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时代,凭什么活下去?
2020-01-08杨光
杨光
只“值钱”不“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总得相信因果报应。
贾跃亭被“终生禁入证券市场”——虽然评论家刘步尘“纳闷”为何不是“终身监禁”——但这,终究标志着监管层对于徒然吞噬财富,而不创造真实价值的“蒙眼狂奔”,已然零容忍。自2019年起,那个资本宽松、到处都是钱,企业只需“值钱”而无需“赚钱”的时代,就已过去了。
更何况2020,全球又猛然开启了疫情与政治相叠加的双重隔离时代,且全无结束迹象。于是,经济“双循环”变成了必选项,“内循环”变成了必修课。
不要以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最活跃的市场,“内循环”就是“自得其乐”。对于广大企业,尤其不是这样。届时,真正的“大道理”是:盈利能力,将成为决定性的“硬道理”。
逼急的“出海军团”正急速“回马枪”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们第一届“中国造隐形冠军”企业:义乌双童吸管,坐拥全球市场第一的宝座。而其中,国内市场只占30%,而70%的订单都来自国际市场。为此,这家企业得以避开了国内市场过于血腥的低端厮杀,而依靠攻掠国外的高端市场过得气定神闲,并成为行业冠军。
但是,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4月份,一下子把他们的国外订单直接打为0!也就是说,双童70%的业务瞬间蒸发了!
这时,这家隐形冠军企业,别无选择:回过头来“内循环”,转战国内市场。对此,双童老板楼仲平实话实说:“我必须先让我的工人有活干。所以,我们只能什么单都接,即便亏损也要接。”——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原先不屑于竞争国内低端市场的冠军企业,现在也被逼着回来和原先国内的小兄弟们“抢食”了!
那么,僧多粥少之下,这一“抢”,
谁将会成为2020年的“剩者”?
2021“活下去”将比2020更加残酷
也不管最后幸存的是出海军团,还是本土軍团,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本来要“供养”全世界的“中国制造”庞大产能,相当一大部分忽然迅速转而只“专供”中国市场时,留洋与守土两股力量突然短兵相接,而市场内需未必能够迅速提振时,中国市场上的产能迅速过剩,以及市场竞争的残酷程度,便都可想而知……
这时候,从2019年起便已然阴云渐重的“活下去”问题,对于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变得更加棘手。而且,这种棘手之顶峰,还并非在2020年,而是尚未到来的2021年……因为那时,“中国制造”之前积攒的所有海外订单,都将消化完毕,绝大部分“中国制造”的饭碗,都集中在国内这一口锅里。
届时,谁又将会成为2021年的“剩者”?
这轮“剩者”一定善于提升利润
有一个端倪,可以佐证。
还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造隐形冠军”双童吸管。当它面临春节后以高成本好不容易接回员工复工,紧接着却又面临70%的业务停产,进而为了“有活干”而忍痛亏损接单时,他们却并没有断然裁员,没有受困欠薪,也没有顺势减薪,甚至相反,双童居然逆势“涨薪”30%!
因为“中国造隐形冠军”意识到了:这场很公平的市场劫难,是对所有企业自身体质的一次彻底检验。而体检不过的企业,必然人才流失,而这正是体质强健的冠军企业吸引和承接人才的大好时机!正所谓巴菲特那句:“当大众恐惧时,我却要贪婪。”
涨薪,且不是小幅涨薪,可不是开玩笑。在红海寒冬里大幅涨薪,更不能异想天开。那需要用实力说话。而这个实力,直观的就是企业的资金实力。而在新时代里,企业的资金实力,可不是来自银行和股市——金融的逐利本质,决定永远不会轻易雪中送炭。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未来走金融助力之路都会很艰难——更多要靠企业自身扎扎实实的盈利能力,准确说是:扎扎实实的利润提升能力。
反之,没有利润提升的能力实现,没有利润倍增的目标追求,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内循环”大背景下,都将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单纯扩规模,单纯拼速度,都不再是下阶段企业竞争博弈的胜负手,胜负手将转为企业盈利能力的比拼。企业不挣钱,说什么都白搭。
利润倍增,要想做到,也能做到
利润提升甚至利润倍增,说说容易,如何真正做到?
首先,企业必须拼利润,必须拼盈利提升的能力,而不只是拼规模,拼速度,要成为我们广大企业的核心发展观。能做到,首先源自真心想做到。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多是因为内心并不真的很想做到。一辈子都在盈利的稻盛和夫那句著名的“务必先做到茶不思饭不想,直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都努力”,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他在风浪中践行一生的总结。
日本企业往往比韩国企业和中国企业更长寿,在危机中的抗打击能力更强,往往源自它们对于“无论如何要生存下去”的精神韧性更突出,进而它们对于企业利润和利润提升的目标追求,也更执着。相对于我们对“火箭速度”的痴迷,日本企业更看重“等身高经营”。于是我们注意到,当日本疫情正在趋于严峻时,日本中小企业并未出现大规模倒闭的迹象。
其次,企业要相信利润提升,并不仅仅是愿望和结果,而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是一种可以操作、可以检验、可以复制,甚至可以对赌的工具体系。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这是一句常识。之所以管理的科学性优先于艺术性,就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普世规律性,是第一位的。基于管理的规律性,才存在管理的艺术性、个性和弹性。而科学性,都一定意味着系统性和工具性。之前,很多企业往往寄希望于一招即能见效,局部支撑整体,情怀代替理性,今后,都将往事随风。
我们所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定包含着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所以从现在开始,中国企业对于盈利能力系统性提升的关注和践行,将是现实而紧迫的。
中国企业的“利润元年”
一晃,2020年就将进入第四季度。对于广大中国企业,如果说疫情肆虐下的前三季度,确是身不由己,那么第四季度围绕利润的冲刺,则是自助者天助、自救者人和了。
2020年,注定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利润元年”!
2021年,将开启中国企业的“利润倍增”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