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探究
2020-01-08万云鹏
万云鹏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庆坪学区 甘肃定西 748209)
就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知识还不够丰富。因此,小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用词比较简单、单一,句子不够优美、不够引人注意。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把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作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可利用核心素养来解决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并解决小学生没有写作兴趣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和大家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一、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以往的小学作文课堂中,语文教师主要是通过自我讲述的方法来向小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这种讲授式教学法,往往让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想法。这样,小学生只是被迫地接受作文知识,而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作文课与其他课堂不同,它主要就是要看学生自身的想法,包括作文的构建和思路。因此,小学生在作文课中的思考和想法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来了解学生对于作文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小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1]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时,语文教师先把几篇课文讲解完。在讲解《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这些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点评。当语文教师讲解完第四组的课文时,语文教师和学生便可以开始对本组文章进行讨论。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本组文章的理解程度,并了解学生都得到了哪些启示。之后,语文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所学习的课文,写一篇500字左右题为“生活的启示”的作文。
二、组织作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几乎就是停留在了“课堂”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局限于语文教师的说讲以及自己听讲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足。虽然语文教师讲的知识传授给了小学生,但是这只存在于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并没有通过脑海把知识表述出来。为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作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通过思想和语言的共同表述,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作文朗读比赛。语文教师可给定一个作文题目,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写作文,然后把作文交上来。语文教师看学生的作文,并从所有的作文里选出十个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语文教师要求这十名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进行朗读。一周以后,教师可在作文课的时候开展朗读比赛。朗读内容为十名学生自己写的作文。评分人员为教师以及班级里剩下的学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将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ppt。教师通过精美的图画和动态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能更主动地去听教师讲述的内容。在作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ppt的形式,让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动起来。这在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2]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八组“异域风情”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制作一个与课文相关的ppt。在学习“彩色的非洲”时,语文教师可以多找一些非洲的美丽图片以及非洲相关的小视频,在讲课的时候结合ppt显示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非洲的魅力所在。在本组学习结束以后,语文教师在安排写作文的任务时,学生对于本组的学习印象深刻,他们的写作灵感也会增强。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来制作一个精美的ppt,可以更多地吸引小学生的目光,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及其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当今基础教学中热门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也适应了当代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作文课堂上,要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融入在作文课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作文指导,并给小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恰当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可以从作文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