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景观融合的民居元素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0-01-08郭双宁
郭双宁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1 建筑与景观融合的民居元素内涵剖析
1.1 民居元素的概念
民居元素指的是当地的建筑风格,并能够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底蕴,民居建筑的装饰元素也可以表现出当地的文化特点。同时,也能反映出当地的风土民情。有些建筑上的栏杆与栏板及其房屋墙上的雕纹,都集中地展现了当地的手工艺特点,弘扬了当地民族的文化精神,表明了当地区域的建筑特征,可以融合当地的景观共同实现。
1.2 建筑设计的解释
建筑设计表示在施工前,设计师依据建筑模型、图纸等现实肉眼观察到的尺寸或对应的建筑目标实施有效分析,把设计的内容进行展示与表达。因为建筑成形绝非主观之举或朝夕易事,要在施工时保持稳定性与舒适性等亦是非常严苛的定律,这便会在建筑设计时出现诸多问题,不但限制于结构、管线、通风、排水等各处的设计上,还应找出全施工阶段碰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解决方法并立刻做出调整。所以,若想设计与建造出高质量、环境优美的房屋,那么就要在建筑设计时提高与所有建筑相关专业的交流与贯通技能。
1.3 景观设计的介绍
景观设计是经过美术学、环境学、植物学、地质结构等层面考虑设计,达到类似建筑学科的相互融合,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设计目的。景观设计的内容领域主体包括空间设计、植被品种设计、会展设计、环境设计、空间氛围设计等,所以设计师应当足够注重景观设计的关键作用,明确相互作用及相关联系,这样才可以让建筑与景观设计实行完美的融合,方可设计出更加别具匠心的景观设计。
1.4 民居元素的表现
民居元素表现全面,内容丰富。例如这里面有彩画、隔扇、壁塑及其雕梁画栋的设计,在如今房屋建筑的平面规划上,均展示出了多式异样的特色。如今的园林景观及有关建筑设计中,融入以往民居建筑元素的设计要点,同时采取新式的建筑用料,推进传统的民居发展,展示其丰富的特征。以往的民居建筑的元素其中包含的文化资源,存在用之不竭的艺术来源与设计灵感,相对建筑的艺术外观设计拥有美感的启示,设计师能够从这里面找到创作的关键。如今园林与房屋建设会通过民居元素的加入体现出一定的现代化构造模式。如苏州博物馆的造型优化将以往的苏州园林景观设计的特征置于如今的建筑中,体现出了迥然不同的美感,博物馆外观的设计表现出了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其建筑设计与内部构造均呈现出了江南建筑灰色调的特点,无论是实际应用还是元素修饰都对以往的人文精神展现得非常到位。
2 建筑与景观融合的民居元素设计理念
2.1 把握和分析民居元素的体现
在城市环境中,不同民居元素与建筑因素较为繁杂,对最终的建筑设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约束。陕西省的党家村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民居建筑村寨,该建筑的石砌巷道高端气派,其内部四合院木刻雕花结构细致精巧,精美绝伦;山西省的王氏宗祠,外观顺物应势,内设窑洞瓦房,屋楼叠院,错落有致;福建省的客家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以上3种典型的民居建筑元素兼容了我国南北不同地域的建筑情调,选址有理,布局有据,内涵丰富,实用美观,因地制宜,具有极高的建筑设计文化品味,现已成为我国重要旅游景点,同样也是民居元素的完美体现。
2.2 注重民居元素的勘探与发掘
当今社会的建筑设计领域里,添加以往民居的建筑特点,掺杂不同于传统民居建设的思想,关键是需要经过丰富装饰元素来提高视觉上的效果。在外观设计上,体现的是社会的文化内涵及其经济创建的特征。在如今建筑的外观设计上,拥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很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而拥有民族特色象征的建筑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过去的青瓦与雕花漏窗等民居元素,能够反映出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体验和独具一格的精神享受。
2.3 重视民居元素的提取
现如今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在采用传统民居元素设计时,应当重视对民居元素的提取。比如往昔的民居构架与外观拥有当地特有的风情,这些均能够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以及建筑形状的设计源泉。关于民居元素的提取关键表现在对装饰元素的革新与开拓,房屋的主体使用把建筑装饰元素的精华融入到当今社会的建筑层面,比如门窗的设计,能够结合应用最新的材料,加上以往门窗设计的特点与图案融合设计,让如今的房屋保持本身特色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文化底蕴。
3 建筑与景观融合的民居元素设计指导
3.1 剖析民居建筑设计的景观要素
如今的建筑设计十分注重高效、环保、节能、人文观念,并追寻一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思想与别样的品味标准。所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把自身的技能和周边的环境交叉融合,进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设计成效与建筑结果。突出景观设计的关键性,并将其处于核心位置,使其两者相互融合,容纳不一样的科目,进而营造出优秀前沿的作品;把景观设计的理念加入到建筑设计里,进而将需要达到两者融合的要素予以保证;同时在对建筑实行评判的时候,应当从建筑的景观设计角度作总体上的评价与剖析,继而彰显景观设计的关键性,如建筑设计的总体高度与水平能否跟景观设计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与邻边景观相配合的作用。
