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学生辩证思维培养探究

2020-01-08安徽省灵璧县第一中学卓之领

天津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导图高中历史

■安徽省灵璧县第一中学 卓之领

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成了中小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渗透唯物史观,确立评价原则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密不可分的,而对于历史的辩证认识以什么样的标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唯物史观是唯物论扩展到历史领域的成果,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方面,唯物史观有着明确的认识原则。这也就需要教师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渗透唯物史观,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历史认知和评价方法。例如在“王莽新政”这一事件的讲解中,教师就需要以当时生产力为基础进行评价。王莽新政是针对当时土地兼并,奴隶、流民问题严重等情况进行的。其有着很多在现在看起来都相当进步的措施,如废除奴隶制度、重新分配土地、国家调控市场价格等,然而其却不符合当时的情况。而在王莽改制的评价中,教师则需要先让学生讨论西汉统治阶级的基础:即在那一时期,生产力相对低下,人民愚昧,而地主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和文化传播,即西汉后期官员的主要来源为地主阶级,而汉王朝的主要支持者也是这一阶级。而从这样的社会基础来看,王莽的改制是注定失败的,因为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而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也未能让农民阶级实际地受益。这样,以当时的社会基础分析改革措施,教师有效地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评价原则。

二、一分为二,以矛盾的观点总结问题

矛盾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全面认识事物的关键。而在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中,能否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也成了一个重点。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学生会学到无数关键的改革或者是历史人物,对于事件和改革的认识和评价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教师渗透矛盾理念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当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在进行历史事件和人物评价时明确利弊,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增进学生对历史认识的全面性。例如在“秦始皇”这一人物的评析中,在进行了必要的导入和学习后,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就“秦始皇功大于过”和“秦始皇过大于功”两个观点进行辨析。秦始皇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六国,书同文、车同轨,有着巨大的功劳;但另一方面,他焚诗书、征民夫、重税赋、严律法,致使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对秦始皇的认识自然也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了解,而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时间尺度评判。而利用辩论会这一方法,教师不仅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全面地认识秦始皇,还能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两面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巧用思维导图,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步骤。但高中历史为分模块教学,即在同一时期,学生政治、经济、文化是分开进行线性学习的,而间隔时间较长,这也就导致学生的知识建构多为线性的,而未构建网状的完整知识架构。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将思维具象化的工具,对于展现复杂联系有着极大的优势。而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以普遍联系的理念看待问题的习惯。例如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就可以以时间为基准,建立历史朝代表,让学生背诵,以让学生构建完整的朝代更迭脉络。而在课下,教师即可以向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将中国历史分成几个主要的时期,每一个时期占据一张纸的篇幅,并按照模块延伸出不同的方向,以此构建思维导图的框架。而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要求学生将主要的措施写在对应的历史时期思维导图中,如在汉朝政治的教学中,学生就可以填写中央的内外朝制度、地方的郡国并行制等;在汉朝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填写盐铁官营、重农抑商和汉初的休养生息。而在所有模块都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每个时期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形式,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养成了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四、重视纵向对比,确定发展的历史观

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与发展之中,而历史也是如此。而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在进行历史总结和评价的时候,却常常是以自己为中心,所看到的历史自然也是落后居多的。而在新的时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展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和活动引导时也需要充分代入时代,通过时段前后的对比来讲解某朝代的特色、某历史举措的意义等。

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原理之一,而创新能力不仅是此项原理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然而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总结还是学生的探究都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样的问题创设和回答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的理解有时也需要创新,而这也就需要教师选取合适的问题,创建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节,在进行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就可以以开放式问题为课下的探究作业,即“汉朝针对匈奴的战争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对欧洲、中亚又有什么影响?”利用这一问题,教师将汉对匈奴的战争与看似不相干的欧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更广泛的范围思考世界之间的联系,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创新性地搭建了新的联系。而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架构的完整度,还有效培养了学生进行创新性联系的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在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渗透唯物史观,确立正确的评价原则;还需要巧妙利用思维导图、对比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以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进行思维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高中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导图高中历史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