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网络装备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2020-01-08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气象站气象局保障体系

雷 浩 侯 乾

(张掖市气象局,甘肃 张掖 734000)

1 气象网络装备保障工作现状

1.1 气象网络装备监控一体化

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极端天气灾害频发驱动气象科技的进步,相应气象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气象观测防灾减灾措施也不断创新。这些外在的推动力都促使气象网络科技装备保障工作更加深入。目前,各种集成化程度高、精密度高的仪器不断应用于气象网络建设中。张掖市气象局注重构建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网络格局,依靠先进技术,鼓励工作人员进行科研攻关推广成果应用。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系统有一个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报警系统在市局及各县局全面推广,实现对地面测报集成版软件运行的实时监控、报文上传、网络和供电故障时能及时预警、及时处理故障,并提供应急上传手段,保证报文的时效性;该系统功能与省级平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能够更好地保障地面自动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解决了局站分离、保障难度大的问题,适合基层台站使用,可以和环境保护部门、农林部门合作共享气象资料数据以及地域情况。全天不间断、自动化和空间化的观测网络离不开高质量的装备保障技术与能力。装备保障综合平台正是匹配气象网络而建设的保障中枢,将全市境内的各类气象监控数据实时自动录入系统,可点击相应天气雷达或设备仪器图标即可获取详细的站点机房巡视数据。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综合气象观测网多个站点运行状况监控、故障维修、设备存储、计量检定、状况评估和信息集中等多项数据,可有效避免装备保障体系的数据分散以及信息孤岛现象。而且保障中枢处理系统的信息密度由开始的“小时级”逐渐精细到“分钟级”,监控时效性得到加强。主控系统布设在市级单位,自动化研判各设备运行状态,能提前预测故障,一旦发现便会发出警告。装备保障系统的集约精简性,使各台站负担减轻。

1.2 高效设备维护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大多数气象观测站为局站分离,观测站建在远离主城区地方,装备维护和保障难度较大。市气象局从政策、资金、部门合作方面搭建平台,调动物资人力,形成了注重维修能力科研创新的合力。面对偏远自动站和故障处理善用远程音视频技术,着重研发无线设备运行测试、状态告悉推送、故障定位和派单、维修维护接单等一体化掌上智能系统。运用辅助器简化便携式风杆起落步骤,只需1~2人便可升降自动气象站合页式风杆。优化区域自动气象站天线增益效能,解决偏远地区自动站信号弱,通讯质量差的问题。为了装备性能和防护水平的提升,利用通讯模块来降低故障发生率。这些新技术搭配气象网络装备保障,缩短了全市境内气象设备故障的排查时间。

1.3 装备保障业务专业化

之前本市气象站设备校准工作多以人工抄写为主,造成信息较为分散,管理统一性不足。现在综合性的气象校准业务平台逐步建立,各设备的检定标准有了标尺、平台接口规格、业务运行管理和操作步骤都有了统一标准。气象局编制了各类观测系统维护维修业务指导书,计量鉴定业务操作流程文件供维修管护人员参考。为了提高台站人员的技术能力应用水平,气象局组织整理了典型的气象要素测量、观测系统介绍、维护维修方法、维护维修工具使用、计量装置使用等典型维修案例,各台站人员可以通过共享网盘、计算机终端获取学习教材。气象网络装备保障技术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地得到增强,保障创新项目在全市创新工作中占比不断增加。

2 气象网络装备技术保障体系存在问题

虽然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但是在一些基层台站对装备保障工作仍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只看到气象观测业务和服务产生的效益重要性,没有深入考虑有力的装备技术保障支撑是高质量观测业务开展的前提。具体表现为用于装备保障的资金短缺,导致各设备的检查、维护、更换工作相对迟缓。考虑到运输和仪器测试排查时间成本,足够的预算能够支撑期限服务效益。当前,气象网络装备技术保障工作规章仍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表现在气象维护管理方面是职责划分不明确,总体规划能力弱,基层气象局的责任管理部门和技术保障部门业务存在重叠冲突,间接削弱了各层级的技术保障职责履行能力。另一方面,基层和上级技术保障体系的纵向联系组合能力差,导致在实际技术保障工作中制度不合理,混乱缺少条理规整容易导致纰漏。表现在人员管理方面是专业性人才紧缺,基层技术保障队伍不健全,远不能满足新业务的需求。相关的奖惩机制没有落实,影响技术保障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

3 气象网络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发展建议

3.1 加大对保障工作的培训力度

重视技术保障工作从气象局内部打开局面,积极运用宣传,举办讲座的方法提高对技术保障工作的关注度。在单位里树立一批业务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保障工作人员典范,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单位内,社会上形成保障体系良好的工作面貌。采用面对面或远程授课方式,为从事地面、高空、农气观测的业务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提供装备培训。目的在于加强保障工作力度,确保地面观测自动化体系稳定运行。培训内容包括地面人工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L波段探空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风廓线雷达、其它观测设备保障和气象信息系统等内容,加深基层一线业务人员对自动站、L波段探空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台站常用气象设备基本结构和原理的理解,提高故障排查、故障诊断、维修维护的能力。培训完成后采用笔试考核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考评,检验参与培训人员的学习程度。

3.2 健全气象网络技术装备保障体系

根据各地区的气象网络装备建设实际,研判具体保障工作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巩固。第一,做到对本单位的各类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储备情况了如指掌,精细划分各组织模块功能分类,参与气象站点设备的布置规划,同步设备的校准,不断跟进建设进度并对设施进行配套管理保障。第二,统一故障评估和处理标准,通畅应急信息上下传送渠道,对装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巡检落实到位,稳步推进设备维修维护效率达到新层次。第三,考虑到精密电子设备,维护成本高的实际问题,可引进拥有先进技术的第三方参与设备维护工作。

3.3 加强技术保障队伍的建设

鼓励管理者学习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有利于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加快保障体系的专业化转变。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气象知识和保障工作素养的新型人才工作势在必行。气象装备所涉及学科的广泛性和工作任务的繁重性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具有精湛的知识技能,还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因此挑选骨干成员组成专业保障队伍在天气应急响应、极端天气的工作环境中发挥带头攻坚克难的作用尤为重要。采用演习的方法增强在气象灾害发生时保障工作团队稳定数据传输、站点正常运行的能力,能够在防汛抗旱等重要节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技术小组配合观测人员开展野外气象应急工作保障,利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获取实地数据。在大型户外活动举行前后专业的气象观测保障团队,能够负责活动区域自动气象站传感器的实验室检定和现场校准,以及其它探测设备的定标;根据气象局观测业务要求,及时监控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负责该区气象观测设备日常故障维修。

3.4 拓展保障资金来源渠道

在保障资金的来源中,首先要确保上级统一划拨的基本维持保障资金运用到位,各经济活动项目严格按照标准立项入档编制合理预算,积极寻求上级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此外,善用社会资源,建设稳定性强、保收增益的资金保障体系。去除单位内部资金寻求上“等、靠、要”的思想,解决现阶段技术保障部门,特别是基层技术保障资金的短缺问题。

4 结语

气象服务工作离不开网络装备技术保障的支持,现阶段的保障工作重点应放在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推动新设备维护保障手段的创新,保障制度的改良。

猜你喜欢

气象站气象局保障体系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英国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英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全球“热力不减”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
英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全球“热力不减”
自动气象站异常记录分析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