国家拥有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多的手段与资源。譬如政治资源、国有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等等。政治资源是社会主义国家拥有的明确的稳定的政治主张、相对持续与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相对强有力的中长期规划,这些政治资源是衡量市场机制改造能力的重要标准。邓小平再三强调的将“是不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改革开放的标准,其实也是检验市场改造的基本标准。当然强势政府是市场改造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市场有序恢复与发展的重要力量。40 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市场改造的主动权,是有序恢复和发展市场机制并发挥其最大程度的正向作用的根本原因。

在西方资本主义看来,私有化是充分发展与完善市场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坚信私有化程度越高,市场机制发挥就越好。其实市场机制的命脉并不是私有化程度,而在于充分比较和公平交易。交易者拥有对商品的支配权是进入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不管是自然人、法人还是政府组织,只要其拥有对交易品(商品)完全的支配权皆可进入市场交易,多样化交易主体总体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展。市场交易结果的好坏,取决于交易者的主观追求和交易行为品格。当强势政府将维护市场交易充分与公平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时,能极大地抑制交易者唯利是图的本性,确保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正向作用。

教育市场交易者,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看来是一种对市场不恰当的干预,但从市场机制改造的角度看,这种教育不仅是维护和发展市场交易所必需的,也是对市场交易公平进行、有道德心地进行的思想保证。“不能赚取市场的最后一个铜板”,不仅是一种高尚的交易品质,也是对市场机制的道德维护。

确保更多的自然人、更多的法人和更多的其他社会组织有能力参与各种层次的市场交易,是维持市场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有市场交易,就存在成功者和失败者。失败者很容易彻底丧失参与市场交易的能力。从市场角度看,对失败者生活的维持以及参与市场交易能力的救济,是西方福利体系的重要出发点。在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社会中,被完全踢出社会交易就意味着死亡。从救济市场交易者的角度看,自二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在政治人物竞选承诺中逐渐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这对维护市场体制及确保市场机制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西方资本主义政府也面临着政府债务高筑、政府可用于调控的资源枯竭、救济能力下降的窘境。这点不仅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警示,也对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同样的警示作用。

中国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基本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除此之外,在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导下,调动政府的各种资源,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深度帮扶,不仅解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而且也是进一步维持和扩大了市场范畴,增加了市场交易者的规模,提升了市场更加充分比较和实现更加公平交易的可能。尽管从现在来看,中国政府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和资源,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但在推进市场建设、加强市场调控、加大市场救济过程中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也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对市场机制的改造成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的时候,目的性盖过一切,两者之间可以互学互鉴。当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机制的改造直接服务于解决本国发展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为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服务的时候,其不仅受到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局限,而且还直接受制于目的性的局限性,展现的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同样,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机制的改造也必将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出发,审慎地有序地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范畴和规模,不断提升市场水平,不断强化市场公平交易的环境,更好地解决与世界市场的衔接问题,提升对市场交易失败者的救济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正向作用,让对市场机制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因此两者能对向而行,各自发展。

改造市场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只有开始,没有结尾。谁能够做得更好,国家就能够发展得更好,人民就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必将立足自身的基础,依据自己的主张,从各自的基点出发,不断地改造和完善市场机制,努力发挥市场机制的正向作用,巩固政权,实现国家发展。理性审慎自主地推进市场机制改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自身优势与特点,市场机制的正向作用一定能发挥得更好,一定能更好地助力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资本主义交易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大宗交易
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的问题与完善市场机制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