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020-01-08龚玉清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问卷调查

摘  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问卷调查,以千禧年后出生第一批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分析了大一新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效果、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反思与建议。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应用型的突出特点,提出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展开混合式教学应用、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等方法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5-0171-06

Abstract: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course of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akes the first batch of freshmen born after the millennium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Through the form of online surve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reshmens learning foundation,learning effect,evaluation,reflection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urs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combined with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practical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 of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strategies,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developing blended teaching application,and constructing the course syste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Keywords:computer basis course;questionnaire;analysis;teaching reform

0  引  言

“大學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大一新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应用型的特点,为大一新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千禧年后出生、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处在身心发育定型的关键时期,表现出思想活跃、求知欲强、认识浅显等特点,更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向导。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引,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突出特点,结合大一新生身心发育定型的关键期和培塑职业道德操守的形成期特征,充分挖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德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相互融合,融入教学大纲、教材和课堂。为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充分摸清楚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效果和需求,我们组织了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分析查找出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课程思政为牵引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方法与对策,力求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塑造学生的思维品格和精神品质。

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以某高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对象,有效填写问卷调查人数为1 223人,占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总数5 873人的20.8%。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的网上调查方式,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情况和诉求。

2  课程教学的情况分析

2.1  学生课前的学习基础

关于学生课前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的问题及回答情况如表1所示。

上述问题的学生回答表明,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基础性的工具,已经被大部分学生熟悉和掌握;但是也能从中看出,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别较大,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该课程。

2.2  课程学习效果情况

关于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问题及回答情况如表2所示。

上述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学生(占88.47%)充分肯定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和作用,说明经过系统的专门的教学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水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显著地促进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

2.3  学生对教学资源的评价

关于学生对学习资源评价的问题及回答情况如表3所示。

上述问题的学生回答,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正面地肯定了选用教材的作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同时学生希望得到更加全面的辅导和学习辅助。思科网络学院是学校引进的企业学习平台,但是存在难度较高、专业化较深的情况,作为初学者的大一学生水平与教学目标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2.4  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关于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与建议情况如表4所示。

上述问题的学生回答,表明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Excel电子表格,说明该部分是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薄弱环节;为了灵活使用课后时间,需要结合校内计算机机房和个人电脑的使用,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上机练习;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上机动手机会和课程资源辅助学习;理论课和实验课要更加融合起来,学生更渴望个性化的辅导和操练;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需求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他们不再满足于办公软件的应用操作。

3  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调查问卷的数据反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要性和基础性的认识不到位,有的还认为本课程没有帮助,可有可无,这说明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挖掘德育元素,丰富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教育不应是说教式的,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是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到有一定基础的大多数学生,也要兼顾到基础薄弱的少数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混合教学,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能够查漏补缺,学校和教师需要做好资源、平台及教学互动等多方面的准备。三是学生希望学习更多的后续课程,不仅仅是办公软件应用,还有数据库、程序设计、多媒体等多方面内容;课程内容设计应当契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起点,切忌拔高或者过低;部分学生掌握不好课程的难点和疑点,恰恰说明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痛点。四是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学习支持,单一的课堂教学或者网络平台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将更多的教学方法、手段或者平台应用到教学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破解上述问题,从如下四个方面改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质效。

3.1  课程思政建设培育学生精神品格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入学学习到的第一门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程,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性的工具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引导向作用。要将思政德育元素和课程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传承课上,讲述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果和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爱国爱家、使命担当、牺牲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品格,案例有“姚班”“两弹元勋”等[1];在计算機领域的实践应用中,讲述我国计算机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孜孜以求的执着奋斗故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品质,案例有“中国天眼”开创者南仁东、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等;从我国计算机的自主发展看,讲述我国计算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立足自我、自主创新、勇于开拓、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品质,案例有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我国的量子通信等;在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讲述我国一代代计算机人才的奋斗历程和创业故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团队协作、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品格,案例人物有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等;关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方面,讲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反面案例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泄密事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履职尽责、团结协作”的法制精神品格,恪守职业道德和操守,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案例有勒索病毒、棱镜事件等。

