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建模:让学习向深处发生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为例探究数学模型构建

2020-01-08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钟斌鼎

天津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植树问题植树数学模型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 钟斌鼎

一、创设情境,感知模型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其能够理解的数学知识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是以过往知识作为基础的一种认知历程。所以,在教学片段中,将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手指指间间隔现象”呈现,再通过列举生活中存在的间隔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亲切、真实、有趣的数学模型,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二、提炼信息,抽象模型

出示练习1:一条长为20米的路,5米一段,可以分为几段?1.学生独立解题,教师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2.学生汇报解题思路。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抽象出“包含除法”模型,即:总数÷每份数=份数。因为“植树问题”模型就是“包含除法”模型的拓展,“植树问题”中的“树”是植在“段”对应的“点”上。明白了这一点,就为学生构建点段关系的“植树问题”模型奠定了基础。

出示练习2:一条公路长为20米,在其一侧植树,树与树的间隔为5米,公路的两边均植树,请问一共需要植多少棵树?1.学生读题审题,提取有关“植树”模型的数学信息。2.学生反馈。学生1:公路长是多少米?20米(总量)。学生2:每隔多少米植一棵?5(每份数)。学生3:有几段?4(份数)。学生4:植树的要求?(两端都植)。学生5:一共要植多少棵?(算一共有几个对应点?)。数学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又充满着无穷趣味。以上的习题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中的植树问题,“树”与“间隔”可以抽象为数学模型中的“点”和“段”。

三、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对“练习2”作进一步分析、归纳。教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公路的总长、间隔距离以及段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画出相应的植树方案示意图。学生:总长÷间隔距离=间隔数(段数)。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那要求出植树的棵数该怎么算?学生:先求出间隔数,即:20÷5=4(个)。这道练习题,每一个间隔对应了一棵树,则需要4棵树。4棵树植完之后,发现还有一棵树没有间隔与之对应,则棵数比间隔多1。这样,在进行棵数计算时,需要用相应的间隔数加1。教师:那怎么列式计算呢?学生:20÷5=4(个);4+1=5(棵)。小学生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思维水平,都相当有限,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建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并感知观察、分析、实践、推理、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全过程。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在画示意图中了解植树的过程,建立“段”“点”对应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到了从生活原型转变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为后续数学模型的建构打下了基础。

四、归纳分析,验证模型

出示练习3:公路全长为20米,在其一侧进行植树,每隔5米1棵树,则可以怎样植树,植多少棵树?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问题,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可以植几棵树。学生1:我植的是5棵。学生2:我植的是4棵。学生3:我植的是3棵。教师:为什么同一个题目,同学们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呢?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得出:在植树的过程中,如果植树的要求不同,则即使其他条件一样,所植棵树也是不同的。植5棵树,是因为在公路的两端都有植树;植4棵树,是因为只在公路的一端植树;植3棵树,则是因为在公路的两端均未植树。教师:请同学们分别列出三种植树方法的算式。学生:两端都植,20÷5=4,4+1=5。一端植,20÷5=4。两端都不植,20÷5=4,4-1=3。教师:同学们请仔细思考以上三种情况,看看其中蕴含了什么规律?学生: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一端植,棵数=间隔数。两端均不植,棵数=间隔数-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认为,对于教材中所出现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学生仅记住结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其从何而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让学生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发现植树的三种情况,并且掌握这三种植树方法的计算道理,从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出示例题:一条山间小路长为100米,现决定在靠近山的一侧植树,每棵树的间隔距离为5米,路的两端都需要植,需要多少棵树?教师:根据刚才已经掌握的三种植树的极端方法,我们能快速地解决这道题吗?学生:先求出间隔数,100÷5=20,有20个间隔;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列式计算:100÷5=20(个),20+1=21(棵)。

课堂教学中,为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留白”,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引导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寻找科学的解题办法,使学生明白“植树问题”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其本质就是一一对应。

五、拓展创新,应用模型

出示练习4:一圆形花坛周长为30米,现要在花坛周围种一圈月季,为控制好月季的密度,每5米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月季?教师:想一想,这又是属于哪一种植树方式?学生:假如把环形植树的线路拉直,这一种植树方式就是属于一端植的现象,所以,植树的棵数=间隔数,即:30÷5=6(棵)。出示练习5: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古城墙的正面共插了50面小彩旗,彩旗之间的间隔均为4米,则古城墙长度为多少?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与步骤。学生1:即已知棵树与间距,求总长。学生2:两端都植的计算方法是“棵数=间隔数+1”,由“棵数=间隔数+1”推算出“间隔数=棵数-1”,所以,古城墙插彩旗间的间隔数是“50-1=49个”。学生3:总长=间隔数×间隔距离。列式计算:(50-1)×4=196(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于生活,数学建模思想的宗旨也是要最终回归到生活之中,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一般问题)的转变,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构建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六、结语

综上,小学生对于数学建模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建模潜能,关注学生的建模过程,并在关键问题上及时给予学生点拨与帮助,创设真实有效的建模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并感受建模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深处发展。

猜你喜欢

植树问题植树数学模型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植树鸟的来信
对《植树问题》基本数学模型的研究
谈模型思想如何引领数学教学
巧用“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