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1-08范志远
范志远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常规的教学方式,缺乏对个体的差异进行考虑,仅仅利用一套教学方案教育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采取分层教学法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当摒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 高职数学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分层教学属于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加以开发与利用,其中分层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分层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包括日常的热门话题与生活问题,范围比较广泛,只要是有关高职数学的内容都能够作为知识的来源。(2)探究性,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明确的探索方向,并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选定具体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3)在开展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目的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2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2.1 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
首先,对于高层的学生来说,其普遍都有良好的教学基础,并且能够将重心都放在课堂中,学习效果与效率较高。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大纲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自学能力培养,进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视野。其次,对于中层的学生来说,其普遍基础都不好,但是在课堂上也能够比较认真地听教师讲课。虽然对数学的兴趣不足,但是也不会对教师的讲解感觉到不耐烦。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对其学生方法与习惯进行模仿,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最后,对于基层的学生来说,其不仅学习基础不好,对数学也没有兴趣。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降低标准,还要考虑其学习信心与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2.2 落实分层授课活动
在落实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授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分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基本的主体,结合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更合适的教学策略。首先,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帮助基础学生了解重点知识并进行全面复习。其次,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应当采取少讲精炼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答较为简单的问题,鼓励其大胆地发表意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解导数的概念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要结合教材的基础内容,带领学生复习求法、定义与曲线切线等方面的内容,使基层的学生能够对函数定义等问题进行思考。学生们将内容讲述出来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其鼓励。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曲线方程,让高层的学生求出斜率。采取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2.3 合理地布置作业与考核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同层次,对于基层的学生,应当布置与数学基础内容相关的作业,不仅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还要控制好作业量,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中层的学生来说,应当布置适中的作业量与题目,使其能尝试练习高层次学生的作业内容,还能够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对于教学考核分层来说,基层学生的考核题目应当适当的调整难度,还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一系列数学概念、计算公式等内容熟练掌握。最后,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习题,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利用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定牢固基础。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相关的教师就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开展备课工作,还要时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大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依靠自身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分层教学法作为基础的教学原则,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挖掘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促使各个层级的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