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生活中的学前教育
2020-01-09山东省邹平市教育和体育局
■山东省邹平市教育和体育局 韩 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正如我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一日生活中习得经验、获得发展是家长、教师实施教育的共同目标。那家长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对幼儿科学施教呢?本文从以下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现今很多家长片面地将识字、算题、写字等书本知识的学习作为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唯一评价标准,这是非常狭隘,并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指南》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此可见,孩子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要让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其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手触摸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经验。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习就是做事情。如玩沙玩水、过家家、捉迷藏、参加义卖活动、饲养小动物以及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穿衣吃饭、洗手如厕等都是孩子的学习内容。孩子学习的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及记忆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而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其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家长要通过不断学习,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育儿观,真正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科学施教,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会放手,让孩子拥抱自然与社会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他认为要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让幼儿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只有走进自然,孩子才能发现春天小草怎么破土而出、小蝌蚪怎么变成青蛙,在每天动植物的变化中学会观察、记录与总结;只有走进自然,才能切身感受冬天银装素裹的震撼之美;只有走进自然,才能在安静观察树上鸟妈妈喂食中学会轻声细语、敬畏生命。走进自然就是教会孩子在大自然中体验一花一草一木,懂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切身体验中学会观察、分析与思考。
社会是个体发展的不尽源泉和广阔舞台。孩子只有通过在社会生活中与成人、伙伴互动,才能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体验各种情感;只有通过实景体验,才能了解并认识周围的世界;只有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学会基本知识与技能,积累各种有益的经验。所以,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在这里,可以提供给孩子更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孩子有更多样的体验,有更好的收获。
三、学会把握契机,发挥生活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因此家长要学会把握教育契机,成为一个有心人。而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最好的教育契机有两个,一是敏感期,二是偶发事件。
在敏感期阶段,孩子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家长如能及时在敏感期予以支持与引导,会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孩子的成长。比如三四岁是认识符号、书写符号的敏感期,幼儿对认识符号、书写符号(文字、偏旁部首)产生兴趣,家长可以用孩子认识的事物来认识相关的文字,这样,能够真正让孩子将抽象的符号和现实的实物结合起来,学习文字就会有意义了。
偶发事件的教育契机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关键是家长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比如幼儿爱模仿、好奇心重,家长在择菜、揉面的时候,孩子总会抢着来“帮忙”,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在捣乱,强行制止,其实这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与家庭责任感的重要契机,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帮助家人择菜、包饺子等,不仅促进了孩子摘、捏、团、压、搓等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感受家庭的温暖,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逐步学会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及成果。
四、创造机会,寓教育于无形
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是由于其动作行为,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生活中除了随机、适时的实施教育,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生活情景创造机会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如就餐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摆放餐具、介绍菜谱等,在摆放餐具的过程中,孩子从家庭成员与餐具的一一对应中会学会点数、一对一配对、有序摆放、轻拿轻放,并获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而让孩子介绍菜谱,不仅帮助其认识各种蔬菜、鱼、肉、蛋等食材,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而且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养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五、学会合作,提升家园共育质量
首先,家长要做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支持者。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保教工作,根据幼儿园、班级的环境创设、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游戏材料、帮助幼儿丰富经验感知等。如为顺利推进《秋天的颜色》这一季节主题活动,幼儿园在资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建议家长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观赏树木花草的颜色,收集漂亮的落叶,让孩子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充分感知、体验,丰富对秋天特征的认知。如果家长积极带领孩子进入大自然观察、感知秋天,不仅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了自然的有效衔接,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了主题教育效果。
其次,家长要做幼儿园教育的践行者。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每周5天的幼儿园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基本学会独立吃饭、穿衣等生活技能,家长有没有怕耽误时间、怕麻烦在家里全部包办代替?孩子在幼儿园懂得基本交通规则常识后,家长有没有为赶时间不听孩子劝阻而闯红灯?孩子已学会垃圾分类,家长有没有不听孩子劝阻直接将废旧电池随意扔进垃圾桶?幼儿园、教师一周5天的努力却在家长的不在乎、不认同下使5+2=0。怎样让5+2=7甚至5+2>7?其实,家庭同幼儿园一样,也担负着幼儿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教育任务,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即教育。教育在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的行动里,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家长要重视并尊重幼儿的生活,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使教育自然融入生活,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快乐的生活中获得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