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土地确权的不足及解决途径
2020-01-08马超
马 超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1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土地确权的问题
1.1 农村土地确权不规范
在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下,由于农村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导致他们对农村土地确权不够了解。同时,农村土地确权不规范,村民对自家承包的耕地不够了解,他们只关注政府能够发放多少补贴,而对农村土地确权的真正意识并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土地确权的开展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他们甚至还会对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有一些抵触情绪,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确权的开展,还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在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下,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开展的主要管理者就是政府。政府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土地确权的工作中,有些地方的政府单位对其并不够不重视,没有提供土地确权公共服务,导致了农民对土地确权的使用不清晰等。此外,土地资源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政府对其不够重视,并不对其有所作为的话,就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1]。同时,在实际的农村土地确权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关于农村土地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机制,政府也没有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对土地确权的管理中,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让农民真正地意识到农村土地确权的真正意义,所以如果在开展土地确权的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政府部门并不能及时地进行解决。此外,由于土地确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过于复杂,所以政府部门无法对每个问题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 农村土地确权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注重确权队伍的建设
农村土地确权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管理队伍,将政府从农村土地确权的具体事务中分离出来,让政府在这个过程主要起到监督的作用,这样就能在一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让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从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进行土地确权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确权队伍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建设,从而提高确权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2]。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还要加大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对土地确权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他们对土地确权知识的了解,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灵活地处理各种关于土地确权的问题,从而加强土地确权工作人员的团队意识。
2.2 坚持以质量为主
在实际的农村土地确权开展的过程中,政府要把保证质量作为确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循准备工作,要建立健全数据库,从而保障每项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要在各个环节工作,提高土地确权的质量,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要对确权信息真实准确性进行检查,对全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完善农村土地确权法律法规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是让政府对管理者给予充分的信任,不去参与管理者们的管理行为,只是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督。在这样的前提下,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农村土地确权的工作进行监督,让相关的管理者根据具体的管理制度去开展土地确权工作,要给予工作人员处理具体问题的自主权,这样才能加强土地确权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同时,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对个别的法律法规不明白,要及时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旧法律法规制度中的不足,解决不同法律法规之间所出现的问题,在保障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下,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工作情况找出农村土地确权的不足,然后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去解决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