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猪屠宰检疫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01-08王鑫麟
王鑫麟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泰康镇一心乡人民政府 黑龙江 大庆 166250)
1 屠宰场检疫若干现实问题
1.1 屠宰场的不规范化建设
屠宰场的基本建设包含了道路、房屋等硬件设施以及中央控制平台等软件设施。部分地区的屠宰场受到当地的经济条件的限制,其投入经费有限,从而导致出现选址地点不合理、建筑耗材质量及数量不达标等现状。此外,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检验检疫设备,许多生猪屠宰场缺乏能与其宰猪量相匹配的检疫检查室、消毒室以及冷藏观察室等,严重影响了检验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对猪肉产品的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
1.2 检疫工作人才缺乏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兽医这一行业在社会中受到的关注度一直偏低,这一现实状况限制了该行业的人才流动与技术发展。一方面,动物检疫专业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不受重视,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数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现阶段从事动物检疫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许多从业人员对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不熟悉,限制了动物检验检疫工作的开展,这一现象在偏远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1.3 存在私自屠宰的现象
部分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缺乏必要的病疫知识以及检验检疫常识,不重视基层的检疫工作,不对其是否为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检疫的猪肉产品进行审核便购买,这一现实状况加剧了农村地区猪肉私自屠宰的现象,不仅不利于猪肉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也不利于对生猪疫病的防治和管控。
1.4 检疫工作缺乏标准规范化流程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猪肉产品的市场消耗量和流通速率也在不断提升,这一现实情况与落后的检验检疫手段是不匹配的。检验检疫工作亟需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1.5 管理体制机制不规范
我国动物及其加工食品的卫生质量监督机构是主要的执法部门,这一组织机构的主要性质为行政类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执法部门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屠宰场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有效监察。此外,在基层单位,尤其是乡镇一级单位,生猪屠宰加工检查检疫工作制度并不完善,运行机制也有待改善。
2 优化屠宰场检疫工作的解决对策
2.1 重视场地选址与建设
我国各地区的屠宰场应该严格遵照我国的相关法律与政策规定,参考国家与行业标准对屠宰场的选址与建设工作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安排。一方面,屠宰场应该远离城市、远离密集的人口居住地,避免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屠宰场的建设规模与加工能力也应该符合市场的需求。此外,屠宰场也要在屠宰场所、排污与处理设施、消毒设备以及检疫设备等方面做好科学地规划与建设。
2.2 重视人才的引入与培养工作
检疫以及相关工作的一线从业人员对我国肉类食品加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将热爱工作并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青年人员吸纳进来。另一方面,要做好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定期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检验检疫综合工作能力,为规范化的检验检疫制度建设与技术推广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
2.3 加强检疫监督管理
肉类食品及其加工的检验检疫管理需要多方面的执法力量进行加强,检验检疫部门、食品卫生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市场管理部门要进行联合执法,以保证对私自屠宰加工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有效阻止未经合法检疫的产品流入市场。
2.4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媒体等社会力量对卫生检疫相关的法律与政策规定进行宣传,不仅要说明猪肉检疫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还要鼓励群众积极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以保证肉类食品市场的良好运作。
3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屠宰场主要存在建设不规范化、检疫工作人才缺乏、私自屠宰现象泛滥、检疫工作缺乏标准规范化流程以及管理体制机制不规范等问题。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应该从重视场地选址建设工作、重视人才的引入与培养工作、加强检疫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解决。作为一项复杂性高、系统性强的综合工作,生猪屠宰检疫需要多个领域的人员全方位完善工作流程才能实现良好的运作,并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放心肉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