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借助BYOD 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索
2020-01-08徐文青
徐文青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作文在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享有“半壁江山”之誉,又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难点所在。谈到习作,许多学生存在畏难心理,习作内容空洞,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缺乏真情实感。习作完成后,教师往往凭一己之力完成批改,鲜少出现学生自评与互评。评讲课上,教师条分缕析,历数习作中的通病,再在堂上读几篇优秀习作,可部分学生写出的二稿仍是不尽如人意。
在信息化时代和语文新课改的双重背景下,习作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攻克的难关。基于此,笔者尝试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借助BYOD,优化小学习作教学的模式,提升小学习作教学的质量。所谓BYOD 是Bring your own device 的缩写,通常翻译为“自带设备”。在学校情境中的BYOD 就是指允许学生自带个人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参与课堂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基于项目式学习借助BYOD 优化习作教学、提升习作教学质量的系列教学策略。
一、基于BYOD 提升习作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基于BYOD 记录观察收获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观察是习作的基础,然而短暂的观察只会给学生留下模糊的印象,难有细节的感知,所以观察时还要及时记录观察收获,写作时才不会出现素材贫血、言之无物的现象。
在四下《我的动物朋友》项目式学习中,笔者借助BYOD,开展课内外群文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撰写习作初稿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观察,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观察同一种动物,为写作前后的交流互动提供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自带的平板电脑给观察的事物拍照、录视频,并填写观察记录表,为学生的写作储存必要的信息资源,让写作不再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借助BYOD,学生能够在观察中将镜头定格,将观察到的细节或重点,定点放大突出,从而对事物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有一位同学观察猫,他们发现猫走路悄无声息,于是重点观察猫的脚爪,并给猫的爪子拍了一个特写镜头,镜头上猫爪上面柔软的肉垫清晰可见。后来,这位学生习作中就出现了相关的细节描写:“它老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走来走去,这是因为它的脚下有柔软的肉垫,可以减缓对地面的摩擦力,从而不会发出声音。”
借助BYOD,学生能够将拍摄的视频循环播放,让观察对象多次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例如,有一个小组通过多次观看用平板录制的视频,发现美短猫每次走路都很慢,而且每走几步就要回过头来看看。于是,该组中的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有趣的句子:“美短猫是个架子十足的大老爷,走起路来慢条斯理,而且每走几步要就回过头来看看侍从有没有跟上,如果没有跟上猫大爷就不乐意了。”
小学生要写出真实的作文,“非耳闻目睹不行,非真情实感不行”。笔者的实践表明,BYOD 让学生的观察更加便捷,反复、细致地观察让学生对描写对象印象更深刻,写作时仿佛身临其境。
(二)基于BYOD 互动点评习作的策略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写的教学模式和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模式中,学生往往没有主动思考的时间,相互点评的机会也非常有限,不利于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培养和鉴赏、创新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基于BYOD 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在项目式学习当中,教师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把习作上传到全景课堂(全景课堂是一个可用于师生、生生互动的APP)的班级圈,学生在网上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初步的点评。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通过线上讨论推选出最优秀的一篇习作,并上传到“最佳习作”的投票作品中。学生阅读各小组推荐的优秀习作,投票选出最优秀的2 篇。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该理论的指引,在习作评讲课上,笔者选择学生投票选出的一篇最佳习作,再找了一篇中等文和一篇典型的病文,匿去学生姓名,师生一起当堂评析这三篇作文。
首先请每位学生独立阅读这三篇作文,从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思考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并利用平板电脑,在原文处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教师巡视,选择学生点评的优秀批注,请学生上传全景课堂的班级圈。然后,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时的分工:其中1 人从结构方面分析,1 人从内容方面分析,1 人从语言方面分析,还有1 人做补充。接着,选取小组上台汇报,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教师也在全景课堂平台上调用典型案例,投屏显示,点拨学生。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笔者利用BYOD,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将教师评改、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的要求都更加明晰,提高了鉴赏和评价能力。他人的点评和留言也刺激了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习作的欲望,为自己接下来修改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BYOD 实现差异教学的策略
按传统的批改模式,小到字、词、句、标点,大到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教师精批细改,可学困生拿到满是批改痕迹的作文总是无地自容。有些教师还呕心沥血地面批口授,可这些都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没有帮助其树立修改习作的自信心,没有给其主动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没有引导其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优生的作文)去学习,不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还让学困生增加了自卑感和畏惧感。
针对上述问题,借助BYOD,笔者优化了对学困生的指导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差异性教学,探讨如下。
第一,基于BYOD 解决学困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学困生写不出作文,大多是因为自身缺乏语言积累和写作素材。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以及课内资料的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和全方位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材料。比如学困生喜欢某种动物,可以在线上拓展阅读描写这种动物的文章,以促进对这种动物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推荐同题材的优秀篇目给学困生阅读,与他们在线上交流阅读收获,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搭建从读到写的桥梁。
第二,基于BYOD 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线上进行个别化的针对性的指导,对学困生作文中有进步的地方发送“大拇指”点赞,或发送“笑脸”表示肯定,让学困生放下思想包袱,拉近和教师的心理距离。教师还可使用录屏功能,把批改过程录制下来,既有批改的痕迹,又有语音解说,既不会让学困生有面批时的尴尬,又能达到面批的效果。
第三,基于BYOD 提高学困生的分析、鉴赏、评价和创新能力。教师根据学困生的需要,精选初稿中的优秀习作发送给学困生阅读,并且要求他们圈画批注,找出习作中的精妙之处,并把点评的语言以文字或语音方式发给老师。在点评的过程中,学困生将在优生的习作中受到启发,找到习作的思路和方法,在修改初稿时也会很自然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调整结构,或充实内容,或加工语言。
二、小结
综上所述,BYOD 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借助BYOD,可以达到素材多元化、信息容量大,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视化,师生、生生的交流不受时空束缚的效果。大力推荐广大教师尝试基于项目式学习,利用BYOD 优化习作教学模式,共同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提升习作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