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侦察兵” 用行动践行党旗下的誓言
2020-01-09陈梦圆
文/陈梦圆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四医院
2020,疫情阴影笼罩江城。当狡猾的新冠状病毒在肺部攻城略地,引发身体的风暴时,有一群人沉默地坚守,用一张张黑白的影像,捕捉病毒狡猾的身影,定格肺炎狰狞的面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为病人带来好转的佳音。从平时到“战时”,从害怕到淡定。面对翻倍的工作量,面对汹涌的病人潮,面对未知的病毒,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影像党支部所有人,用选择、行动和坚守践行着医者的承诺。
党支部书记:“党员先上,我是书记,我第一个!”
病毒兵临城下时,站在肺炎诊断最前线的武汉市第四医院放射科,已经嗅到危险的信息。当每天胸部CT的检查量从总量的不到1/3,变为1/2,再到2/3。古田院区影像党支部书记、放射科主任吕国义知道,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鉴别和诊断中,放射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1月21日,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诊疗医院。吕国义的战时动员和战时安排就开始了。这就是打仗,以前的规矩都得改成战时的规矩。要讲奉献,要讲纪律。”吕国义这样对大家说,更是带着大家做。身为党支部书记和科室主任,吕国义深知这个时候自己一定要带好头,才能稳定军心,才能给大家信心。“恐惧比病毒更可怕,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经历,我们老同志、老党员要稳住。”为了应对疫情,吕国义采用“战时排班”制度,科室所有成员放弃春节休假,全员待命,轮流上岗。刚开始病人太多,排班还没有完全理顺,技术组的同事们24小时无休,极度疲倦时也只能穿着防护服坐着打个盹。后来大家每4小时换班,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24小时不分昼夜,完成近500个胸部CT。诊断组成员三班倒看诊断报告,从上岗到下班,几乎一分钟不停歇。武胜路院区的同事们也主动支援,此时,没有一个人计较工作时间和个人得失。而党支部书记吕国义既是“战士”又是科室“司令员”,还要做好“后勤部长”。从1月19 日至今,吕国义一直没有休息,每天和诊断组成员一起看报告,安排科室人员配置,还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甚至登记室缺少一个人,吕国义都马上顶上。没有上一线班的同事们,则扑在了后勤保障工作上。为一线的“战士”们准备爱心加餐,搬运捐赠物资、充当战友“司机”,甚至帮同事清洗消毒工作服,只为让一线战斗的同事更放心、安心。“搞好防护,搞好营养,同志们才有免疫力”,吕国义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感染,“同志病倒我心痛,而且技术组发生‘战斗减员’,我们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吕国义说:“一旦技术组‘减员’人手不足,诊断组的医生们就必须上,党员先上,我是书记,我第一个上!”
90后党员:用行动向党旗庄严宣誓
1月20号,全城战“疫”的号角还没有吹响,放射科的技术员们就已经主动退掉返乡的车票。“差人随时喊我,我是最方便的”“有需要我随时可以来”……在私聊中,在工作群里,主动要求、主动请战的声音比比皆是。他们放弃的不仅是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有人为此忍受着强制断奶的痛苦,有人延后定亲时间,有人更是克服重困难,一路逆行重返岗位。诊断组医生郝洁雅和技术组技师张文娟都正在哺乳期,两人的孩子生日相差一天,都不满一岁。疫情当前,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忍受为孩子断奶的不舍和涨奶的痛苦,坚持在一线战斗。因为担心将病毒带给家人,郝洁雅和张文娟都已经近10天没有见到孩子,格外思念。“大人也受罪,最痛的时候完全不能平躺,晚上睡不着觉。”短时间内强行断奶,痛苦不言而喻。但是郝洁雅和张文娟都在咬牙坚持。“大家都在,我是党员更不能缺席,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郝洁雅说。放射科技术组的曹阳阳原本计划今年回十堰老家,和女友定亲。年前女友已经先从武汉返乡,两边的家庭也做好了全部准备,就等着他回家团聚。疫情来临,曹阳阳没有犹豫,做好家人和女友的工作,退掉车票,坚守最危险的一线。而90后党员周旖的重返岗位更是曲折。因为亲人去世,26岁的周旖提前返回家乡宜昌。没想到刚刚参加完葬礼,就听闻武汉封城,进出不得。在家隔离的14天,周旖看到同事们辛苦疲惫的模样,内心煎熬不已,迫切想要回到抗疫“主战场”,和战友们并肩战斗。从1月30日开始,周旖就开始了艰难的返汉路程。还不能出门的她四处打电话咨询返汉的办法,医院、志愿者、硚口区抗疫指挥部、老家的抗疫指挥部……甚至求助于民警和电视台。在多方帮助下,2月3日上午,刚刚解除14天隔离的周旖辞别忧心忡忡的父母,拎着母亲准备好的各种熟食,由警车一路送到宜昌东站,独自一人坐上了返回武汉的动车。“(在家里)我真的一刻钟都待不下去!”周旖说。是家里不够温暖?是家乡的饭菜不够美味?都不是。是因为在她心里,武汉有她的战友,医院是她的战场。“我就是想出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想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昨天,周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班,本来下午2点就可以下班,但是直到晚上21点,她还在科室帮助整理数据。“我多做点,同事就可以少做点多休息一点,”周旖说。
其实,周旖去年12月份才入党转正,连宣誓都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但是这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党旗庄严地宣了誓!
