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治愈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
2020-01-08许娟娟殷峥嵘汪速飞朱佩佩王剑桥李泽宇王维慈林能兴
许娟娟,殷峥嵘,安 義,汪速飞,朱佩佩,吴 凤,王剑桥,李泽宇,方 岩,张 蓓,王维慈,金 阳,林能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麻醉科 3骨科 6血管外科 7皮肤科,武汉 430022 4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兰州 730030 5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兰州 730030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开始出现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截止2020年2月19日,全国累计确诊75571例患者,疑似5206例,累计死亡2239例,累计治愈18687例。目前已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研究[1-2],但有关治愈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分析仍比较少见。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治愈出院的9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特点,以期为早期识别潜在的危重症患者提供参考,并总结治疗经验以利于早期干预,从而减少危重症发生及提高危重症的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为国家卫健委指定收治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综合医院之一。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5日入院并已经治愈出院的9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例患者均经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而确诊。治疗后经2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后出院。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现以下任一条则诊断为危重型患者: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收入ICU治疗。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了这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表现等,资料完整准确、真实可靠。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9例危重型患者中包括男性4例(44.4%),女性5例(55.6%),男女比例0.8∶1;有慢性基础疾病者7例(高血压4例,心脏病2例,冠脉PCI术后1例,糖尿病1例,甲亢1例,支气管炎及肺气肿2例,甲状腺癌术后1例,肺癌1例,脂肪肝2例);患者最大年龄64岁,最小29岁,平均(51.0±13.7)岁;<40岁者3例(33.3%),40~60岁者3例(33.3%),>60岁者3例(33.3%)。
2.2 接触史
9例患者中有武汉居住史者9例(100.0%);发病14 d前曾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有6例(66.7%),接触过发热疑似患者的有2例,1例患者无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触史。
2.3 临床资料
2.3.1 症状 9例危重型患者中出现发热的为8例(88.9%),发热天数平均(12.12 ± 3.44)d,平均最高体温(38.50 ± 0.32)℃;有咳嗽症状者6例(66.7%),咳痰者5例(55.6%);2例表现出乏力(22.2%);2例发生腹泻(22.2%);出现呼吸困难者1例(11.1%)。
2.3.2 肺部影像学表现 7例患者首次肺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其中3例在首次CT 3 d后复查肺部CT无明显变化,4例3~5 d后复查肺部CT示炎症范围扩大,部分病灶变密实,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少数出现少量胸腔积液;2例患者首次肺部CT表现为单侧肺多发斑片状影,分别在3、5 d后复查肺部CT提示炎症进展。入院治疗4~8 d后,患者肺部CT均提示炎症较前吸收,所有患者出院前肺部CT均提示炎症大部分吸收,如图1。
2.3.3 血常规及感染指标 综合来看,9例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等,与正常值范围比较,均无明显升高或降低;但感染指标升高,如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39.18 ± 39.99)mg/L],降钙素原(PCT)升高[(0.10 ± 0.09)ng/mL],表明机体处于炎症应激状态。经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疗后患者CRP及PCT明显下降。
2.3.4 血糖 1例糖尿病患者及5例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出现血糖升高,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4 治疗
2.4.1 抗感染治疗 9例患者均给予抗病毒药物口服(奥司他韦75 mg/次,2次/d;阿比多尔0.2 g/次,3次/d,或帕拉米韦300~600 mg,1次/d);其中7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同时使用抗菌素(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治疗。
2.4.2 激素、白蛋白、免疫治疗 5例患者使用激素治疗;4例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治疗;5例患者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或胸腺肽治疗。
2.4.3 针对呼吸困难、缺氧的治疗 6例患者使用鼻导管吸氧治疗,2例患者使用面罩吸氧治疗,1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2.4.4 心理干预 医务人员及时详细地与患者沟通病情进展,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症状较为典型。首发典型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咳嗽,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少部分患者以腹泻、结膜炎等为首发表现,甚至还有无症状感染者。典型肺部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阴影,鼻咽拭子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呈假阴性[2]。有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以快速进展至呼吸窘迫综合征[3],虽然其死亡率低于SARS-CoV和MERS-CoV感染,但是累及的总人数要高得多[4-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多为患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轻症患者仅有轻微的咳嗽、发热等症状,而重型患者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进而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本研究中9例危重型患者均治愈出院,可见只要经过积极规范的有效治疗,危重型患者也可能治愈。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炎的原因和机制,研究表明其可能与肺泡上皮细胞高表达ACE2受体有关[6]。
9例患者入院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后,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7]及(试行第四版)[8]中的指导性治疗原则,给予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加强支持治疗,保证水分和热量,给予奥司他韦、阿比多尔或帕拉米韦、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期间还给予了心理干预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患者从入院确诊至复查核酸检测结果转阴、肺部阴影较前吸收仅8~14 d,说明诊治规范有效,为危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本报道9例危重型患者年龄范围29~64岁,其中8例均系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人后3~5 d出现症状,其中7例有慢性基础疾病史,全部患者均在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居家隔离自行服药治疗,平均5 d后出现病情进展,并入院进一步治疗。由此可见,合并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9],该类人群应成为早期隔离保护的对象,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入院规范诊疗,避免迅速进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例治愈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通过尽早干预,多学科会诊,提高了危重型患者的治愈率,希望能为一线临床有效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提供参考。当然,由于病例数较少,这些结论还需后续纳入更多病例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