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低酚棉花新品种苏棉158 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20-01-08肖松华赵君徐剑文刘剑光吴巧娟

中国棉花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种仁棉铃虫中熟

肖松华,赵君,徐剑文,刘剑光,吴巧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

苏棉158(原名苏显无158)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在江苏省范围内适于麦(油)后移栽种植。 2017―2018 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2015 年12 月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原名苏显无158,农基安证字(2015)第165 号],准许在长江流域进行生产应用。 2020 年07 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编号为苏审棉20200002。

1 选育过程

2008 年以自育的优质、抗虫、低酚品系苏优无100 与高产、抗病、抗虫品系苏研058 配组获得F1,当年冬季南繁加代种植F1,2009 年在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混生病圃中种植F2分离群体,选择兼抗、黄萎病的单株自交,随后通过株行比较、南繁加代、株系鉴定、自交纯合等,于2013 年育成低酚、优质、抗病虫新品系苏显无158。2014―2015 年省内多点鉴定结果表明, 与对照品种泗抗1 号相比, 苏显无158 产量、纤维品质、种仁棉酚和抗病虫等性状显著提高,于2015 年育成优质、高产、低酚、抗病虫的棉花新品种苏棉158。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苏棉158 春播生育期127 d, 属中熟陆地棉类型。 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 株高117 cm,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在种植密度3.0 万株·hm-2的条件下, 第1 果枝节位7.2 节,单株结铃34.7 个,铃卵圆形,铃重5.4 g。吐絮畅,絮色洁白,有丝光。 衣分较高,大样衣分39.9%。霜前花率88.2%。棉籽灰白色、梨形、中等偏大,籽指11.2 g。

2.2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江苏省中熟棉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苏棉158 每公顷籽棉产量3 925.5 kg,比对照品种泗抗1 号增产4.60%; 每公顷皮棉产量1 566.0 kg,比对照泗抗1 号增产2.8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19 年江苏省中熟棉新品种生产试验中,苏棉158 每公顷籽棉产量4 047.0 kg, 每公顷皮棉产量1 710.0 kg,均与对照泗抗1 号持平。2018―2019年江苏省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苏棉158 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结铃性强,纤维品质优,稳产性好。

2.3 纤维品质

2017―2018 年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江苏省中熟棉新品种区域试验各试点提供的苏棉158 棉样进行纤维品质检测 (HVICC 校准),结果平均:苏棉158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 mm,断裂比强度33.1 cN·tex-1,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5.8%,反射率79.3%,黄色深度7.5,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52。 苏棉158 纤维品质优良,纤维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性指数均优于对照品种泗抗1 号,达到国家普通优质棉II 型标准。

2.4 抗病虫性

2017―2018 年江苏省中熟棉新品种区域试验在人工病圃鉴定,苏棉158 枯萎病病指8.0,黄萎病病指24.2,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鉴定和转Bt 基因抗虫棉抗虫株率检测结果:2017―2018 年苏棉158 棉铃虫综合抗性值31, 平均抗级2.6,综合抗级R,抗棉铃虫,抗虫株率92%。

2.5 种仁低酚

2020 年1 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委托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对苏棉158 棉籽种仁游离棉酚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技术标准《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GB/T 13086-1991), 苏棉158 种仁棉酚含量34 mg·kg-1(对照品种泗抗1 号种仁棉酚含量6 580 mg·kg-1), 远低于国际安全食用标准400 mg·kg-1和我国安全食用标准200 mg·kg-1。

2.6 主要优缺点

苏棉158 适应性广,结铃性强,丰产性好;对枯萎病和棉铃虫具有较好抗性; 种仁棉酚含量低,可作为保健油和优质蛋白的原料,实现棉籽的综合利用。 苏棉158 对黄萎病的抗性较差。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江苏省黄萎病轻病田或无病田种植。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

麦后(套)移栽茬口:采用营养钵育苗,4 月上旬播种,浇足底水,干籽播种,每钵1~2 粒,齐苗后及时通风、间苗、治虫,培育壮苗。前作空闲茬口:采用直播结合地膜覆盖,4 月下旬播种, 出苗后立即破膜放苗。

4.2 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茬口种植密度每667 m22 600 株,行距0.80 m,株距0.32 m;地膜直播茬口种植密度每667 m23 000 株,行距0.67 m,株距0.33。

4.3 平衡施肥

全生育期每667 m2用纯氮25 kg、五氧化二磷8 kg、氧化钾18 kg,吐絮初期叶面喷施多元微肥。氮肥使用比例:基肥约占25%、蕾肥25%、花铃肥50%,前轻后重。 磷肥以基肥为主,钾肥以蕾肥和花铃肥为主。 花铃期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

4.4 适度化调

全生育期化调3~4 次,缩节胺每667 m2用量10 g,其中盛蕾期1~2 g,盛花期3~4 g,打顶期3~4 g。

4.5 病虫害防治

密切关注植保部门的病虫情预报,及时防病治虫。 苗期主要防治立枯病、炭疽病以及蜗牛、盲蝽、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等危害,大田生长期应密切关注三四代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的发生及其防治。 为了节省梅雨季节的除草用工,于6 月中旬选择无风晴天用300 倍90%乙草胺溶液对棉苗行间进行定向喷雾,防除棉田杂草。

猜你喜欢

种仁棉铃虫中熟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不同品种榧树种仁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葫芦种子无菌苗组培体系建立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美藤果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研究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