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中手工绿名茶制作技艺

2020-01-08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9期
关键词:芽叶名茶制茶

张 安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技站,陕西 汉中 723000)

1 手工名茶鲜叶采摘技术

(1)茶园要求。符合有机茶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2)鲜叶规格。单芽、长度2.5~3.0cm;一芽一叶初展,长度3.5cm;一芽二叶初展,长度4cm。(3)采摘时期。平川丘岭,春分后到清明前后约15~20d时间;中高山区,清明前后至谷雨前后约15~20d时间。(4)采摘时间。每天清晨雾气漫漫之时。(5)采摘手法。第一种:捏提采茶法,主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提下,是早期芽叶短小时,采摘细嫩鲜叶制早茶时用。第二种:夹折采茶法,主要用食指前二关节依靠到要采部位,大拇指去压着折采下,是在芽叶较长时,选采较细嫩规格鲜叶时用。(6)采摘要求。二轻:轻采轻放,不可重压;二勤:勤采勤交,2~4h交回茶厂一次;十不采:对夹叶不采、老叶不采、病虫叶不采、损伤叶不采、边叶不采、紫芽叶不采、鳞片叶不采、畸形叶不采、不够标准叶不采、驻叶不采。芽叶大小均匀一致。禁用指甲掐采。芽叶鲜活洁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采摘用具:洁净的竹篓、竹篮、竹筐等。

2 手工名茶鲜叶贮青技术

(1)鲜叶要求。鲜叶原料应采自颁证的有机茶园,不得混入来自非有机茶园的鲜叶,不得收购掺假、含杂质以及品质劣质的鲜叶。(2)交付登记。鲜叶的运输、验收、贮存操作,应避免机械损伤、混杂和污染,并完整、准确地记录鲜叶的来源和流转情况。(3)贮青环境。鲜叶应摊放于清洁卫生、通风透气、设施完好的贮青间,鲜叶应放在席垫上。(4)合理贮青。贮青鲜叶摊放厚度不宜超过15~17cm,按鲜叶品种、等级情况,分级分批贮放。摊晾中应不时通风降温排湿,并适时翻动。(5)贮青程度。以叶质微软、清香透出,含水率69%~70%之间,失重率不超过5%~10%为宜,应立即加工付制。(6)贮青用具。竹席、竹篓、筐篮等。

3 手工制茶加工场地环境要求

(1)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2)加工厂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m以上,距离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要求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环境整洁、干净、无异味。(3)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厂区环境优美。(4)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包装厂房、场地,厂房面积不应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在茶季前后全面清洗消毒一次。(5)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

4 手工制茶对加工人员要求

(1)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手工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2)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需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3)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帽和鞋,存放在更衣室内。(4)加工包装场所不宜吸烟和随地吐痰,患有传染病和皮肤病者不得进入茶叶加工和包装作业。(5)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5 手工名茶制茶使用工具及设施

(1)辅助器具。①竹席:选用大山中生长成熟的竹子为原料,破条为竹篾,人工编织而成,尺寸大小按需而定。平整光滑,便于使用。主要做为茶鲜叶和茶制品贮青、摊晾、散热之用。②竹篓:用竹片编织而成,口小腹大,系在采茶人员的腰间,做为上茶园采茶鲜叶之用,透气防压,便干盛芽叶和转运。③竹筐:用竹子或柳条编织的器具,容积大,坚固,用于茶鲜叶短暂存放和运输。透气散热,可避免茶鲜叶发热渥堆,保证茶鲜叶新鲜无异味。④柳簸:为柳条编织而成簸箕,一边敞口,三面有边檐,做为茶叶筛选之用。可去除名茶中的末片、茶果、茶梗等杂物,具有精选之功能。⑤竹筛(筛子):用竹子做成的一种有孔的器具,孔有大有小,视茶而用,通过筛子的回旋运动将茶末、茶片及断茶从孔眼中去除,精化茶品。⑥棕刷:用棕毛编扎而成的刷子,无味不脱色,用于炒茶锅的清理,以免出现焦叶。⑦棕帚、棕扇:用棕榈树的叶子编扎而成。棕帚清洁卫生,棕扇用于散热通气。⑧竹筅:用竹子制作而成,将竹片一侧的2/3破成细竹丝,另一侧将竹片扎成一把,形成筅帚器具,用于刷锅,清理锅内残物。⑨蔸子:用藤、竹、柳条等物做成的盛茶叶的器物。⑩篮子:用藤、竹、柳条等编织的盛装茶鲜叶的器具,上面有提梁,用于运送茶鲜叶之用。陶罐:用粘土烧制而成的器物,口小腹大,隔热避光防异味,用于贮存成品茶。绵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用于包装茶叶。麻索:用麻的茎皮纤维制成的绳索,用于包扎成品茶商品。白麻布:用麻棉之物人工织成,用于烘笼上面的衬布,防止茶类物质漏掉到木炭上燃烧起烟,影响茶叶质量,同时便于翻茶起茶。

