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语文快速阅读能力及其培养
2020-01-09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
■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 李 海
时代飞速发展,快速阅读应运而生。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阅读的奠基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快速阅读的出发点就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素质,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求。
一、快速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
教育家章熊先生说过:“现代社会,节奏加快,观念也更新。阅读的观念,应该跳出‘文章赏析’的藩篱,注重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而且还要注重效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要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简言之,快速阅读已经成了初中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一)快速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
语文快速阅读是提高文本阅读速度,并能从文本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理解文本主要内容、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学实践中笔者清楚地认识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多数篇幅较长,而课堂时间有限,阅读教学中又不可避免地要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来阅读文本,完成阅读任务,并展开阅读讨论和交流。但部分学生的阅读速度偏慢,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文本阅读篇幅,不能准确提取文本基本信息,甚至无法参与课堂讨论交流,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等问题。所以,快速阅读已经成了缩短文本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建立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重要课题。
(二)快速阅读是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必备素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学期都编有2个“名著导读”,共推荐2本文学名著,并在其后各安排了2本“自主阅读推荐”名著。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无法完成阅读任务,名著导读课上也跟不上教师的导读节奏,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读完推荐阅读的名著。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弱,导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无法参与导读学习,并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然而,另一方面的现实是语文中、高考考卷的阅读分量越来越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必须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满足语文考试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科学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提升初中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制约因素
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学生要快速阅读文本,并从中迅速提取关键信息,尽快把握文本内容。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起始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指读现象,思维的速度快于身体的速度,快速阅读要求学生以默读为主,就是要提高思维的速度,指读明显降低了阅读效率。有的学生边阅读边在心里默念,这种阅读方法暗含着吟诵,速度慢,效率低,不利于快速阅读。还有的学生喜欢回读,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回看前面阅读中没有记住的名字、情节等,往往打乱了阅读的节奏,降低了阅读效率。
(二)缺乏科学的快速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需要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着急赶快,囫囵吞枣,观其大略,往往忘记所读内容,无法参与阅读讨论;有的学生喜欢逐字逐句阅读,往往把意思完整的句子割裂成单个的字、破碎的词,注意力被分散,减慢了整句阅读的速度,妨碍了对句段内容的理解,好似“只看树木不见森林”;有的学生不会提取文本信息,读完以后不知道怎样梳理内容,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更是无法准确把握;有的学生不会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分析判断,提炼文本的内容、情感和思想;有的学生阅读压迫感过于强烈,产生了阅读焦虑,欲速则不达,反而降低了阅读思维的活跃程度。
三、培养初中生语文快速阅读能力的实践经验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心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作为这个对话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要有良好的阅读动机、期待和注意力,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快速阅读心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树立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做到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来养成良好的快速阅读心态。在课堂阅读教学开始前,笔者总是提醒学生要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做到心无旁骛,集中所有注意力力求第一个读完,并能设法读懂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读出的情感和思想,并记住读出的信息。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总会针对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和一般语段等,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力求做到根据课文内容和阅读目的选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当略则略,当细则细,力求一遍读下来,基本解决阅读问题。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读得快、理解深、记忆牢”的快速阅读心态,这种阅读心态,正是语文快速阅读的基础工程和必要的心理准备。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阅读心态,才可能出现高效率的快速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速读方法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编者在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专门安排了“名著导读”,要求教学中要结合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方法专门给予指导——指导学生集中精力,以默读为主,尽量扩大视线范围,把尽可能多的内容收揽眼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读完作品的某一章节,并能通过抓住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弄清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并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坚持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快速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默读习惯”,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这里面就包含了快速阅读的几个常见方法:默读、略读和浏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本和阅读要求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如指导学生做到默读但不心诵;略读时进行选择性阅读,跳过文中细节,了解内容大意;用扫描式或跳读式方法浏览文章,一目十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目录、标题、中心句、结语等),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