3.2 分析建筑的文化传承与环境机理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除了达到物质上的要求之外,还需更加深入对文化与环境的传承和理解。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沉淀,设计过程中不能脱离传承至今的地域文化,缺少文化的设计也便失去了其最根本的东西。文化的传承是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关键展示,生态环境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住所,国内很久以前便提议顺应自然、感悟自然、改善自然,而非实行盲目地安排与改善。这样才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切实符合建筑设计的自然景观,达到交互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产物,两者本身上有着许多不同。根本因素体现在两者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用感性的方式去识别、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新型建筑保证两者都不会再以单独的方式出现,也就是建筑和环境相互融合,进而使两者相辅相成、相生相伴。所以,在融合的时候,设计人员应当使用准确的视角与态度去解决两者融合所出现的矛盾,丰富经验,透过现象了解本质,达到建筑与景观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融合。
3.3 提高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责任意识
很久以前,建筑与景观融合就变成许多建筑设计师学习的关键构成部分,但因为设计者对景观设计过程与细节处理的不熟练或仅是提议景观设计时费用不足等客观因素,导致其景观与建筑设计时产生许多问题。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除了要对建筑质量高度重视之外,还需达到人们对设计的部分要求,加入城市文化的部分特点,这样才可以呈现出城市文化的显著特色,切实加入到城市规划中。此外,景观与建筑融合的设计可以表现出建筑设计的最大作用性,进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环境。但是要做到两者的融合,设计者应当巧妙利用建筑与景观的设计标准,按照现实状况,实现理想的设计目标。避开景观与建筑产生矛盾,在合理的设计根本上,呈现出建筑景观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特色。最后,再加入“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进而达到更多消费者的要求,推动建筑产业的永续进行。
4 建筑与景观融合在民居元素中的实际应用
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经过现实的设计不断改进,研究把建筑和景观加入到民居元素设计中应用,接着经过对民居元素的提取利用,让民用住宅地展示出这一区域的元素特点。经过关于建筑平面、立面、空间设计的研究及其建筑和景观融合的设计探讨,归纳出了一些相关民居元素和建筑以及景观相融合的综合应用方式。
4.1 典例引出及建筑要领概括
诸如利用屋面上种植的植物阻隔太阳能防止房间过热的“种植屋面”,可以将现有的屋面保温元素不进行修改而直接放在建筑和景观中。这样的方式简便直观,设计人员能够简单应用,同时欣赏者和使用者也可以很轻易地了解设计主题,熟知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建筑功能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别。绝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的大小、形式、材料和构造需要兼顾大众群体的需求。因此把民居元素进行提取改进,让其经过一种十分简易的形象呈现出其建筑的精华,对建筑的美观和功能有着最显著的影响。
4.2 建筑母体重复与机构处理
母体重复便是把某种标志性元素在建筑与景观中重复使用,经过此元素的反复出现让设计主题得到持续强调。
重构是把本来体系间的组成关系实施打散或拆解,再按照现实需要与主观创作意念在本系统内进行重新组构,形成新的秩序。
解构是对以往现有的事物与现有规定的一种颠倒与反转处理,提倡元素符号的拆解、碎裂、不完整与没有中心。
4.3 形象建筑模仿及情景表述
建筑景观中的模仿表示根据已有元素的样式,按照已有模样进行模仿,进而使某种形象经过模仿的方式得到全方位的呈现。
情景再现便是把人们很难全部理解或普通人群很难确切表述的一些繁杂的或专业性很强的场景,通过设计者将建筑与景观融合,经过十分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切实再现或者现场模拟。
4.4 建筑元素提炼与画面叙事
民居元素中不能够只是提取一些符号或文字,这样很难表达故事的所有内容,不能够使用丰富的画面当做叙述手段,那么便不能形象地表现出来。每幅画面自身就拥有很强的景观装饰作用,关于这样的文化元素就能够经过画面叙事的方式传递有关建筑文化的故事。
5 结语
建筑与艺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在顺应当代建筑的潮流走向和注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发展的同时,设计者还应匹配不同地域和各地的宗教信仰,继续对我国不同建筑文化的民居元素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真正实现建筑与景观融合的民居元素设计及其后续工作的优化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