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综合监控软件平台升级的调试组织方法

2020-01-08梁峰毓孙婉璐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梁峰毓 孙婉璐

摘  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平台对性能、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综合监控系统平台必然面临着改造升级的情况,综合监控系统是地铁建设及运营的重要保障,因此改造升级过程中要优先保证既有综合监控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升级过程中的调试顺序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升级过程中的调试组织方法,为国内轨道交通两期线路贯通运营的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改造升级;调试组织

中图分类号:TP277;U2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5-0146-03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demand for the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rail transit ISCS platform,the requirements are higher and higher. The original ISCS platform is bound to face the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ISC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ubway. Therefore,the stabl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ISCS should be guaranteed in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bugging organization method in the upgrading process,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phases of domestic rail transit line through operation.

Keywords:urban rail transit;ISCS(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debugging organization

0  引  言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考虑到项目投资及工期,越来越多的线路实施了分期建设[1]。综合监控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分期建设过程中设备选型不同、软件平台不同造成的问题日益显现[1],也随之带来了调试组织[3,4]、运营管理方面的困难。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为

例,首期与延伸段采用不同承包商的不同软件平台,本文从运营安全、建设可行的角度提供了具有可实施性的方法与建议。

1  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升级改造的意义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机电设备的实时集中监控功能,实现了各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的功能,提供了日间运营、夜间维护、大客流疏散等多种场景的应用,在地铁运营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

1.1  升级改造的目的

(1)因整体规划、投资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往往采用分期开通、延伸段接入的方式进行[5]。当前综合监控系统为保证首期与延伸段的软件平台一致,实现运营方式、操作流程的统一,在保证首期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延伸段的平滑接入,延伸段一般采用与首期相同承包商的同一监控平台,对首期进行升级改造可为后续综合监控系统招标带来更多的选择。(2)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综合监控技术也在快速的更新迭代,对首期的软件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显得尤为必要,该工作可为地铁运营人员带来更加智慧的工作模式,更加智能的监控平台,使日常运营工作更加安全、高效。(3)通过改造升级,可对首期机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等功能进行再次验证,对设备故障进行排查的同时验证了各系统之间联动的准确性,也锻炼了运营人员的运维能力。

1.2  升级改造的内容

为实现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的统一管理、部署,升级改造应包含以下内容[6,7]:(1)中央级。(2)车站级。(3)停车场、车辆段。(4)培训仿真、维修管理、网管系统。(5)延伸段接入。

2  升级改造的准备和组织

2.1  升级改造的准备工作

2.1.1  方案评审

基于延伸线综合监控平台与首期不同的情况,目前存在几种可实施方案:(1)延伸段软件平台在中央级与首期软件平台进行互联,中央级由延伸段软件平台实施管理。(2)延伸段软件平台在中央级与首期软件平台进行互联,中央级由延伸段首期软件平台实施管理。(3)对首期软件平台进行升级,全线统一使用延伸段軟件平台[8]。(4)延伸段配置为首期软件平台,全线统一使用首期软件平台。

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为例,首期与延伸段的综合监控系统采用不同承包商的不同软件平台,在建设方、运营方、投资方、设计、监理、首期承包商、延伸段承包商、国内专家对方案进行多次讨论、评审后,在基于对运营长期维护的考虑,充分平台运营安全性、建设可行性,最终采用由延伸段承包商对首期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进行改造升级,全线统一使用延伸段软件平台。

2.1.2  前期准备

(1)综合监控系统承担着地铁线路数据中枢的作用,设置有与机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等系统的接口,在准备过程中,应组织对接口协议、接口功能、接口接入方式的细致分析,确定各接口调试方法。(2)综合监控系统历史服务器承载着历史事件、历史报警、报表等重要业务功能,首期与延伸段存在着数据库应用软件、架构不同的问题,因此需对首期历史数据库进行拆解分析。(3)综合监控针对运营组织将用户权限分为管理员级、操作员级、维护员级,在升级改造后需将权限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应对首期权限分配表进行分析,进行统一分配、统一管理。(4)对首期开通后的故障统计进行细致分析,对遗留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2  升级改造组织工作

