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AR角色扮演中提升幼儿的美术评价能力
——以大班想象画《奇趣造型屋》系列活动为例

2020-01-08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林艳芳

天津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冰激凌角色扮演美术作品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林艳芳

角色扮演是幼儿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行为,是儿童受到内在动机激发、基于已有经验开展的假想性活动。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美术作品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帮助幼儿体验更生动逼真的作品角色,自由表达对美的体验与感受。在实际的美术评价环节中,尽管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到幼儿对美的独特感受,但是仍然下意识地主导并控制整个评价环节。

一、角色扮演中隐藏着幼儿独特的艺术评价

(一)“我当他”——角色装扮下的作品解读

情境再现一:幼儿1:“我当公主,这是我的冰激凌帽子,哇,我好美啊。”幼儿2:“我来当超人,这是我的激光战斗铠甲”……

基于AR技术的软件向幼儿呈现了可虚实交互的“帽子”作品,吸引着幼儿主动装扮自己。这其中,“我当他”是出现次数最频繁的角色行为和语言,此时他们已经进入美术作品的角色假想中,自发用“我好美”等语言表达个体对美的想法和感受,反映了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对作品的解读。

(二)“冰激凌帽的故事”——角色情节下的作品自评与反思

情境再现二:雯雯拿起平板,兴致勃勃地“戴”好自己设计的“冰激凌帽”,自语:“我戴着冰激凌帽子,好开心!太阳出来了,天哪,冰激凌帽子融化了,滴到了我身上。不行,需要用帽子的边边把它挡住。”说完,她走回座位上画了一条“吸管”帽沿,然后她继续编故事。

情境再现二中,幼儿化身成为美术作品中的人物正在经历一次奇妙的旅程。跟随幼儿所自编故事的展开,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当我们沉下心来聆听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表达时,我们会发现幼儿赋予美术作品更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出现了对自己作品自评的萌芽,并根据自评反思完善作品。

(三)“我喜欢”——角色互动下的作品评价

情景再现三:“甜甜圈小姐,你好,你的甜甜圈帽子颜色好漂亮!我喜欢。”“刺猬小姐,你的刺刺帽我也很喜欢,像一把伞。”孩子们被同伴的新奇作品所吸引,在角色交往中就自己喜欢的线条、色彩、图像等进行讨论,在作品互评中获得了多样化的审美体验。“我当他”“冰激凌帽的故事”“我喜欢”,都是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儿童装扮自己时的陶醉神情,创编游戏情节的声情并茂以及体验同伴作品的热烈交流,这些自发快感无不说明,利用AR技术进行的虚拟化角色扮演,伴随着自我肯定、自我反思、关注他人等美术评价与反思行为,对美术评价中的作品解读、反思、完善及同伴间的合理评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基于AR技术的角色扮演游戏,提升幼儿的美术评价能力

(一)从“他位视角”转为“本位视角”,以体验精神为评价标准

美术的本质是摆脱功利的儿童自由表达。以AR角色扮演方式开展的体验式美术评价中,帮助幼儿摆脱“他位视角”下对同伴作品的缺乏兴趣、无话可说的场面。运用角色扮演代入“创作者”立场,让幼儿感同身受,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放大审美体验,将评价重心放在作品情感感受、想象创造上。

如在《奇趣造型系列之奇趣帽子屋》中,幼儿通过“多彩手账”软件,饶有兴趣地试戴同伴制作的虚拟帽子,并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当被问到:“这个帽子你戴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喜欢?”时,在“作者”的视角下,幼儿对作品情绪表达的感受十分敏锐:“这个喷泉帽戴起来很凉爽,夏天太热了,带着喷泉帽可以给皮肤浇浇水。”部分幼儿还代入个人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创造:“这是妈妈正在化妆,突然化妆盒打翻了,化妆品飞出来停在空中变成了化妆帽子。”本位视角的角色扮演,还原并放大了幼儿对美的个体化独特体验。

(二)从“单一陈述”转为“多元点赞”,打造沟通交流式评价途径

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预留5分钟左右的美术评价时间。幼儿年龄小,往往表述不清,为了评价环节的顺利开展,很多教师让自己的声音代替幼儿的声音成了评价场的主基调。因此评价主体多为教师,评价途径多是教师陈述自己的主观意见是美术评价中的常见问题。而信息技术提供的评价平台,则提供了多通道的评价途径,实现了个性化的评价。如《奇趣造型系列之奇趣服装》中,就利用“多彩手账”软件的“发现广场”版块进行了分享。让幼儿角色扮演时配上语音介绍作品,录制成小视频分享到平台上,其他幼儿再对喜欢的作品进行点赞,并把评价或建议通过语音或符号进行留言。通过“分享+点赞+语音或符号留言”的形式,不仅有利于作者完整地表达创作意图,还能促进幼儿之间针对同一作品的交流互动,也使教师能够大致了解幼儿的想法和评价语言。在此基础上,我在集中评价时选取了点赞数和留言数前5的作品,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典型作品分析。同时兼顾较少人关注的部分作品,让这部分作品也能被更多幼儿关注。尽管有个别幼儿会偏离评价主题,但是大部分幼儿还是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自己的看法的。

(三)从“技能核心”转为“实用倾向”,促进幼儿对作品的反思与完善

幼儿对游戏的偏好是自然天性,以美术作品为道具开展的游戏,摆脱了传统美术评价中的技能标准束缚。幼儿开始关注自己画的服装是否符合游戏需要,美术作品评价的重心向作品的实用性上倾斜。如《奇趣造型系列之奇趣服装》中,凯凯和乐乐分别穿上了虚拟服装“面包超人服”“闪电光波服”,之后,他们自发地玩起了战斗游戏,“嚓嚓嚓”“哐哐哐”,他们一边比划一边发出声音,很快凯凯就发现自己手里没有武器,于是他立刻回到平板上为自己画上了“迷你飞镖”,接着回到战场上继续“战斗”。过了一会儿,凯凯觉得乐乐的“闪电光波”十分厉害,于是他在衣服胸口画了一个“面包光波”。从上例中不难看出,对作品的反思与完善贯穿于幼儿角色扮演游戏的全过程。幼儿自发的“战斗”游戏,助推了幼儿作品的自由表达与更新换代。在游戏中幼儿努力使“战斗装备”升级,出现了幼儿对自己作品的反思与调整,还观察到了同伴作品的优点并迁移再创作。

猜你喜欢

冰激凌角色扮演美术作品
哇!甜甜的冰激凌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美术作品
冰激凌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作品
冰激凌
夏日冰激凌大作战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