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感染患者经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及对脑脊液蛋白水平、治疗时间的影响

2020-01-08田冰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鞘内脑脊液抗菌

田冰

云南省蒙自市人民医院,云南 蒙自 661100

颅内感染作为颅脑损伤常见且多发并发症之一[1],一旦引发颅内感染,未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易诱发脑炎、脑膜等,甚至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使得治疗难度进一步提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目前,针对颅内感染多采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住院时间被迫延长。为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益、缩短治疗时间,对我院颅内感染患者分别实施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抗菌药物,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感染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0.56±4.54)岁;颅内感染时间1-7天,平均感染时间(5.45±1.2)天。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1.16±5.14)岁;颅内感染时间1-6天,平均感染时间(4.75±1.1)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 mg,每日一次。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抗菌药物万古霉素5 mg,先行腰椎穿刺,穿刺针于L2-3或L3-4刺入至蛛网膜下腔,连接测压表并详细记录脑脊液压力,当脑脊液流出后,使用无菌0.9%氯化钠进行冲洗,检测显示脑脊液下降到100 mm H2O时,缓慢注射5 mg万古霉素(华北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0286)。注射完毕后,利用碘伏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处理,每日注射1次,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适量调整用量。

1.3 观察指标 利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脑脊液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经过医治后感染症状治愈,且各项指标正常,说明诊治效果显效;诊治后感染症状有所缓解,未出现不良反应,则进一步证实治疗有效;若治疗未达到预想结果,严重者病情出现恶化感染程度加深,则判定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时间及脑脊液蛋白水平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9.56±2.48)天,脑脊液蛋白水平为(0.89±0.36)g/L;观察组治疗时间为(5.19±1.84)天,脑脊液蛋白水平为(0.31±0.11)g/L。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大幅缩短、脑脊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及脑脊液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易受血脑屏障影响,导致药物脑脊液时浓度被降低,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一定程度上对肝肾功能有所影响。而采取鞘内注射方式,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能够无视血脑屏障,药物迅速向头侧扩张,使脑脊液中药物能够保持在有效浓度内,充分发挥药物抗菌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缩短疗程。药物在人体代谢中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反复用药对肝肾产生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颅内感染患者治疗中采取鞘内注射抗菌药物,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充分发挥药物抗菌效果,降低脑脊液蛋白水平,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治疗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对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中。

猜你喜欢

鞘内脑脊液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鞘内药物治疗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