2.2.1  人员组织

实施人员是重中之重,在紧张的工期要求下,保证人员到位率的同时,对调试人员的合理分配,将在调试的各个阶段起到关键作用。整体升级改造过程设置总体组,负责牵头制定调试计划,解决调试问题。根据接口特点下设综合监控软件平台调试组、环境监控系统调试组、消防系统调试组、通信调试组、供电调试组、信号调试组。

2.2.2  调试策划

因调试多为夜间作业,调试时间难以保证,以成都地铁为例,夜间有效作业时间约为4小时,当日作业必须保证提前30分钟结束并能恢复至旧系统,工期尤为紧张。在组织调试时合理地安排接口调试顺序尤为重要,在典型站进行充分的调试,形成最优的调试组织方法、技术方法。

2.2.3  调试方案

2.2.3.1  接口调试

接口调试阶段指新系统设备安装完成、单机单系统调试完成后,将各个子系统接入综合监控系统平台进行调试,当日当次作业完成后,需回退至旧系统,保证次日运营安全。

2.2.3.2  系统并行

并行阶段指新旧综合监控平台同时并行运行,并行过程中旧系统服务器、工作站、通信前端处理器(FEP)处于单机无冗余状态,新系统处于双机热备用状态,将各互联子系统分别接入新旧系统,如图1所示。

2.2.3.3  系统倒切

系统倒切指将各子系统完全接入新综合监控系统平台,运营人员使用新综合监控平台进行线路管理和车站管理。

2.2.4  调试流程

(1)当日作业前,由开发团队对画面、属性框、系统功能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测试,保证调试前置条件充分。(2)当次作业前30分钟,由调试负责人组织对作业人员就调试内容、调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交底,保证调试遇到问题时能快速定位处理。(3)作业完成后由调试负责人组织对本次调试进行总结、分析,填写调试日志,保证后续调试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3  升级改造的经验

3.1  前期准备充分

前期对数据接入方式、历史数据、权限等信息进行了细致分析,在实验室搭建一套完整的测试平台,技术细节经过充分的验证,为后续现场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3.2  合理安排接口调试顺序

通过科学的系统分析和风险识别,安排风险系数较低的系统、设备采用日间调试,如门禁系统(AC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中小系统的监控功能、站台门系统的设备状态核对等[9];风险系数较高的及影响乘客服务的系统、设备采用夜间调试,既保证安全,又提高效率。成都地铁10号线调试功能项分配如表1所示。

3.3  保障运营安全

针对首期已进入运营期,对运营秩序有影响的调试作业均在非运营时间进行,夜间调试具有作业时间短、作业人员疲惫、应急处理要求高等风险,引入了RAMS工具进行分析,严格把控调试的各个流程,降低运营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4  质量把控

由于调试过程中存在各车站调试进度不一致的情况,调试总体组设计了调试问题库、调试现状统计表、调试日志的质量管控体系,便于对问题进行及时跟踪处理,形成闭环。同时使整体改造升级工作的调试进度、调试问题可进行严格的管控。

4  结  论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的实施经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实施可行性,同时提高了运营安全性、稳定性,有助于提高轨道交通首期与延伸线贯通运营后的维保工作的效能,可降低維保工作对人力资源及其技术水平的要求,可减少备品备件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有利于后期技术改造的顺利推进,从而节约相关的人工成本及设备成本,调试期间重视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行,保障乘客的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 高超.城市轨道交通先通段与后通段综合监控系统的贯通方案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21(S2):76-81.

[2] 王建文,唐敏.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6):23-26.

[3] 陈辉,章扬.成都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大联调的实施与思考 [J].都市快轨交通,2011,24(1):45-48.

[4] 葛鑫.综合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联调中的作用 [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11):158-160.

[5] 彭越,张俊,朱明言.轨道交通综合监控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4):9-11.

[6] 苏保卫.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联调组织方案技术探讨 [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1):60-64.

[7] 金宇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联调组织方案技术分析 [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8):48-49.

[8] 张标.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联调组织研究 [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2):73-77.

[9] 湛维昭.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模式 [J].都市快轨交通,2007(4):82-85.

[10] 葛鑫,蔡金,徐俊杰,等.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联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9):122-124.

作者简介:梁峰毓(1994.03—),男,汉族,四川南充人,助理工程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工程;孙婉璐(1988.07—),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主管,研究生,研究方向:轨道交通机电系统。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物资总库选址模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选择
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优化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客流短期预测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施工工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