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径山茶发展策略研究

2020-01-08李书魁赵咪咪王志岚

中国茶叶加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山茶茶文化茶叶

李书魁,赵咪咪,王志岚*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2.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4)

茶为国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此诞生的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且独具特色。在我国,茶产业既关系到千万茶农,又连接着亿万消费者,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 明确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茶产业与文创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茶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这种新兴业态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茶产业、旅游业和文创产业是关联性较强的三个产业,茶是核心,文化是内涵,旅游是手段,三者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联,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 以茶产业为基础的茶文化旅游备受青睐,它涵盖了观光、体验、购物等多种旅游功能,是集合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 这也使茶文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可能[1]。茶文旅融合既是茶产业自身发展的必须,又是时代趋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国内不少茶区依托特色茶业资源与旅游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通过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3]。产业旺则乡村兴,纵观各地做法,茶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产于杭州余杭区径山镇的径山茶, 自古就以优质闻名。 据《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谷雨前者,以小缶赠送人,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 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与里山坞,出产都多传,至霄峰尤不可多得,出自径山四壁坞者色淡而味长,出自里山坞者色青而味薄。”[4]宋时径山茶就与天目茶齐名,并列“六品”,被誉为“龙井天目”,意为兼有龙井和天目茶之美。南宋时,径山茶宴泽被江南,蔚然成风。余杭区径山镇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被誉为“世界茶道之源、茶圣著经之地”,周边径山、超山、良渚文化遗址、双溪竹海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势态良好,这些资源禀赋为径山茶的多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探索如何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 挖掘并开发径山禅茶文化历史, 借助茶产业与文旅产业间的融合,延伸产业链,使得千年径山茶重焕新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径山茶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1.1 自然环境优越

径山镇位于杭州余杭区西部, 径山系天目山脉东北峰, 因径通天目而得名。 径山森林覆盖率高,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地理气候独特。大径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南缘季风区, 位于中国绿茶黄金线北纬30°带正中位置,日照较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5 ℃,年降水量1837 毫米,无霜期244天,山上土壤肥沃,植被丰茂,气候潮湿,具有绝佳的茶树生产环境。经过历年改造提升,融入山、水、禅、茶四大元素,径山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集竹海、森林、峡谷、瀑布、古道等独特生态资源为一体,可谓优势尽显、“径山尽美”。

1.2 产业基础良好

径山茶始于唐, 兴于宋, 明清时期为朝廷贡品,历来以“崇尚自然,追求绿翠,讲究真色、真香、真味” 著称于世, 但从清末开始渐渐走向衰败。1978年,借着改革的春风,余杭县政府开始恢复历史名茶径山茶的制作工艺。 经过40 余年的努力,径山茶发展迅猛,截至2019年,径山茶茶园面积4300 公顷,主要分布于径山、黄湖、余杭、中泰、瓶窑等西部9 个镇街63 个村, 茶叶总产量达8500 吨,总产值9.1 亿元[5],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19年径山茶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3.56 亿元[6]。 径山茶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屡获殊荣,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 浙江名牌产品、 浙江区域名牌、中国文化名茶、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并成功入驻中国茶业品牌馆, 成为杭州市余杭区名副其实的一张“金名片”。

1.3 茶文化底蕴深厚

径山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禅茶文化是径山的精髓。 径山茶起源于距今1200余年的唐天宝年间, 当时万寿禅寺的法钦禅师在山里亲自种植茶树,采制茶叶用于礼佛,此后茶树逐渐在径山繁盛起来,成为径山茶的起源。自种自制径山茶既满足禅院供佛自用之需,又馈赠宾客、出售香客,不仅成为寺僧修行的重要事项,也是寺院结缘的媒介和收入的来源。 径山寺和径山茶闻名后,茶圣陆羽也慕名而至,他遍访周边名茶,后隐居于径山双溪研究茶叶、 茶具、 茶事并著《茶经》。

名山名寺,交相辉映,好茶好水,相得益彰。至宋代,径山万寿禅寺已列为禅宗东南“五山十刹”之首,居灵隐、净慈、天童、阿育王等江南名寺之前,由此名扬四海,成为“东南第一禅院”,径山成为佛教名山,号称“江南第一山”,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而诞生于径山寺的径山茶宴,是我国禅茶文化的杰出代表,对日后茶礼、茶道、饮茶习俗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南宋中后期,圆尔辨圆、南浦绍明等日本僧侣先后慕名到径山寺学禅,在返回日本时,不仅带回大量的中国茶经与茶典籍、茶具和制茶工具, 还将径山茶种和径山茶宴仪式系统地传入日本, 成为日本幕府和高层社会的仪节, 经过代代相传与演变, 发展为今天的日本茶道,径山茶也被誉为日本抹茶始祖。 因此,径山有“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的美称。 2010年,径山茶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 旅游业发展蓬勃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 杭州旅游产业发展稳健,2018年杭州旅游关注度持续提升,线上搜索指数上涨30%, 其中人文历史类景点搜索指数增速最快[7]。巨大的带动效应使杭州各区的旅游业都表现不俗,径山旅游资源丰富,有上自马家浜文化,下至春秋战国的小古城遗址,有江南五山十刹之首的径山禅寺,有茶圣陆羽品茗著《茶经》之地陆羽泉,有江南第一漂、国家4A 级景区双溪竹海漂流,茶文化主题酒店陆羽山庄。 近几年,径山景区创建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 一些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茶庄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当地成功举办了18 届中国茶圣节和数次“禅茶文化论坛”,并发布了全国首创茶圣陆羽旅游IP 形象,汇聚世界各地的茶人,成为世界茶文化交流的圣地,通过精致的禅茶特色文创、 精品旅游产品介绍等方式,展示大径山的旅游特色和人情风貌,提升了径山茶文化格局, 更是杭州作为国际化都市的重要符号之一。 仅2019年“五一”小长假,径山景区就接待游客超16 万人次, 旅游直接收入超过1400 万元[8]。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的规划,“加快大径山旅游开发,协调推进径山寺复建工程,建成径山禅茶第一村”的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被写入2020年余杭区政府工作报告[9],径山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杭州西郊生态旅游重要区域, 径山的茶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2 径山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 推进美丽茶园建设,提升径山茶品质