(2)加工设施。炒茶锅:也称龙井锅、电炒锅,锅体为铁铸造,锅口径60cm,锅深25cm,锅厚约3mm,锅口四周有边檐,锅体升温保温效果明显,锅内表面光洁润滑。用木材作外围木桶支架,支撑铁锅。内置1个耐火泥火盆,内设3组电炉丝发热,高中低温3个大平开关掌控,操作自如。木桶架与火盆,由石棉布隔离,中间填充珍珠粉,以防漏电散热,设备已在全国推广应用,质量可靠。竹烘笼:将竹子破条为竹篾编织的器具,两头开口,中上部收缩,横面隆起成椎形,上面铺设衬布,用于烘干、提毫、焙香茶叶,使用效果很好。乌桕油:由乌桕树的果实压榨制成的一种天然植物油,无味无色,外形似竹筒状,便于在茶锅中抹用,起到光滑锅面,茶鲜叶不粘锅之效,便于手工操作,灵活自如。

6 手工制茶使用的手法和技巧

(1)手法。①抓——用左右手的五指弯曲闭合,抓拿茶叶,用力较轻,不伤芽叶。主要用干贮青、摊晾、杀青工序。②打——主要适用较为粗大芽叶的做形工序。利用手掌的拍打之力,使芽叶细胞破碎和外形收缩变形。③压——手掌心向下加力,压迫芽叶,使芽叶在压力的作用下,细胞破碎,变扁成形。主要用于做形和定形阶段。④抛——左右手均可,将茶鲜叶大把抓起向空中抛开,使茶鲜叶的水份和青草气挥发。适用于贮青、摊晾和杀青工序。⑤拉——用指间的相互作用,使茶制品回握在手心中,另一只手将芽叶从手掌的虎口中拉出,在拉力的轻微作用下,将茶条拉直。主要用做形阶段。⑥甩——用手指将茶制品掌握在手掌中,通过手的轻轻甩力将茶叶从手掌的虎口处甩出使茶条变直。主要用于做形阶段。⑦闷——主要用于杀青阶段。相对而言,将茶鲜叶紧随锅面,相互重叠,减缓热蒸气挥发、提高叶温,使茶鲜叶在高温作用下杀死氧化酶的活性。⑧扬——是相对闷而言的。使茶鲜叶在手掌心中不断抖动并向上向外播散。让水蒸气散发并降低,以防热闷。主要用于杀青和炒坯工序。⑨揉——通过左右手回旋的按、抚摩,使芽叶与芽叶之间相互分开、不粘连,并逐渐成形,同时也可使芽叶细胞破碎和显露毫毛。主要用于炒毛坯、做形和提毫工序。⑩理——也就是整理、理顺。通过手指的回往拨动,将茶叶依次往前往后,来回梳理整合使茶叶整齐美观。主要用于做形和提毫工作序。散——就是将茶制品通过手掌散播、散布分开,相互不粘连、重叠,失散水蒸气,使香气溢出。主要用于做形、提毫、焙香工序。搓——两个手掌相对或一个手掌放在芽叶上面反复揉擦,使芽叶不断成形,茸毫显露。主要用于做形、提毫工序。翻——用手掌将芽叶轻轻的捞起,在手碗的作用下由前往后运动翻转,使芽叶都能均匀接触温度和散热,避免生熟不一,单双手均可。用于整个工艺流程。

