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一件唐代白玉牡丹花片

2020-01-09任艳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牡丹花白玉花蕊

□任艳

玉花片, 是古玉器中常见的玉类小品种。 在古代,其一般不是做为一件独立的佩饰存在, 多是与一些其它材质器物配合使用,装饰于女性头饰、帽饰或服饰上面。 本文探析的这件白玉牡丹花片 (图1), 从其材质、造型、雕工纹饰特征等方面分析,时代应为唐代。 鉴于存世玉花片多为明清的传世品,这件白玉牡丹花片就显得比较难得。

这件白玉牡丹花片,长4.5 厘米,宽2.5 厘米,正面花蕊凸起部分厚度为0.5 厘米。材质为和田玉,题材为一朵半开的牡丹花。 正面,以浅浮雕手法雕出花瓣、花蕊,用细密阴刻线雕刻出花瓣的纹路,借细密的网格纹表现花蕊。 花朵的下部有两个穿孔,为穿系之用,可将玉花配饰和金银饰(或其他材质)花托缚在一起。 整件器物背面,光素无纹。 依此推断,它应该是女性发饰或冠饰上的一件配饰。

图1 唐代白玉牡丹花片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实力雄厚,文学艺术发达,以其繁荣、昌盛、灿烂、绚丽的特点声名远扬。 受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影响,唐代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使得各民族文化不断相互渗透融合。 在这种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玉雕艺术再度展现出新的面貌和风姿。 至唐代,以往盛行的传统礼仪玉器和丧葬用玉逐渐消亡,代之而起的是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装饰用玉和日常生活用玉的出现,并且成为玉器中主要的种类。 玉器的功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装饰性和实用性上升到首位,以往专为帝王服务的“王玉”开始融入庶民百姓的生活当中。 在器形和纹饰方面,也摆脱了传统玉器多神化及抽象化的特征,更趋向于生活化与世俗化。 匠人面向自然和生活进行创作,把自然界中美好的景物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玉器造型和装饰的主题,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洋溢着现实主义的新风。

最能代表唐朝玉器新风的,就是饰有花卉纹及花鸟纹玉器的出现。 唐以前的玉器上罕见这两种纹饰。 这两种纹饰,多装饰于片状器物上,如步摇首、簪首及各种玉佩饰,用浮雕、镂雕和阴刻等手法雕琢。 其图案,有单独花卉纹的,也有和鸟纹配合使用的,琢出浅浮雕的造型。 如此,花卉、动物、人物图案,具有凸浮效果,可突出玉器装饰主题。 这说明,唐代在片状玉器上的雕琢技艺达到了高峰。 此时,片状玉器上的阴刻线很有特点,除通常用阴刻线勾勒出物象的轮廓之外,还常用密集的并列短阴线或网格状的细阴线来表现花纹的细部,如人物的衣纹和发丝、花草的叶脉、鸟的翎羽,都用并列的短阴线。 此时的花叶都是正面展开,没有阴阳反侧的区别,叶片较大,叶中间的主叶脉较粗,支叶脉多用短细直线排列,密而不乱。 花的花蕊,动物的鳞衣,都用网状细阴线来表现。

探析这件白玉牡丹花片, 发现其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对花瓣和花蕊的雕琢,很是用心,整体造型呈现一朵含苞欲放的大牡丹花,栩栩如生。 隋唐时期,植物花卉题材以莲花和牡丹花最为常见,形式并非完全写实,具有较强的美化意义, 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这件白玉牡丹花片, 花瓣和花蕾肥大丰满,几乎呈圆形,给人以华贵富丽的美感。 花蕊及叶子的边沿,用短细阴刻线刻画点缀,整体造型,散发着一股繁荣昌盛的气息,其气韵恰恰符合唐代雍容华贵的气度。 和田玉用材的考究,也彰显着大唐灿烂辉煌的气势。 花片的四围,是8 个花瓣,左右两面是两个大的花瓣,恰好对称,最是夺人眼球。 花片的底部有两个小的花瓣,底部的两个小花瓣与左右的两个大花瓣之间,有两个像菱形的小花叶子。 叶子的一端与花瓣相接,叶子正面是光素的,下面两个小花瓣表面有平行的阴刻线。 两个大花瓣,左右对称,肥美圆润,每个大花瓣的周围是3 个圆弧突。 两个大花瓣的边上,有3 个圆弧突,与其正中有阴刻线的相比, 呈现斜肩的平滑状,自然而然。 大花瓣的正中,稍微肥厚些,表面有密集的阴刻线。 大花瓣的阴刻线深度大,圆径较大。 这两个大花瓣与顶端的两个小花瓣之间,也有两个小三角形的小花叶子。 其中,左边的小花叶子与左边的大花瓣之间,有明显的淡黄色玉沁。 两个小叶子的外围,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花瓣,每个小花瓣表面上有三四条阴刻线。 正中的花蕾较大,整体就像是一个小寿桃,左右两个小部分有点像心形,它们之间,各有一条深度极大、极宽的人字形的阴刻线,把整个花蕾分为3 个区域。 左右两半部分的表面,各有五六条密集排列的阴刻线,这两个部分的阴刻线都是等比例对称呼应。 上面正中的花心,用细密的网格纹阴刻线来表现,是典型的唐代玉器雕琢技艺。 花心下面,是两个小的穿孔。 这两个圆孔,雕琢在一条宽度较大、向上翘起的圆弧带上。 这条很宽、很大的圆弧带,正好就是花蕊和花瓣、花心的边界,把牡丹花朵整体明显地分为花朵与花蕾两个大的区域。 玉花的背面,光素无纹,整体看起来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甚是美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自古以来,各种首饰一直为历代女性所喜爱。 玉头饰,也是身份与阶级等级的标志与象征, 更是皇宫贵族的专属用品。 因此,人们非常注意用各种玉饰品来装饰打扮自己, 以此彰显自己的容貌、身份、地位和财富。 宋元时期的玉器,出土也不是很多,但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高于唐代。 此时,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市镇兴起,玉器的制作和使用比之唐代更世俗和平民化,制作风格延续唐朝以来现实主义的习惯,贴近社会,贴近现实。 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日常生活用玉和装饰玉大量出现, 人身佩饰玉品种繁多,装饰题材也更广泛。 除了唐朝出现的花朵和花鸟纹图案外, 还出现了大量满足普通市民阶层需求的纹饰,主要是期盼幸福、长寿和子孙昌盛等方面的内容, 常采用隐喻的方式,如“连年有余”“龟鹤延年”“连生贵子”等。 到了明清两代,一些用料考究、做工精美的玉佩饰出现,比之唐宋时期量更大。 明代玉器存世较多, 无论是考古发掘还是传世品都比较可观, 出土玉器多是皇宫贵族用玉。 同时,明朝时期外国的珠宝大量进口,玉器镶嵌工艺渐渐发达起来,制作常和金银细工、珠宝镶嵌相结合,包金饰银,镶珠嵌宝,弥补了玉器色调单一的缺陷, 也使玉饰品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清朝玉器,发掘出土的很少,多是宫廷和民间收藏传世品,玉器种类之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朝代。 清朝是新疆玉材使用的高峰期,玉路畅通,大量玉料从新疆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 至清末,由于开采量大,以及选材、做工等因素影响,玉器价值逐渐趋于大众化。

猜你喜欢

牡丹花白玉花蕊
一只白蝴蝶
藏在花蕊里的童年
春 笋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采蜜
牡丹花的启示
“诗约春天”之“牡丹花开”朗诵音乐会
放大40倍的花蕊
A White Hero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