3.2  混合教学模式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思科网络学院平台,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教学对象类别多且数量大、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教学互动不够、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既巩固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又有效满足了其应用需求。例如依托校内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如图1所示,发布课程资源数321个,面向全校所有大一学生开放;利用思科网络学院平台为学生提供辅助课程“IT Essentials 7.0”,如图2所示,补充学生关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的具体做法:一是配套微课程视频,对教学基本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出重点、难点、疑点和创新点;并针对知识要点,录制相应的微课程视频,作为配套教材使用,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或个性化学习、自定步调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辅助和支撑。二是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借助“慕课+微课”的方式,推广混合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在线的答疑、作业辅导、教学资源、考试等[2]。只要加入网络平台,即可获得及时的学习支持,及时解决学习问题;借助微信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每一个知识点的微视频即时播放,随时辅助学生学习。三是丰富拓展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可供参考的各类习题、试卷、素材等学习资源,针对课程类型搭建各类资源库,资源可以在线下载,也可以离线存储,为大学生课程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四是延伸拓展教学服务。建立专属微信群和QQ群,不定期组织教学直播活动或专业教师会议,深化教学互动,增进教学交流,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3.3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如今大学生也不再满足于仅学习建立文档、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软件应用技能,而是希望通过在线学习和数字化课程教学,学习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编程、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等多样化的课程。针对学生的这个需求,一是要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覆盖从基础到应用、从线下到线上的课程,满足不同专业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统计应用专业的学生,对于数据处理和应用分析技能要求较高,可以针对性开设数据库技术相关课程;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平面设计技能有突出的需求,可以开设平面设计相关课程。二是培养熟练掌握混合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教师队伍,采取“理论+实验”“线上+线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推动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例如,对于操作性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理论课精讲、实验课多练的方式教学;对于关键性的要点、难点,教师可以录制微视频教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利用项目或者任务驱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加针对性的辅导,推动学生突破自身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设计切合实际的项目,推动学生提升对真实情景下的问题的解决能力[3];以学生成果为导向,引导学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4];基于任务、项目、竞赛驱动学生掌握实际操作[5];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6],以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7]。

3.4  多种平台融合应用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采用多种平台手段融合应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腾讯会议、微信、思维导图等多种平台或手段,线上交流、答疑,线下自学视频、提交作业、完成测试,通过在线直播、作业练习、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等教学活动,实现翻转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目的聚焦到学生实操水平的提高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上。

采用腾讯会议进行在线直播教学,如图3所示,面对面答疑解惑,针对性辅导作业,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感情,又深受学生欢迎,收效良好。

指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使学生学会站在全局角度搭建课程知识结构,理清整体脉络,抓住课程核心,将基础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例如在PC端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电子文档的高效创建”章节的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将知识点搭建成体系结构,学生反映小工具发挥大作用,学习成效显著。

强化教学监督反馈,确保在线教学实效。通过有力的抓手有序组织、开展教学,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课前,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及时限;在课中,利用平台记录的数据(如图5所示)进行学情分析,组织多人协作完成任务,展开答疑讨论等教学互动;在课后,及时批阅学生的作业,反馈在线测试或作业的批阅情况,学生作业统计如图6所示。

4  结  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树立以德树人的理念,在课程内容上融入思政教育,激活潜在的思政课程元素,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筑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格;要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积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学习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要建立从基础到应用的多样化课程体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需求;要善于利用电脑端和移动端平台及信息化手段,强化对学生在学习资源、互动反馈、问题解惑等方面的学习支持,让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任务目标牵引,驱动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郝强,段炬霞,张丽娟.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8):59-60.

[2] 张竹,韩天,王北一.基于MOOC平台的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8,5(47):210-211.

[3] 原虹,張鸿雁.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J].梧州学院学报,2018,28(6):104-107.

[4] 沈桂芳,王胜和,杜琰琪.基于OBE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 [J].现代信息科技,2020,4(9):179-181.

[5] 范盱阳,徐日,张晓昆,等.基于任务、项目、竞赛驱动的大学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索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6):49-51.

[6] 杨慧丽.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7] 侯相茹.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J].现代信息科技,2019,3(3):68-70.

作者简介:龚玉清(1975—),男,汉族,江西新余人,就职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资源开发、网络教学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问卷调查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