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仕英家的那些事(纪实)

2020-01-08戴国斌

荷城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房屋攻坚家庭

戴国斌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苦难有时就像流水一样,会全部向着地势低的那个地方汇去。这世上就确实还有既家处农村, 又在一个家庭中有多人患癌的不幸人家,这个家庭的户主名叫杨仕英。十多年的时间里, 她家曾先后有四位家人都不幸患上癌症,医治无效后离世;而且有两位的发病治疗离世时间还是发生在国家实施城乡医疗保险和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制度之前,一切费用都得由自已承担,其家境际遇和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现年 54 岁的杨仕英,家住姚安县栋川镇龙岗村委会小屯自然村。按理说,生活在姚安坝子这样富饶而美丽的风水宝地之中,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过上富足幸福的日子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杨仕英家却长期灾祸连连,在 2010 年以前的 10 多年时间里,先是父亲患癌症医治无效后去世;不几年,母亲也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2004 年,丈夫接着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2010 年 6 月,第二任丈夫又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因长期有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需要治疗的困扰, 经济压力一直山大,家庭总也翻不了身,只能看着别的人家一天一个样地发展,自家却只能在贫困的泥塘里年复一年地苦苦挣扎着。

直到 2013 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实施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时,杨仕英一家还依然处在贫困线以下,成为了整个自然村里最为困难的农户。所居住的房屋是不知祖上那辈先人建盖留下的40 多平米土木结构民房, 低矮,昏暗,墙体倾斜、隼口开裂、屋顶破损、早已成为危房。一到下雨天,外面大下, 里面小下,到处漏雨。这些还不说,最为难熬的是,她家的房屋处于村庄中部,前后左右都是其它群众的房屋,周边的人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重建了一次又一次。从改革开放之初翻建成砖木结构新瓦房,到后来又一家家建盖成了砖混结构小洋楼,每重建一次,周边的地基基础都要提高很多,这就使她家房屋地基越来越低,处在了一个洼凹里。雨季四周的水全部往他家这里聚,屋内积水常常深达 10 多公分,有时甚至 20 多公分, 十天半月都排不完。既便是在旱季, 由于四周房屋较高,她家的房屋低,地势也较低,屋内又长期照不着太阳,也常年是潮湿的。

贫困不仅会使人失去尊严,也能使人散失拼搏的激情和生活的希望。除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期贫困和挫折,使家人完全失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信心。杨仕英只有唯一的一个儿子,名叫朱云,也是一家人的希望所在。经托村邻乡党和亲戚好友多方帮忙说合,费了好大劲,才娶上了一个四川籍在姚安务工的女青年为妻。本想朱云成家立业后,家庭发展会有一点希望,逐步走出贫困。然而,仅两年多的时间, 女方就觉得杨仕英家要什么没有什么,也看不到一点家庭生活好转的希望后,便丢下朱云和一个孩子,头也不回地拂袖离去。朱云在长期生活重压、贫困折磨和家庭变故的多重打击下,完全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已无发展家庭的激情和动力了,便怀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既无技能发展,也没心情上进,成天到处闲游浪逛,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

就在杨仕英一家在贫困的沼泽里无力自拔,生活全无希望的时候,2013 年底 2014 年初,国家作出了实施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经群众反映推荐,镇、村两级反复调查摸底核实情况的基础上,在第一批贫困户识别纳入过程中,通过“三评四定”等程序,将杨仕英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根据杨仕英家贫困程度深,生产技能弱,脱贫信心不足、帮扶难度大的特殊实际情况,栋川镇党委政府和龙岗村党支部、村委会反复研究,决定特事特办,把杨仕英家列为了镇、村两级的重点工作对像,点对点地进行精准扶贫攻坚。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主要领导直接联系她家,选派了镇里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镇水管站站长作为她家的挂包帮扶责任人,对她家进行全力帮扶。

