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2020-01-09吴立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验课理论课知识点

吴立娟

(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3)

随着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手机的应用已经不止步于电话、信息等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多的学习类APP的出现,使得“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人类现阶段的学习的主要方式。当代大学生作为手机应用的主体,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随之出现了许多大学教育中的顽疾,如:隐性逃课——学生出现在课堂上但却不听课,而是用手机玩游戏、聊天或浏览网络资讯。怎样把大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课堂上,已经成为每个大学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响应教育部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要求,推进“四个回归”,“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本研究将时下公认的较为科学合理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运动生理学》的教学研究中,以期探索发现更适合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基本模式和经验,更好地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学生学习效果差

传统的教学模式本着“教师讲、学生听”的进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相对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较少有发言及互动的机会。而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课无疑更枯燥一些,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出现障碍。同时,由于《运动生理学》课程的知识点更加客观、抽象,要求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基础,这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挑战。所以大批的学生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出现卷面不及格的现象,且对知识点的记忆不牢固,遗忘率较高。

1.2、学生应用能力差

《运动生理学》作为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基本理论原理在体育专业的应用实践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今后学生指导自己及他人的体育运动训练实践、开具运动处方、自我运动保健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但由于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验类课程所占学时一般较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主动应用不足,导致学生在日常的训练实践中无法用所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日益发展的实践,使得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

1.3、学生学习自主性差

体育专业学生一般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有一定程度的畏惧感,这使得学生本身在课余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差,对知识点的遗忘率非常高,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非常严重。且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预习和复习,课上不听课,造成学习时间的大量荒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的自主性较差。

2、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Flipped Classroom)是由北美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创立,与传统课堂的课堂知识传授、课后作业教学结构不同,它使教学流程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实现了教学流程的逆序创新。

2.1、学习资源优势

翻转课堂的学习资源已不仅仅是课本和教师课堂所授知识点范围,而是可以根据通过课前预习内容的学习后,可以针对个人不了解或未学懂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查阅资料和更深层次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2、学习自主性优势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应知识点的学习,课堂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应用答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压力,使得他们开始在课前进行主动学习。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一大批优质的国家精品课程、微课、慕课等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且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遍性和手机流量基于校园网的发展,使得流量付费已不再像之前那样高昂,均在学生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为学生的课余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

2.3、学习效果优势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前预习,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基本知识点的学习,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并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更有利于课堂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3、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

图1 基于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导图

如图1所示,基于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主要结合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阶段的工作。具体来说,因课程性质需求,《运动生理学》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这两类课程性质均可以无障碍地适用于这个模式导图。

3.1、理论课部分

理论课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形式显得枯燥、晦涩,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动力弱,容易出现思想倦怠、走神等现象,一般都是学生出现“隐形逃课”行为的最常见部分,也是教师在进行学科授课、“课堂革命”时的主要突破口。具体来说,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阶段,需要做好以下相应工作:

(1)课前预习。

建立本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将课程课件上传至公众号平台,帮助学生在课堂内容的预习中把握学习要点。利用“中国大学MOOC”APP中的优质学习资源,如:苏州大学出品的《运动生理学》课程学习视频,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视频内容的自学。可事先布置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完成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思考题目进行探究式解答,并在上课阶段予以讨论,实现课前预习与课堂讲授之间的衔接。此阶段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前预习时间,要求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把握。

(2)课堂答疑讨论。

建立本课程的微信讨论群组,事先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课堂讲授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答疑,增强学生对教学难点知识的学习理解。同时,结合课前思考题目,进行分组讨论,各组分别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或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答进行讨论或论证,在思辨中明确不同答案的正误。此阶段极大地解放了授课教师,使得任课教师可以将本就不足的授课学时全部用来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重难点的讲解和对学生的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或互助式讨论学习,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运动实践相联系。

(3)课后复习。

针对课堂讨论情况及疑难知识点,由教师进行总结并设计本章知识点考查问卷,可通过“雨课堂”或“问卷星”的形式发放在微信公众平台或微信讨论群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促进知识点的巩固,作为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程度的检验。最后由教师根据各环节存在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分析,为后续课程积累经验。

3.2、实验课部分

实验课与理论课相比较而言,具有课堂活跃、知识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一般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天然会比理论课高很多,课堂氛围相对较好。因此,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重点已不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互动性等方面,而是在于怎样确保学生能牢固、科学地掌握所学知识,将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联系起来、与体育运动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验课部分,翻转课堂的三个环节主旨思想在于将课堂实验与学生的体育运动实践、未来就业工作后可使用的范围及重要作用等联系起来进行。

4、创新应用效果评价

长久以来,对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直是本着“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方式进行,一般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宗旨,采用“平时成绩(占 20%-40%)+期末卷面成绩(占 80%-60%)”的算法,平时成绩则由“课堂考勤+作业+课堂测验(课堂表现)”几个部分进行综合评定。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后,本研究在教学效果的评价部分进行了积极改动:期末卷面成绩在允许范围内适当降低比例,但也仍然占较重要的地位(如60%),其余平时成绩由“预习效果+课堂表现”共同组成。其中,“预习效果”可通过微信群组讨论、预习笔记等形式进行体现,“课堂表现”则主要涉及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的积极互动情况、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主动回答或提出问题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这种评定方式有效杜绝了学生“混课”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任务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自学任务的完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大为提高,课堂表现积极程度有了显著提升,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大进步,从总体上提升了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5、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课堂革命”已势在必行,这对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高校教师必须从思想上真正适应改革的要求,既要有改革的主动性,也要具备改革的技能要求,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并主动将其应用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进步,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的高校教学要求。

猜你喜欢

实验课理论课知识点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