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2020-01-08张爱英赵让
张爱英,赵让
(郓城县程屯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菏泽274700;*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900)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以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手术率大约27.3%[1-2],剖宫产手术存在潜在感染风险,围手术期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增加手术安全性。当前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存在大量的围手术期不规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情况。通过回顾性调查对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用药时机、疗程、费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3],分析2019年1月—12 月选择性剖宫产患者的病历资料178 例,年龄18~42 岁,平均(27.36±4.38)岁,孕周>37 周,术后住院3~15 天,平均(5.24±1.23)天。排除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膜早破;术前体温>37.8℃;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
1.2 方法 选取某院选择性剖宫产患者178 例,逐一查阅剖宫产患者的病历资料,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记录产妇的年龄、住院号、住院天数、手术时间、药物过敏史、体温、血常规、破膜情况,术后感染以围手术期用药天数、切口愈合等级等。重点关注剖宫产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种类、用药时机、是否联合用药、用法、用量及疗程等指标,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简称《指导原则》[4];《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38]号文件,简称38 号文)[5];《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3]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等文件作为综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78 例剖宫产围手术期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 。其中头孢呋辛使用118 次、头孢唑林使用52 次、头孢噻肟钠使用39 次、甲硝唑使用24次、奥硝唑使用33次、克林霉素使用5次,用药方法均为2次/d。
2.2 联合用药及合理情况178 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单种抗菌药物应用者89例(50% ),联合用药者89 例(50% ),其中两联抗菌药物者76 例(42.7% ),三联应用抗菌药物者13例(7.3% )。
2.3 选择性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评价 依据《指导原则》《指南》《38 号文》等评价标准,结合首次给药时机(结扎脐带后立即静脉给药术前或术后给药用药在术后24 h内),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主要表现在:(1)预防用药范围过大,全部剖宫产患者均使用了预防性抗菌药物。(2)联合用药情况多,50% 的患者使用了两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3)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时间长,为(57.58±8.22)h,均超过48 h。(4)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太合理,39 例(21.9% )患者选用了《指导原则》范围以外的药物。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为Ⅱ类切口,有潜在感染风险[6],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剖宫产手术时间一般不超过2 h,在维持有效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的前提下,组织内细菌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48 h,因此,如术后48 h 内未发生感染,临床医师则无需继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研究显示,术后超时限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术口感染率,反而会增加患者的耐药性,剖宫产患者术前(0.5~1)h[4]单次应用抗菌药物与术后连续使用3 d 相比不增加术后感染率,也不影响切口愈合。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非术前单次给药,用药疗程均超过48 h。临床医生应通过术后对患者血常规、体温、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监测,严格把握感染指征,确定是否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静脉用药后不再常规口服抗菌药物。由于头孢类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后易通过胎盘屏障,通过脐带血迅速转运至胎儿体内,为避免抗菌药物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推荐剖宫产围手术期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广谱、高效、安全及经济原则。根据《指导原则》推荐的品种为第1、2 代头孢或青霉素类,针对可能污染细菌,首选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加或不加甲硝唑注射液,对头孢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7],临床医师应严格遵循上述用药原则。
剖宫产围手术期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部分原因是由于长期的不良用药习惯导致。故在医院层面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考试等,普及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知识,积极改变医师用药习惯、临床治疗对抗菌药物的依赖;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指导原则》。另外,该回顾性分析中发现,医院临床路径选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为第3 代头孢类抗菌素,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限制使用级,属于不合理用药。
因此,医院各相关科室,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指南。临床医师应加强药物知识特别是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培训,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的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临床药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到临床工作中,严格审核科室临床路径或科室制定的诊疗意见中不合理用药,及时与临床科室及医师沟通,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