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研究

2020-01-09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新兴中学李彩玲

天津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桌子鸡蛋物理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新兴中学 李彩玲

通过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解读,教师发现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物理知识,并在此之前创设相应的物理实验步骤,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调动兴趣,激发求知欲

初中物理是一门集现象与抽象于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注重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开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学习的固有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二)科学思维,增强操作力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维具有较强的活跃性。通过运用创新思维形式的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看法,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实验方式验证个人的看法,真正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实验操作能力的增强。

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教师的关系

(一)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个人的创新意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初中物理知识点,并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示,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契机。

(二)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点,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第二点,注重教学手段的转变。教师应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原有的教学手段,比如,运用微课、慕课或是STEM的教学手段,颠覆学生的物理学习模式,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土壤。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则

(一)创设开放性命题,激发思维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开放性命题的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问题,真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融会贯通。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在保持物理核心观念不变的前提下,转变各种条件,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扩充物理知识点,为提升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提供知识辅助。

(二)运用逆向思维法,增强实验探究力

逆向思维的优势在于学生在没有实验探究思路的情况下,可以从结果向条件出发,探究实验的具体执行过程,以及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更为充分地运用各种实验条件,制定相对的实验步骤,从而促进实验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打开创新思维一扇门

观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一把钥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细微之处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地通过观察并运用细微之处创设实验,开展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观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开一扇门。例如,在讲授“声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从细微之处着眼,开展“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实验,让学生真正从多角度,创设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在众多的学生实验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以下三项实验。实验一,小陈小组设计较为简单。一只手敲桌子,另一只手摸桌子。在桌子发出声音后,小陈的手感到桌子的震动。实验二,小于小组的实验。将乒乓球固定到小鼓上。当敲动小鼓时,小鼓上的乒乓球震动。实验三,小罗设计的实验。他将打开的激光灯固定到小鼓上,当小鼓在振动时,激光灯发出的光点也会随之振动。教师运用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从细微之处,设计较为简单且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多元性辩论场景,构建思维创新孵化器

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物理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让学生运用实验的方式验证个人的观点,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创新和实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辩论赛创新孵化器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惯性”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创设如下实验物理情景,让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将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放到桌子上,并让学生判断哪一个是生鸡蛋,哪一个是熟鸡蛋。与此同时,教师旋转两枚鸡蛋,让学生根据鸡蛋旋转的时间的长短进行判断。教师给出以下两种结论,让学生判断。结论一,摩擦力影响鸡蛋旋转时间的快慢。结论二,惯性影响鸡蛋的快慢。在辩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是,摩擦力影响鸡蛋的旋转速度。他们将水装进密闭的圆球中,并应同样大小的冰球做对比试验,从而为摩擦力影响鸡蛋的快慢提供佐证。

(三)开展丰富的物理实验,打造创新思维试验场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在保证基本物理知识本质的同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创设多样性的实验,打造具有试验场性质的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例如,在讲授“压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准备如下的工具,让学生设计实验,佐证影响压强的因素。工具如下:沙子、小木桌、海绵、砝码、图钉。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本,你们如何运用手中的工具,佐证影响压强的因素?教师简要介绍学生的实验成果。成果一:学生将图钉按入海绵中,证明只有尖的部分更容易进入海绵。这说明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成果二:学生将同等质量的砝码,放到同样大小的桌子上。两个桌子的区别为一个桌子正放,另一个桌子反放,说明接触面积影响压强。成果三:学生将两个砝码放到一个桌子上,将一个砝码放到另一个桌子上。承载重量大的桌子在海绵块上造成的印痕深。这说明在接触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所产生的压强越大。

总而言之,教师认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为此,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的引路人,与学生一起构建具有创新性的物理课堂,促进教与学能力的协同提升。

猜你喜欢

桌子鸡蛋物理
只因是物理
擦桌子
处处留心皆物理
拼桌子
打桌子
神奇的鸡蛋画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