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H5新闻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
2020-01-08朱雯琪
朱雯琪
摘 要 新媒体新闻报道依托以H5为代表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用户生产内容、精准定位内容、协同发展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而现今移动终端以H5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融媒体新闻中普遍存在内容生硬、形式同质、可操作性浅等问题。利用H5技术实现新闻报道的形式创新,首先应重视新闻生产内容的革新,其次要重视页面的视觉传达设计,同时要积极探索技术融合,把握风口与机遇。
关键词 新聞报道;融媒体新闻;HTML5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8-0019-03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使得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呈现形式能够更加多样化。互动性与参与性的网络传播特点使得传统媒体时代长期以来所固守的“内容为王”这一观念逐渐褪色,创新性的内容传播渠道成为新闻生产者争相探索的课题,以数据新闻、H5互动新闻、短视频新闻、AR/VR新闻为代表的这类可视化的信息呈现形式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媒介的深度融合之下,H5互动以其丰富的媒体展现形态和互动手段在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报道领域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
1 什么是场景化H5新闻
H5即为超文本互动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的第五次改进。它能够在移动设备上支持多媒体页面,并在不同系统、不同终端使用同步,能够满足跨平台的不同需求。凭借强大的兼容性、整合性、互动性特点,H5这一创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日趋发展并逐渐应用于新闻报道之中,创新了新闻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呈现形式,促成了H5新闻的诞生。
相较于移动终端的其他互动形式如问答、留言板来说,场景更能够打破传者本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如彭兰教授所述,“移动传播的本质便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1]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第四种核心要素,场景模拟了用户真实的行为生活模式,创造出用户的代入感。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使得场景化H5互动作为H5新闻的主要互动模式逐渐兴起。
视频报道、全景图、一镜到底、动画新闻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场景化H5新闻。
2 场景化H5新闻的特点及优势探析
场景化H5新闻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新闻的可视化,并且通过对图片、视频、背景音乐等内容的设计,创新内容传播形式,激发视听的感染力。以环球网出品的时政类场景化H5《跟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讨论》为例,该作品动态效果流畅、叙事方法灵活、用户使用便捷。在思路和设计上,该作品采用最常用的微信聊天群聊形式。进入H5页面以后,可选择参会团组加入,进入相应群聊“参与讨论”。别具一格的风格和内容传播的直观性,使其在两会琳琅满目的新闻报道当中独树一帜。笔者以此H5案例为例,对场景化H5互动的特点及优势进行分析。
2.1 技术融合场景实现受传角色转换
对于场景化H5新闻的设计和制作者来说,有机地将内容与场景融合是其作品于策划阶段的关键所在。场景化H5新闻注重场景设计所带给用户的沉浸式互动体验[2]。依托于相对高水平的抠像技术、AR/VR技术、全景技术等,这类互动新闻在改变传统新闻的信息呈现方式的同时,也为受众的接受水平降低了一定的门槛,使其在互动的过程之中高效接收信息并作为信息流通的节点重复扩散信息,实现受者与传者间的角色转换。
在《跟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讨论》互动制作中,HTML5技术和AI产品设计嵌入至移动端的互动当中,促成了这一优秀作品的诞生。而此外,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场景制作当中,如中国军事网基于十九大的融合报道《坐着复兴号,奔向十九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各大媒体基于两会的全景环境制作和一镜到底的画面呈现。技术融合场景实现受传角色的转换成为场景化H5新闻的重要特点,也成为其能够引人入胜的重要因素。
