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王 杰
深度学习指以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实现知识迁移,最终提出问题解决对策。新课程理念及改革逐步推进深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共识。由于升学压力巨大,致使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权威地位,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并未达到深度学习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逐步提升个人核心素养,转变碎片化知识、简单化方法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整体认知能力缺乏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的必修课,教学目标分为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旨在通过提升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塑造健康的心理,以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实际教学中,教师本身对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未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在实际授课中,与道德法治教学目标产生偏差,导致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整体认知能力缺乏。
(二)学习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首先,受当前考试形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不像语数外等受到学生重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其次,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与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该课程理论性过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初中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最后,以“教材、教案、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教师往往以过于严肃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对于不明白的知识点也不敢对教师进行提问,从而也不会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意义。
(三)道德认识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法治部分的认识专业素养不够。教材内容又加入了法治,法律本来就生涩难懂,思政教师经验不足,无法言传身教,实际教学与教材脱节。比如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教师仅是分别进行了概念的解释,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四)教师运用新技能有待提升
深度学习离不开对教材的深入研读以及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当前教师运用深度学习教学方法的技能还有待提升。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大部分采用教师讲授法进行教学,只顾教材内容的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难以激发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其次,教师较少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树立起价值标准。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追求知识的传授,弱化情感的有效提升,淡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惯用结果性评价取代过程性评价。而这类现象的产生,究其根源都是深度学习的缺失。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提升对策
(一)全面提升学生整体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感悟,结合具体理论知识为学生实际生活提供有效指导。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来源就是生活,所学知识也可以回归生活。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促使学生将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树立学生科学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生活合理化。例如,在《服务社会》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促使初中生品味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义。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参与公益性互动,经过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意识。经过亲身案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树立学生的风险意识与服务意识,培养初中生爱岗敬业、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较多,关系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普及法律知识。趣味化课堂导入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循实践性原则,促使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来掌握知识,优化个人体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学导入属于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借助教学导入实现教学内容的渗透,提高学生课堂好奇心,鼓励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呵护友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朋友圈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描述个人对朋友、友谊的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三)拓展初中生的个人认知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式多元化,丰富教学内容,借助趣味化教学方式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呈现过程中,教师借助图片、视频、多媒体等方式实现教学多元化,给予学生多元化体验,提升案例教学的趣味化。例如,《了解教师职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短片、采访回访等内容,从不同角度了解教师,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师,优化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共识,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不仅囿于浅层教学,只是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浅层传授,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情感需求,而是需要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基于深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问题思辨能力,构建更加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