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与现实

2020-01-08李娉

天中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发展

李娉

新时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与现实

李娉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不自由、不全面,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所应达到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对人的终极关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既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主体自身的发展自觉性,为在现阶段不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努力。

马克思;新时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想;现实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下生存状态的美好设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对人的终极关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既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又要在现实中创造条件为在现阶段不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努力。

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看到了人所处的异化生存环境,揭露了现实中人的发展的不自由、不全面。

首先,异化劳动下人的不自由、不全面发展。在首部政治经济学研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深刻地揭露了现代社会下劳动的异化给人的发展带来的困境。第一,工人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成果不是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证和体现,而是作为与工人相异化的异己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马克思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267虽然工人用双手创造出一个丰富的世界,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却导致其自身变得越来越贫穷。第二,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劳动本来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本性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却被异化为一种外在于人的、摧残生命的行为。人在劳动中的感受是不幸的、痛苦的,不是被承认而是被否定。第三,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从本性上讲是一种类存在物,人能够自觉地将自身当作普遍的、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的最集中体现,人通过劳动生产出了自己的类特性和整体特性,人的生产比动物的生产更具全面性、普遍性和自觉性。但是在异化劳动下,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异化劳动把表征人的类生活的劳动生产行为降低为单纯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第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说:“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1]274在异化劳动下,人与人之间不是协作、合作的关系,而是处于斗争、敌对的状态中。

其次,旧式分工造成人的不自由不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点考察了分工对人类社会、人的生存处境的消极影响。第一,分工带来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劳动产品的不平等分配。马克思指出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在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方面的相互关系。”[2]521在马克思看来,分工和私有制本质上是等同的,只不过一个是就活动而言,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分工所带来的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劳动产品的不平等分配直接导致人与人的不平等,一部分人沦为另一部分人的奴隶或附庸。第二,分工导致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对立,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的对立。马克思指出,分工的发展还产生了个人利益或家庭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共同利益采取了国家这种与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国家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实质上是不同阶级间的斗争,而阶级也是由分工所决定的。由分工导致的社会关系的独立化和阶级的产生,使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生存条件,而是屈从于阶级,人的个性不是由其自身而是由其所属的阶级地位来决定,人成为偶然的个体。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而且正是由于在分工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必然独立化,在每一个人的个人生活同他的屈从于某一劳动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条件的生活之间出现了差别。这不应当理解为,似乎像食利者和资本家等等已不再是有个性的个人了,而应当理解为,他们的个性是由非常明确的阶级关系决定和规定的……”[2]571第三,分工带来人的活动范围的片面化,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马克思指出,客观形成的、不受人控制的分工导致人自身的活动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人相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使人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人们、不受人们控制的外在物质力量。人被限制在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内,“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2]537。这导致人的发展不可能是全面的、自由的。

最后,现代雇佣关系下人的不自由不全面发展。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与雇佣劳动、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这种矛盾下所产生的人的发展的不自由、不全面。第一,社会关系与个人能力的物化。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交换价值成为劳动产品的一般规定,毫不相干的个人建立起全面的、相互的依赖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必须通过交换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因为对于每个个人来说,只有通过交换价值,他自己的活动或产品才成为他的活动或产品;他必须生产一般产品——交换价值,或本身孤立化的,个体化的交换价值,即货币。”[3]106这导致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在这里表现为对于个人是异己的东西,物的东西;不是表现为个人的相互关系,而是表现为他们从属于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是不以个人为转移而存在的,并且是由毫不相干的个人互相的利害冲突而产生的……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3]107。这使得个人必须从属于像命运一样存在于他们之外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人的行为不具有自主性。第二,劳动的抽象化与片面化。由于交换价值成为劳动产品的一般规定,导致劳动变得越来越抽象。马克思说:“劳动的特殊技巧越来越成为某种抽象的、无差别的东西,而劳动越来越成为纯粹抽象的活动,纯粹机械的,因而是无差别的、同劳动的特殊形式漠不相干的活动;单纯形式的活动,或者同样可以说单纯物质的活动,同形式无关的一般意义的活动。”[3]255此外,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方式还造成劳动的片面化。马克思指出,工人只能服从资本的指挥和纪律,从而导致工人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被压抑,工人变成局部工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资本获得了永动机般的活力,而工人则成了机器的附庸。“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夺去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4]487第三,资本享有对劳动的支配权。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也就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资本家享有不劳动的权利,也就享有自由时间和自由发展;工人受资本支配,也就丧失了自由时间和自由发展的机会。马克思说:“工人终生不外就是劳动力,因此他的全部可供支配的时间,按照自然和法律都是劳动时间,也就是说,应当用于资本的自行增殖。至于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时间,——这全都是废话!”[4]306受资本支配,劳动者不可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下人应该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首先,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下,联合起来的个人将自觉地、自主地控制人自身所创造出来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做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这些前提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2]574联合起来的个人将组成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称之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联合的人将社会生活过程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合理安排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劳动时间进行有计划的分配。随着人类对外在自发力量的控制,阶级也将失去其存在的条件。当消灭了阶级差别、由联合起来的个人掌握生产时,公共权力就会丧失其政治性质。“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2]571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设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