2.2 场景化浸入式打造近乎真实的拟态环境
H5的场景打造技术应用到新媒体新闻的报道当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新闻的可视化。它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改变之一便是创造了场景化浸入式的体验。场景化H5新闻互动所模拟的拟态环境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尽管其形式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却是欲知而并未知的。用户在虚拟构建的场景之中,根据自我实现的需要重新建构合理的身份想象。想象的戏拟性区别于现实生活的单一身份,理想化的身份体验激发用户对于场景传播内容和形式的认同。在“认同+社交”两个维度的共同作用下,场景化的H5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与传播需求,促使用户自发主动地在社交圈层内传递信息。
环球网的两会报道作品采用人人都在使用的微信聊天对话模式,以问答形式还原两会代表委员与习近平总书记共商国是之景。这一模式将新闻五要素中的“where”进行可视化,实现情景还原和情景创作,让用户亲临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近乎真实的沉浸式体验中,用户将自我代入两会代表委员的身份当中,实现全新的自我身份赋权和情感认同。类似的浸入式场景化互动中,利用VR技术提供给受者一个虚拟的新闻场景,让个体认知、心理体验与环境实现互动。用户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能够高效率地实现与H5场景的互动沟通,并在H5页面再加工的拟态环境中耳濡目染地接受了现实环境的信息。
2.3 竖屏播放、同屏互动的“使用与满足”体现
H5新闻以竖屏播放动画和同屏互动为主的内容呈现形式更符合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体验,它满足了移动播放端用户竖式握持设备的习惯,更加符合同屏、同向的交互操作特点[3]。大多数点开就能全屏观看、同屏互动的浸入式H5新闻,符合移动终端用户能够简易便捷地获取沉浸式体验的心理诉求,满足快餐式的视觉消遣。在场景化H5新闻的打造当中,通过版面设计提升受众视觉产能、视觉使用效率和专注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损耗。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新技术冲击传统的信息传播生态,催化了受众对于媒介需求的能动性的日益生长。在祝建华教授所提出的新媒体权衡需求论当中,当受众的需求无法被传统媒体所满足,且根据经验主观判断某一新兴媒体具有满足其需求的功能时,便会选择采纳这一新兴媒体并持续使用。这一背景下,用户为达到预期的使用与满足,会主动有选择性地接触新媒介,而后会在短期内固定使用。场景化的H5新闻互动利用同屏互动机制,为用户提供了其使用移动终端所长期依赖的单页面浏览与互动模式,契合用户需要。《跟習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讨论》的H5新闻当中,聊天界面的设计采用竖屏播放和同屏互动,在手机移动端页面上等比还原微信聊天界面,通过页面左右白绿两色对话框的切换,使得页面简洁清晰易操作。这也成为用户能够连续点击观看,不会因繁琐的互动而产生厌倦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场景化H5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3.1 适用内容的局限性
囿于H5制作的技术限制,一个作品从设计到完成的制作周期通常需要3~5天,更加大型或复杂的内容设计甚至可以达到更长的时间。H5互动不能够同视频直播或文字新闻一样,进行内容的实时播报或展现。而大多数的新闻报道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需要即时传递信息,因此它不适合用于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传播。H5互动新闻的生产流程可视作大型的新闻报道策划,更适用于可提前进行策划和制作的固定题材的重大事件。
此外,内容在新闻报道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传播手段和呈现形式十变五化,内容的关键性始终不容小觑。适用于H5技术的高质量新闻作品能够占山为王,但当前H5新闻制作存在绣花枕头虚有其表的问题,一味追求高质量的互动设计而忽视内容本身。此类生搬硬套的互动形式设计往往使得新闻的价值大大降低,与丰富内容形式、增强传播效果的初衷相悖。
3.2 低专业度与高同质化
低专业度。当前以H5为主要形式的新闻产品忽视对于内容本身碎片化信息的有效整合,多为缺乏连贯逻辑线的内容拼凑,为使内容适配形式而怠忽了严谨的新闻专业主义。而创意的互动模式使得用户在进行阅读判断时寻枝摘叶,大多忽视对于新闻内容可读性和新闻价值的认识,过于追求新奇而置内容本身于不顾。
高同质化。由于HTML5制作入门较易,而突破瓶颈较难,加之自媒体数量繁多,为吸引流量普遍从众,使得目前的H5设计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H5模板制作平台的出现一方面降低了新闻生产难度,实现了人人可做;但另一方面,也引致大多数的互动内容千篇一律、难有新意。同时,无法加密的源代码一经发布,便能够被稍加修改再次发布。同质化的H5设计反复出现,用户对于同一模式新闻报道的注意力随重复频率的陡增而递减,难以达到预估的传播效果。
