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机械设备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分析
2020-01-08杨俊锋
杨俊锋
(嵩县水利局,河南 嵩县 471400)
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农村修建了各种保障农村农业发展的水利工程设施。笔者是一名长期从事服务于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一名县水利局的负责水利设备的安装维护运营的技术人员,在此,对该问题的形成原因给予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希望对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1 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把农称为“本,把商业称为“末”,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党和政府提出了“三农问题”的概念,提出了要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有了更多的财力用于农村的发展,从而加大了对农村各项国家财政的投入,特别是与农村的人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种水利建设的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李克强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要加大对农村三农的投资力度“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1hm2=15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完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由于国家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国家利用公共财政资金加大了对农村关涉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吃水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和农民吃水问题绝大多数都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予以保障。
当今农村比较普遍存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的重建设和轻维护的问题,不少为这些设施配套的机械设备处于损坏报废的状态。这些设施在建立之初大多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许多农田因为有了这些水利设施,成了旱涝保收田,许多地方农民吃水用水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这些设施的运行提供支持的现代机械设备逐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刚开始由于问题不大,农民可以解决,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机械设备保养少,各种故障不断出现,并且这些故障问题的解决也越来越需要具有一定技术的人才能修理解决,并且修理和更换零部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逐渐也就没有人管理维修,最终越来越多的这些农村水利设施就处于损毁报废状态了。
2 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首先,这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关系。当今的农村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政绩,为了提高本届政府的政绩,地方政府大多都积极在自己辖区内立项向上级政府争取建设资金,特别是各种基本水利建设工程的立项,如果立项并能争取到建设资金,就成为本届政府的政绩。因此,地方政府大多都积极立项农村的各种基本水利建设,而对建成之后是否能够发挥效益却关心不够。
其次,农民对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并不重视。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所建设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比如灌井、提灌设施、滴灌喷灌等设施,其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但是,由于当今农业经营比较效益太低,农村青年大多进城打工,农村务农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农业这种主业,在当今许多农村已经成了副业,或者成了可有可无的生产活动,农田抛荒在中国当今许多地方普遍地存在。所以,农民对大量的农业基本水利设施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并不关心;而农村的有国家资金投资建设的吃水工程设施状况会稍好些,但是状况也不容乐观,这是因为当政府投资建设的大型吃水设施真的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农民在地下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自行打井解决吃水用水问题,这实质就是一项巨大的浪费。
再次,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农业经营的模式有一定的关系。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全国农村所推广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其实是回到了中国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的时代,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所经营的土地面积大多很小,而且多数还是分散的,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现代的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而我国当今在农村投资所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配套的是大型的适合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因此,农民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和人力、物力来对这些水利设施进行维护,从而造成了这些水利设施的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故障之后没有人维修,平时缺少人来维护,从而使不少水利设施的机械设备大多逐步就成为了不能运转的摆设。
最后,农村缺少拥有维护维修这些水利设施的机械设备的技术人员。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当今水利设施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复杂,甚至不少已经智能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在当今的农村,即使是初中毕业也到城市打工了,更何况高中生、大学生,农村所留守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许多年轻夫妻双双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老人和孩子就成了农村的留守者。这些人一没有知识,二也没有这个体力承担起农村水利设施的机械设备维护维修的重任。
3 问题解决的路径
首先,农村不仅要建设各种基本的水利设施,农村更应该注重其后期的维护。要发挥实现农村各项基本水利设施的应有作用,不仅要建设,更要维护好,而维护的核心是要维护好与之所配套的水利机械设备。这需要将其责任职责明确到人,有人专门负责农村各项水利设施的维护,特别是与之所配套的水利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这就需要政府负起责任,上级政府不仅审查地方政府的立项,进行拨款建设验收工程,而且要在工程验收之后,定期进行检查,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明确责任,严厉追责。地方政府要负担起将水利设施的维护维修的责任明确到人,并且必须负起监督追责的责任。
其次,农业要实现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必然是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农业,而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效益低下,农民经营农业几乎不盈利或微盈利状态,造成了农民对经营农业不重视和农田抛荒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现状,现在政府所推广的政策是田地三权分置、田地流转,无论怎么做,都必须实现田地的规模经营,只有这样各种由国家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农村水利设施才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益。政府要鼓励农民,特别是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在农村创业。只有实现了中国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这些水利设施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这时,农民也就有了维护这些水利设施的机械设备的内在动力。
再次,要在农村培养有维护维修水利机械设备的技术人才。农村的水利机械设备大多技术先进、技术比较复杂,一般的人难以进行正常的维修维护。为此,就必须在农村培训一批具备维护维修水利机械设备能力的技术人才,这个工作也需要政府来做,并且必须将该任务的责任明确到人,有真正的奖惩措施,没有报酬很难有人去从事这项工作,没有惩罚的责任制度,很难让负责人尽心尽职。
国家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农业是一项战略性产业,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全球化的到来使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关起门来进行建设,中国的现代化也是在打开国门利用国际社会的各种资源来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国际机制也不允许各个国家关起门建立一个保护市场。中国的农业也不得不对外开放,这就需要中国的农业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当今农村农田的大量抛荒现象,就是中国农业在国际社会的农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表现和说明。首先,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农业大国都是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中国的小农农业经营模式很难与其竞争;其次,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对自己的农业进行大规模的农业补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农业是无法与其竞争的,如果中国政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中国农业有可能在外来的物美价廉的农产品竞争下一败涂地。为了中国的农业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其核心就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商品化。加大农业的投入,使农业经营能够有可观的利润,这样才会有人愿意真正将农业当成一种产业来经营;政府应该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在农村培训水利设施的维护所需的技术人才,并且要给予其应有的待遇;政府不仅要为农村的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而且也必须为维护其运行投入资金,使其水利机械设备等的维护维修由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负责。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确实为农村的各项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村建成了大量的各种水利设施工程。要发挥农村这些水利设施的效益,以政府为主体的各相关力量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并保证这些措施落实到位,这样农村的各项水利设施就必然能够发挥必要的效益,从而大大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三农”问题早日解决,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