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名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2020-01-08张霞
张 霞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1)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其实是“名师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建设不由国家教育部门主管,工作室的一切活动自行负责并决策,它是一种有某种需求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内容包括了学术研讨、名师讲座、课题研究、现场指导、理论学习等方面,是以名师为带领的,由许多自发的、具有共同期望的教师组成的专业学习组织,活动的开展以教师的整体需求和教学发展方向为准。从目前名师工作室的大体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用名师的特色命名的市级研究所;二是在各区县成立的名师或名校长工作室;三是在各学校成立的名师工作室。无论是哪种类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给教师提供成长发展的空间,促进教育事业的前进。
1 找准高职名师工作室的定位
高职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方向,应在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号召下,构成专业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强化各类专业的专项实践技能和教育方式,针对学校教师队伍开展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持久性学习,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因此,找准高职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明确建设名师工作室的目标是什么、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做哪些工作。如果说,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产教融合、推广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专业化技能建设发展,那么名师工作室就应当成为指挥专业化建设的中心,属下的名师团队就是行动的指挥者、联结者。只有找准高职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才能有效地调动起相关的资源,切实提高学校教师团队专业能力,不使名师工作室变成水中花,将原本的教学工作流于表面,让建设的初衷凋谢。
2 名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现状
依托名师工作室建立针对教师群体的学习共同体,目的是让教师的教学、教研变得高效且优质。然而在实际的进程中,却出现了问题,最为常见的是:本应是学习研讨的拓展空间,却出现形式化的情况,比如组织某项教研活动,然后汇报式的展示,教师只是坐在一起,没有产生实际的学术交流与碰撞。当然,也有切实发挥了名师工作室优势的学习共同体:强调以专业的强化为重要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将教师原本的“自主型”专业发展方面,转变为“实际型”专业发展方向,结合了中国的特色国情和学生特性,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共同体的视角,找准教学的发力点,抓住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市场需求和个性化未来发展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其他学校的名师工作室作为学习参考,对我国的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 高职名师工作室如何开拓进取
3.1 为专业建设发展而设立
高职学校的名师工作室的建设,首先,抓准建设的出发点。最好是要朝着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研能力,从而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去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温床,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快速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应将工作室的发展作为着力点,放在培养专业人才满足行业、企业的发展与生产需求上来,因为高职学校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必须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如此才能保证人才的输出是有效的。
3.2 产教融合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保证
高职名师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行业竞争力,因此,实现产教融合,才能保证学生专业的培训内容与各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接轨。具体来说,需要保证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在达到教学标准的同时兼顾行业的标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社会生产相结合。为了保证这些举措能够有效实施,校方必须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借助企业当做教学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将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转化,达到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标准,并给合作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3.3 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
为了维系名师工作室的长效运行,针对工作室的人员,应该在要求他们完善自身职能的基础上,校方尽量给工作室从工资、待遇、条件等方面提供适当的支持,让工作室以此作为奖励,给表现优异的成员好的福利和精神鼓励,激发工作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留住人才。
4 总结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与发展,是在以名师作为带头效应,构建一个德技双馨的教师群体的平台。相信通过名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必将带动教师团队优化专业教学,帮助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用习得的新理念、新技能、新知识点亮康庄大道,成为社会需求的、行业企业想要的优质专业化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