3.3 技术利用效率低
就受众体验与作品设计两方面而言,即便H5应用于新闻报道当中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很多H5新闻的呈现依然仅仅只停留在为用户提供触摸、滑动等简单的操作上,更加丰富广泛的技术手段和多媒体形式目前并未得到普遍使用。HTML语言与JavaScript等前端语言的结合具有强大的交互应用功能,与后端PHP的结合及数据库的连接能够完成数据分析功能的实现。较为新颖的如全景图片、VR沉浸等创意性的内容的发展以及高效率利用技术手段跟踪H5的传播路径和效果的模式还没有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之中。
4 对场景化H5新闻的展望
4.1 内容的重塑与革新
首先,新闻工作者作为信息生产与发布环节的主要把关人,应在众声喧嚣中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切忌随波逐流。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节点化生存的用户对于信息传播具有近用权。而用户往往未经新闻专业教育,媒介素养欠缺。以H5为载体的新闻报道往往需要利用大量信息删繁就简提炼出新媒体文案,应保持专业度鉴别信息是非,判断信息适用性,高效率整合主题相关的碎片化信息。
其次,要开放共享,实现用户生产内容。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用户生产内容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资源生产与共享模式[4]。媒介即人的延伸,H5技术在新媒体新闻的报道之中的运用是多感官的延伸,并且是没有时间延迟和空间限制的延伸。用户利用智能设备,以H5场景化互动技术为媒,在延伸自我的同时自发生产内容。这一环节能够打破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在选题多元性、来源丰富性以及内容亲近性等方面长期存在的窠臼。在新媒体新闻报道当中,通过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进行新闻生产,用户自发完成内容搜集与价值判断,利于适于主题报道的创意内容和优质策划的产出。
此外,可以借力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定制的用户内容。开发移动端定制原生产品,既能丰富新闻生产内容,也能够提高新闻表现力和质量,达到更好的传播效率。场景化H5新闻互动能够通过交互性和触控页面,使得主题报道可听、可看、可感。在针对受众的特定需求的实现当中,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同质化的问题,同时挖掘出创新点,不局限于千篇一律的市场化当中,提高自身新闻产品的竞争力。
4.2 形式的设计与创新
H5页面作为移动终端的多媒体融合形式,其页面的设计感与色彩搭配决定着用户对于该新闻作品的直观印象。用户的视觉认知产生于前后扫描的结果与大脑记忆内容比较后的线性推论,在碎片化阅读的网络时代,简洁醒目的图像设计更适用于H5页面的内容排列呈现。利用视觉符号简化图像,能够提升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报道,网络智媒时代新媒体新闻报道更趋向于利用创新的内容呈现形式抢占用户注意力。而与平铺直叙的方块文字相比,化繁为简的色彩图片信息、音频信息和互动交流更易调动用户多感官接受信息。在视觉传播的设计中,把握“Show,Not tell”的设计理念,通过视觉上细节的刻画吸引用户注意,进而促使用户体验、接收、传播信息。
4.3 技术的融合与更新
在多媒体技术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H5技术应立足于自身,与新兴技术手段协同发展。H5与AR/VR技术融合打造高沉浸式体验感的新闻场景,与数据库的连接实现传播内容的定向跟踪和传播效果追踪。而同样,随着5G产品逐渐流入市场实现应用,短视频和轻直播成为重要风口。5G技术带来的视频的新机遇,同样也是H5在新闻报道中应用的新机遇。新闻媒体在选择使用H5形式呈现新闻内容时,宜结合动画互动,开拓新的内容呈现形式。“动画+互动”的形式在自媒体的新闻报道已经逐渐出现,但相对宏观全面的专题报道或者深度报道中的短视频探索,则是主流媒体和官方媒体必须抓住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重要的课题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20-27.
[2]曾祥敏,刘思琦,唐雯.2019全国两会媒体融合产品创新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9(5):22-29.
[3]高贵武,吴奇.竖屏:移动场景下视频呈现的创造性选择[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3):98-107.
[4]秦艺轩.关于UGC用户生产内容的研究现状分析[J].新闻知识,2016(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