(2)技巧。通过人体的五官及手掌感应、经过心理反应和大脑思维,做出正确判断,然后选用不同手法结合工艺、器具、锅温、时间、力度,利用人体的手臂、手腕、手掌、手心、手指的运动作用,使芽叶变化达到每个工序你所需要的目的。整个过程要求态度端正,思维敏捷、手法娴熟、张弛有度、不骄不躁、合情合理。

7 名茶制作工艺及技术

(1)手工制茶的杀青技术。绿名茶手工杀青是第一道关键技术,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茶品质的好坏。锅型:杀青在专用的炒茶锅中手工进行。程序:清理锅灶,检查电路无误、接通电源、打开3个温控开关。锅温:140~160℃,白天有碗口大的白灰圈,夜间锅底发红(暗红)。投叶量:400~500g,可根据自己手掌的大小控叶,以便操作自如。目的:破坏杀死鲜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避免红变,并挥发青草气。要领: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用双手或单手在锅中翻炒、扬炒与闷炒结合,扬多闷少。要求:手法结合有条不紊。要点:捞的净、抛的匀。手法:翻、扬、闷。

(2)手工制茶的做形技术。做形技术是绿名茶成形的重要工序,手法技巧直接影响茶叶外观。这种手法的应用与高、中、低锅温区的结合技巧,决定绿名茶的外观品质。锅温:110~100℃。叶量:500g左右。时间:15~20min。目的:基本成形、色绿、香露、毫微显的特征。要领:温度先高后低。要求:多种手法结合,协调运用。要点:视茶鲜叶的可塑性加减力度。手法:压、理、散、揉、翻。用具、材料:炒茶锅、柳簸、乌桕油、布巾等。

(3)手工制茶的理条技术。锅温:90~70℃。叶量:200~300g时间:10~15min。目的:茶条厚实微扁、外形均匀一致。要领:合理利用锅温。要求:手法相结合、外形均匀一致。要点:同一方向梳理。手法:揉、理、散、搓、翻。器具、材料:炒茶锅、乌桕油、柳簸、毛巾等。

(4)手工制茶的提毫技术。提毫技术是手工制茶的特色工艺,在笼温的作用下,利用剩余水分向外蒸发之力和手揉作用,把附着在茶体表面的隐毫带起,显露出来,使之外观白毫披身。用具:竹烘笼、白衬布、柳簸等。燃料:无烟木炭。笼温:70~60℃。叶量:800~1000g。时间:30~35min。目的:毫显露,茶香形成。要领:在地面砌砖一圈做底座,高约4cm。口径与烘笼底口相同,木炭火置于底座圈内,烘笼座在底座上,烘笼上铺上白衬布,然后均匀地摊上茶制品,茶厚度1~1.5cm,不超过2.0cm。要点:掌握笼温、常翻动揉搓茶条。要求:专人看管、勤翻动。手法:翻、散、揉。

(5)手工制茶的烘干技术。烘干技术是手工制茶的重要工序,通过各种手法在笼温的作用下,使茶品质基本定型,水分达8%左右。器具:竹烘笼、白衬布、柳簸等。燃料:无烟木炭。笼温:90~70℃。叶量:800~1000g。程度:烘至足干,手捻成末。时间:30~40min。要领:控制火温。要求:勤翻动。要点:掌握水分散发的程度。手法:翻、散。

(6)手工制茶的焙香技术。茶叶焙香工艺较简单,主要利用火温,通过翻散手段,将茶叶的香气充分露出。水分达6%左右。器具:竹烘笼,白衬布、柳簸。燃料:无烟木炭。笼温:70~100℃。投叶:500~800g。程度:香气纯正,高香持久。时间:20~30min。要领:控制火温、时间。要点:手法轻巧。要求:手清洁无异味。手法:翻、散。