其次,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认为,随着分工的消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537。当人不需要终身都局限在某一职业、某一领域、某一范围时,人就可以克服现有的片面性,“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303,人的兴趣、能力、素质等就可以全面地得到发展。与此同时,未来社会还是与“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2]582。随着人真正占有自身的生产力而来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群众的剩余劳动不再是一般财富发展的条件,同样,少数人的非劳动不再是人类头脑的一般能力发展的条件。于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本身也就摆脱了贫困和对立的形式。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6]101。这就是说,到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时间、财富生产、人的发展等都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劳动时间不再体现为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时间的无偿占有,财富生产也不再像资产阶级社会那样成为目的本身,人的发展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少部分人。这样一来,物质生产过程也就不再是外在于人的异己力量,“一方面整个社会只需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就能占有并保持普遍财富,另一方面劳动的社会将科学地对待自己的不断发展的再生产过程,对待自己的越来越丰富的再生产过程,从而,人不再从事那种可以让物来替人从事的劳动……”[3]286人将成为“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4]561。

最后,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不再表现为人的目的,财富也不再表现为生产的目的。人通过变换不同的劳动需求和适应不同的劳动职能,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生产力成为人自身本质力量的体现。财富也将脱去资产阶级的狭隘形式,财富的创造将成为“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成为“人对自然力的统治的充分发展”,成为“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从而使“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3]480。这样一来,就使得“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3]480。随着财富不再表现为生产的目的,不再是对立于工人的他人的所有物,劳动时间也必定会有本质的变化。劳动时间不再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财富不再表现为对他人劳动时间的占有,“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6]100。这就是说,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才真正体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体现为人通过自身的创造力而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才真正表明人高于自然界之上。与此同时,在共产主义社会,所有人的可支配的自由时间都将得到增加。马克思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6]107“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6]107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加,个体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将成为目的本身。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马克思那里,人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实现自身解放的最高指向就是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构成了马克思心目中关于理想的人的生存状态的最重要的两个特质。自由发展指的是人能够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异己的力量或压迫,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自觉自愿、不受束缚地发展自己的体力、智力、个性、品质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能力。自由发展更多地强调人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独立性。全面发展指的是人能够克服片面性与单向度,使自身的体力、智力、个性、品质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能力都获得协调、均衡的发展。全面发展更多地强调人的发展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多维性。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更多的还是统一,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人的自由发展要求人在个性、品质、需要、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人在个性、智力、品质、需要、能力等方面发展得愈全面,人的自由度也就愈高,就愈能按照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自觉自愿、独立自主地发展自身。而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求人必须拥有一定的自由。当人还受着分工、交换等外在异己力量与关系的控制而不自由时,人的个性、智力、品质、需要、能力等就不可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就不可能从自身兴趣与爱好出发追求和实现人的全面性、丰富性。

显然,按照马克思的设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而这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由此就必然造成历史的终极目标与历史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相互适应问题。我国作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当前历史发展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民主法治建设有了重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人的发展状况也有了重大改观。但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发展的质量方面,我国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在发展的空间方面,我国存在很大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由此导致人所能获得的发展机会、所处的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在人的教育与素质方面,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整体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处于较低水平的人;在人的关系方面,既存在大量的“人的依赖关系”现象,“官本位”“权力本位”现象依然突出,又存在严重的“物的依赖关系”,重物质轻精神现象普遍;在发展的自觉性方面,人们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个人的主体意识比较薄弱;在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人们的道德自觉性还比较低。为此,我们必须从当前实际出发,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提高主体自身发展的自觉性,为在现有条件下不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中的“人”不是指一小部分人,而是指每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明确和回答“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代表了最大多数人,人民的发展状况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体现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才能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终极归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的发展权利,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次,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回答好“如何发展”的问题。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积极推动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的换挡增速,更好地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面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阶层差距,消除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重物质轻精神等现象,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绿色发展着力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才能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解决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础。开放发展着力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有效利用国际资源,顺应和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建立起丰富的、全面的社会关系和普遍交往,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外部条件。共享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在改革处于深水区的今天,对共享发展的呼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和更紧迫。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给每个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群众的热情、智慧和力量,为每个人提供人生出彩和追求梦想的机会,从而不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再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趋向于理想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8]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根本指针,适时推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激发市场与社会活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民主法治化水平,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

最后,提高主体自身的发展自觉性。上述三点主要是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言的,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可能是外在环境的直接产物,也不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下人的专属,要想真正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还必须主体自身具备发展的自觉性。否则,纵使外在社会环境再好,如果主体自身不具有发展的自觉性,那么也不可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塞耶斯说:“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作家们并非总能意识到这个要点,而且可以证明马克思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常常把它自己表达为一种纯粹的社会哲学,自我被描绘为一种单纯的社会产物。马克思主义者常常似乎在暗示,社会变化单独就足以改造和实现自我——仿佛‘在革命之后’,自我与社会之间的所有冲突就都自动地被消解掉了,而无须任何个人方面的行动。但正如生存论解释所十分正当地坚持的,这是站不住脚的。”[9]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并不能自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一个自身向往自由和全面、崇尚自主独立与丰富趣味的人,才会自觉地追求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就需要个体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自身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关联起来,将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关联起来,从生命存在的角度认真思考和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意识到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之于人的可贵。只有每个个体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自觉性,主动追求人的自由独立、全面丰富,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平等地看待和尊重他人,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1).

[8]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前线,2018(1):6–7.

[9] 赛耶斯.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的异化概念:现代社会思潮中的黑格尔式主题[J].高宝丽,译.教学与研究,2009(7):30–38.

The Ideal and Reality of the “Free and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Human”

LI P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Marx discloses the unfree and incomplete human development i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states the possibility in future communist society from aspects. Free and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human is Marxism's highest ideal. In the new era of Chinese socialism, that ideal should be upheld as well as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deepen the all-round reform, improve the self-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free and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human.

Marx; new era; free-and-complete-development-of-human; ideal; reality

A8

A

1006–5261(2020)06–0001–07

2020-05-2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李娉(1985―),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马克思劳动发展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热爱劳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