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2020-01-08王利叶

科学咨询 2020年41期
关键词:分层微课教学模式

王利叶

(正定县实验学校 河北正定 050800)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班级中学习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那些对于数学相对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不会“掉队”,从而是班级内的全体学生得到提升。微课在其中以教育资源移动化、教学设计微型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特征为分层教学“添砖加瓦”。

一、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把握每一节数学课堂并且可以收获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微课何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要我学习数学,转变为我喜欢学习数学,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新课标要求我们数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可以获得必要的数学,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尽管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家庭背景、学习环境、性别等不同因素导致学生的潜在能力、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等都存在着差异,学生在接受教师传达的数学信息情况也就有着“千差万别”的现象,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基本上会采取“大家都会了就过”的思想,导致很多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进度缓慢出现“吃不饱”,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是很吃力听不懂,出现“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课堂使得两种“极端”学生群体都没有办法很好的进步,不能让我们班级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潜力,而微课和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的效果。[1]

二、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调节

微课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具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另一种则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表现完全真实,但只是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是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去品味数学内容。例如,在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材中《观察物体》的学习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后可以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感受图形与实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利用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并且结合分层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调节,可以让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潜力,去感受实物和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运用微课教学加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他们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时。因此,数学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合作的快乐。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系统、细致地讲解来向学生传输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微课教学则不然,它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微型课程资源。在微课模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图表、影像、PPT等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优化资源教学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通过微课教学实现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标,将我们的数学课堂资源最大化,还可以让“好学生”带“弱学生”,从而帮助“弱学生”理解掌握,加深巩固“好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模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组学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运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利用微课和分层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实现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过程。微课教学模式轻松有趣、简单易懂,直击学生的“灵魂深处”;分层教学法则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掌握课堂内的数学知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数学课堂的高效率教学。[2]

三、总结

总之,微课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法两者堪称“天作之合”,也是我们新时代下打造新型教学课堂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这两种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分层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雨林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