“我们都很怕,但看到患者渴望被医治的眼神,内心就坚定了”
在疫情来临,没有一个人不恐惧,不焦虑。身为放射科技术组的技师长,当阮学广穿过污染区重重肺炎待查病人,走进操作间的时候,就知道危险已如同出膛的子弹,随时可能击中他们。放射科的技师们不是穿着防护服,隔着厚厚的玻璃操控机器。他们随时需要穿着防护服走进CT室,指导病人的姿势、和病人交流。每一次靠近病人,都意味着自己走出了掩体,暴露在战场的流弹下。其中的恐惧,不言而喻。57岁的阮学广不得不克服恐惧,强装淡定。他是整个技术组的主心骨,在团队慌张的情况下,他不能慌。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他只能对同为医务人员的女儿说“自求多福,爸管不了你了”。看到女儿回复的“我想爸爸”,这位一直很稳很淡定的老哥,才第一次流露出情绪,对助理说“心里不是滋味”。他的助理、副技师长周蕾,同样有个女儿。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全心投入战役。她和丈夫将14岁的女儿送到哥嫂家,夫妻同时奔赴一线。“没有一个人不害怕,因为我们也是血肉凡躯,”当时,周蕾已经连续失眠三天。但是焦虑和恐惧没有让她退缩。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她依然是坚强的“战士”,是冲锋在前的党员。因为曾患心肌炎,她一直被心律失常困扰,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阻力很强的N95口罩,周蕾觉得自己无法呼吸,“站着不动,说话都像刚刚爬完山那样喘”,周蕾觉得自己会窒息,但仍然咬着牙一再坚持,直到慢慢适应。就在周蕾刚刚适应“战时”的高压状态,技师长阮学广感染了新冠状病毒,不得不隔离治疗。技术组一时“军心动荡”。此时,本是诊断医生的党支部书记吕国义第一个先顶上去,稳住组员情绪,重塑信心。看着组员们六神无主,看着党支部书记冲锋在前,瘦削弱小的周蕾也“临危受命”,承担起带着技术组同事继续前行的重担。“我年纪稍长,又是党员,要带头镇定下来”,周蕾说,在冷静下来之后,她意识到自己能做的就是带着技术组成员,加强自身防护,继续往前走。自己克服了恐惧,她还帮助身边的同事。尚在哺乳期的二胎妈妈情绪焦虑,害怕的时候打电话向她倾述,她总是耐心开导,为她打气。“很多同事进来之前会害怕,但是进来之后内心反倒坚定了”,周蕾说,“看到患者渴望被医治的眼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快点、再快点,别让他们等太久。”在放射科的工作群里,周蕾曾经问大家:“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会留下?”有同事说:“我不能丢下你们啊,大家都怕,少一个人,留下的人风险就多一分。”有的同事说:“这时候医务人员都退了,最后我们的家人没有了保护。”周蕾说:“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穿上了这身衣服,那就还有一份责任”。
没有人喊动听的口号,没有人讲远大的理想。这群疫情的侦察兵,在与病毒交锋的最前线,只是用无声的奉献、执著的坚守,践行了在那面伟大党旗下庄重神圣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