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各级领导和挂包帮扶责任人多次深入她的家中,调查了解情况、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寻找帮扶的切入点。从杨仕英家的具体情况出发,镇村两级在反复分析后认为,她家目前脱贫和长远发展的希望都集中在儿子朱云身上。帮扶的突破口和首要工作是必须帮助朱云重先拾回对生活的信心, 让他看到未来的希望。为此, 镇村两级干部和挂包帮扶责任人多次找朱云谈心谈话,向他宣传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政策, 反复对他进行开导。鼓励他直面困难,树立信心, 配合各级做好工作, 争取早日脱贫。通过坚持不懈的耐心说服和鼓励,终于逐步打开了朱云内心深处紧锁的心结,放下了自卑的心理包袱,重新拾回了对生活的希望。为了让他家尽快能有稳定收入,也为了让他重新走上奋发向上,勤劳致富的正道,镇村又安排朱云参加了县里举办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班的培训学习。让他掌握了电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相关技能和知识,为外出务工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多方与劳动部门和外地劳务市场等进行沟通联系,积极为他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最后,通过县劳务输出渠道,在昆明市一家建材销售企业为他找到了一份销售建材、灯具、卫生洁具等的工作,除有基本保底工资以外, 还按销售额领取提成, 收入还不错, 使一家人的生活初步有了起色。

针对他家住房已成危房,不适宜再继续居住的实际情况,按照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要求,2017 年,镇村又将她家列为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落实了农危改“补 6 贷 6”政策,就地进行插花安置。在原址折除旧房,垫高地基后重建了 90 平方米的砖混房。除补助 6 万元外,县财政还帮助他家承担了所贷 5 万元的利息。村里把让她家早日搬入新居作为工作目标,安排专人全程负责,从办理相关手续、组织施工、工程质量监管一条龙服务, 一抓到底。经过半年的施工建设,到 2017 年末,房屋已经全部建设装修完毕,搬入新居, 永远告别了一家人几十年来一直长期窝在低矮,潮湿、昏暗危房里生活的历史。

儿子朱云外出务工后,杨仕英在家除管好孙子朱梓鑫生活和上学,种好自家责任田、平时帮别人做点零工外,也没其它事情可做。村委会和挂包帮扶责任人认为还有潜力可挖, 就鼓励她利用政府补助的 5000 元产业扶贫资金作为启动金,在家里发展综合家庭养殖业。帮助她联系购买了仔猪、鹅苗和鸡苗。并邀请镇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无偿帮助他家开展防疫、接种、厩舍定期消杀等服务。在各级的精心帮扶和全力支持下,从 2015 年开始,她家的家庭养殖进展一直比较顺利。每年饲养出栏的肥猪都在 5 头左右,鹅 10 多只,鸡20 余只。使家庭养殖成为了她家一项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另外,为了进一步拓宽她家的家庭收入渠道,打牢脱贫基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还将她安排为公益性岗位村保洁员, 让她利用闲暇时间为村里提供卫生保洁服务, 用自已的劳动换取每月一定的固定收入。

通过各级的全力帮扶和自身的努力,杨仕英一家终于从贫困中走了出来。到 2018 年底,全家已全面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的指標要求,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退出。目前,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依然以贫困户的帮扶要求进行帮扶和管理,继续亨受着各级的帮扶和政策,不断巩固和提升着脱贫攻坚实施以来所取得的工作成果。

俗话说,栽好自家梧桐树,何愁凤凰不会来。脱贫攻坚不仅使杨仕英一家摆脱了贫困,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也使儿子朱云又重新获得了过去因贫困而失去的爱情。家庭生活条件改善了以后,朱云又与本村西普关组的许冬梅重新组建了家庭。目前,朱云和许冬梅全身心在外务工,杨仕英在家打理家里的事。经几年的努力,不仅还清了建盖房屋时“补 6 贷 6”政策中,自已贷款的那 5 万元 资金。而且还因女方家父母也需要瞻养,按结婚时双方家庭达成的“两头照管”协议, 在女方家西普关组也建起了砖混房,购买了“五菱宏光”小汽车一辆,用于日常工作过程中送货上门服务和自家生活使用。

《收入明白卡》和《政策亨受明白卡》上显示,2019 年的家庭经济纯收入为 22972.65元,家庭人均纯收入 7655.55 元。亨受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60000 元,扶贫小额信贷 50000元,产业扶贫补助资金 5000 元,公益性岗位工资 1500 元,朱梓鑫在校生补助 2080 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补助 540 元以及农业支持补贴等信息。

猜你喜欢

房屋攻坚家庭
会建造房屋的石蚕
家庭“煮”夫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攻坚脱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