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1-08刘霞
刘 霞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山东 临沂 276034)
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在心肌梗死、心肌病、高血压病、以及炎症等诸多原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非独立性疾病,其会引发心肌收缩功能减退,进而导致患者的心脏血液输出难以满足机体正常代谢的需求,从而对机体的代谢功能产生影响[1]。此类疾病的多发群体是老年人群。鉴于此类疾病的致病原因较多,因而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其具有较好的诊断难度。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及时确诊是提高治疗时机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心脏彩超在临床上,被用于观察心脏瓣膜病变情况,操作较为简单,对人体健康无实质性伤害。为提高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效率,保障患者健康安全。此次调查研究选取了63例患者和63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的对象,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测,以分析心脏彩超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作为A组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对象,共计126例。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研究。A组观察对象,男33例,女30例。年龄范围为55岁~73岁,平均年龄(62.61±7.41)岁。B组观察对象,男31例,女32例。年龄范围为53岁~72岁,平均年龄(63.11±7.38)岁。对A、B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测。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用的仪器是由GE公司提供的,型号为GE 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的。该仪器的探头频率范围为2MHz~4MHz。在实施检测时,取观察对象的左侧卧位,然后在观察对象的心尖搏动位置处放置探头,以清晰显示出观察对象的心尖四腔的心切面处。与此同时,对观察对象的每个心房室进行观察,包括室间隔厚度、心房室内径、心脏搏动以及左右心室外侧壁厚度情况等。所有被检测人员均测量三个心动周期。详细记录所检测的LVDD、LAD和LVEF数值。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对象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经心脏彩超检查,在LVDD、LAD指标上,A组均较B组高(P<0.05);在LVEF指标上,A组较B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心脏彩超数据(±s)
3 讨论
在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今天,我国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正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最为常见的是左心衰竭,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肺水肿以及肺循环淤血等[2]。现代临床医学中,治疗心力衰竭需要结合病因、患者心脏病史、临床表现症状及生化检测结果等进行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导致。其中,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心力衰竭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等。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治疗方式。病情严重时,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为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对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及时且准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研究认为将心脏彩照应用于此类患者中,其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显著的价值。研究也显示,在LVDD、LAD指标上,A组均较B组高(P<0.05);在LVEF指标上,A组较B组低(P<0.05)。张丽(2019)的研究结果与本文一致。这提示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时,心脏超声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传统诊断方式下,其诊断标准为心脏收缩功能指标,但这一指标在评价整体心脏功能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准确性,因而极易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进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均产生极大的威胁。另外,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心功能分级评分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诊断标准,其在诊断的过程中,以临床症状、如肺水肿等为依据,但其难以直观反映心脏的血流情况和内部结构,因而也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心脏彩超应用于此类患者中时,其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内各个结构,准确的监测心脏的博动与血液流动情况,直接显示患者心瓣膜病变,为病情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诊断标准。与此同时,心脏彩超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还具有价格低廉和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综上所述,在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心脏彩超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数据具有极高应用价值,为正确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因而应在临床中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