一是着力推进美丽茶园建设, 结合国家级径山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按照“宜茶则茶”的要求,在杭长高速出口至径山寺之间的重要节点地带优化茶叶种植。 重点围绕“一区、一片、一点”打造美丽茶园,“一区”指径山寺周边及沿径山古道、盘山公路周边的规模茶园,通过种植绿化、丰富色彩、美化园相等措施进行打造;“一片” 指小古城村向东至杭州茶叶试验场区域连片茶园, 通过建设骑行绿道、 种植彩化, 布置休息节点等措施进行打造;“一点”指径山四岭村兰花坪区域。通过对整个径山茶的种植园进行统一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茶叶精品示范园和茶旅观光园。二是在提升茶叶基地标准化水平的基础上, 争取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加大引入名优茶连续自动化生产线,以提升茶叶加工档次; 在坚持执行径山茶行业协会制订的“六统一”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加大现有茶企整合力度,形成标准化的茶叶加工集群。 培育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和著名茶叶商标,打造高端茶叶品牌,力争与“西湖龙井”齐头并进。 三是推进产学研结合,利用新技术创新茶叶深加工产品和文创类特色产品, 如茶明信片、茶扇子、茶书签、茶丝巾、茶笔记本等,这些新兴产品目前受到大众广泛关注。 四是以茶为基础,形成多元化项目,可以融合“茶+运动”“茶+亲子”“茶+休闲”“茶+养老”等其他产业共同发展,进一步延长径山茶产业链。

2.2 挖掘禅茶文化,拓展旅游市场

径山文化作为余杭区三大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蕴藏了深厚的禅学精神, 而诞生于此的径山茶文化的核心也是禅茶文化。 源自径山寺的径山茶宴集中体现了禅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此,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进资本打造径山禅茶文化大观园, 作为杭州乃至浙江仅有的茶事礼俗国家非遗项目, 要将径山茶宴的精气神和高贵清雅的风格传承弘扬下去,将其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打响径山禅茶文化这张文化“金名片”。 另外,建议在结合大径山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筹备建设国内首家“径山禅茶文化博物馆”,从各方面呈现径山禅茶文化,特别是径山茶宴的历史文化价值。可拍摄一部专业的关于径山禅茶文化的宣传片或纪录片, 在馆内循环播放; 或是利用AR 技术(Augmented Reality)还原宋时径山茶宴的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更为直观地了解;还可通过举办一些禅茶体验活动及相关论坛研讨会等, 形成研究成果, 为弘扬径山茶文化提供最具特色的交流平台,突出“茶道之源”的旅游形象,让传统文化成为推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3 优化产品结构,打造精品形象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发生着改变,个性化、体验式、小众及有特色的旅游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目前,径山的旅游模式还停留在简单观光、品茶买茶及农家乐模式,无法满足游客对茶旅游深度体验的需求。 可开发几条有特色的茶文化度假精品旅游线路,如“径山采茶,趣味之旅”“乡村度假,径山寻梦”“径山漫步,养生休闲”等。打造茶山夜游、茶园灯光秀、茶山绿道毅行等,设置茶叶采制、茶艺体验点或打卡点。定期举办径山茶开茶节、中国茶圣节、炒茶比赛、茶园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 设立专门的禅茶体验点,能让游客参与其中,以参与体验为主, 丰富禅茶内涵, 进一步弘扬和宣传径山茶文化。可借鉴福建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径山旅游山水实景演艺项目,融入径山禅茶文化,成为大径山、大杭州的旅游新亮点。

2.4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持

径山的茶旅游主要涉及到禅茶文化及历史典故等,如果全靠游客自行感悟,很难抓住径山茶文化的精髓。 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模式,开发径山茶的相关旅游产品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对游客进行讲解,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 还应该对径山茶和茶文化的相关常识都有所了解, 才能够更好地为游客介绍径山茶的文化内涵。 此外, 径山作为“世界茶道之源”,常常有国外游客来访,可适当引进日语、韩语、英语导游,并适当培训关于茶的相关知识,以适应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10]。 另一方面,还可以策划选拔出“径山茶民间形象大使”“径山代言人”等优秀代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文化传播力度。

3 展望

径山茶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既有优美的产地生态环境、历史悠久的禅茶文化、发展态势良好的旅游业,又有特色鲜明的茶业资源,三产融合优势明显。 以茶科技驱动、茶文化引领、茶文旅融合为载体,通过建设美丽茶园、提升径山茶标准化加工水平、弘扬保护径山禅茶文化、打造精品茶旅游线路等多措并举, 实现径山茶文旅三产的深度有效融合,必将为径山茶产业注入新的动力,促进传统径山名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再次腾飞。

猜你喜欢

山茶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与红山茶组10个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研究*
红山茶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山茶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