(6)手工制茶的拣剔技术。手工制茶的拣剔技术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通过竹筛筛选、柳簸筛分、人工手选、剔除杂次,使茶叶外形整齐划一。器具:竹筛、抑箕、竹席、竹筐。手法:翻检、分筛。目的:剔除杂次、整齐划一。要求:洗净双手无异味、器具清洁卫生。要领:眼明手快,用力要轻。要点:不可人为制造损伤、断碎和污染。

8 手工绿名茶品质特征

外形整齐,色泽绿润,白毫显露;冲泡后,滋味鲜爽回甘,嫩香浓郁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完整成朵。

9 手工绿名茶的贮存保鲜、包装、运输

手工名茶的贮存保鲜至关重要,处理不当,就会人为地造成茶叶品质降低和失去饮用价值。

(1)包装要求。手工名茶避免过度包装。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能够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和运输。

(2)贮藏要求。严禁手工名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贮藏间及包装物必须清洁、防潮、避光、防压、低温和无异味、周围环境清洁卫生、远离污染。禁止吸烟和吐痰、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腐剂。贮存物可选用陶罐、瓷罐、铁罐、铁听、锡罐、竹筒、纸听、纸盒、防潮袋及各种无异味天然植物制品。用生石灰及其它防潮材料除湿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等除湿材料直接接触,并定期更换。宜采用低温、充氨或真空贮藏保鲜。

(3)运输要求。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不可造成二次污染。

10 汉中手工名茶品饮技巧

(1)手掌试度。打开茶叶包装,手入内探摸可感名茶紧实有力,无哗然之声,手着名茶轻抖,条条厚重,不稀松轻飘,手抓大把用力握之有刺手感,并有连续的断碎声,表明手工茶厚重均实有芽尖,用食指、中指和拇指抓一小撮茶,用食指和拇指捻动,全部成粉末,水分足干,易贮藏。

(2)眼观形色。将手工茶置于茶盘中,观看茶叶的形状,外形厚实微扁。似雀舌、瓜子、棱标、莲心、旗枪、麦粒,并身显茸毫,色泽绿润有光泽,冲进茶杯,茶吸灵水,茶芽舒衣展袖,借助身上的茸毫上下游动,飘飘而然,如同仙女散花,随之所有芽尖直立杯底,犹如小龙女,婷婷玉立,好似一幅海底世界,真是美不胜收。汤色随着茶与水的交融,渐渐变绿,进而碧绿如翠,清澈透明,光芒四射,美不胜收。

(3)鼻嗅香味。首先抓把茶叶干嗅茶叶香气,初感茶香是否清正,如清香、毫香或面包香。其次进行冲泡嗅香,通过热嗅、温嗅、冷嗅,热嗅茶叶可辨异味杂味、制工毛病等造成的少许毛病气味。温嗅茶叶香型、浓度、好坏、高低等。冷嗅茶香是否持久、优雅、悦鼻等。

(4)口舌尝味。适量吸啜一口手工名茶汤、在口腔内来回多次回转,充分感觉其滋味的浓淡、鲜纯、清爽、厚薄、正杂等,品饮时静心体会,反复进行,长久坚持就能品尝不同茶叶。

(5)耳听声响。通过手着茶品进行抓、捻、握、抖等方式,使茶叶产生不同的声响,判断茶质的优劣。如声响干脆,说明茶叶干度足干,如声音重实说明茶体厚实,芽叶品质好。

(6)心灵感应。无论干茶看外形,还是冲泡品内质,都要用心体会,静心感悟,平心而论,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长久饮茶,不断磨练提高。同时还要善于思辨和探索,使自己获得较高评判能力和技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感。

猜你喜欢

芽叶名茶制茶
茶树夏季紫化芽叶制作绿茶与红茶的主要内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应对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减灾新途径
——霜冻芽叶产品研发思路与实践
百年“荣茶”展芳华 匠心制茶传“非遗”——访晋商老字号胡氏荣茶第八代传人胡萍萍
衰老茶树如何重修剪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群体种茶树紫色芽叶的信阳红茶适制性研究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