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以《论语》为例
2020-01-08刘秋东
刘秋东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苏 江阴 214421)
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整本书阅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想通过这种方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还要不懈努力,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由于很多著作都是以一整本为一个完整的思想表达,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是非常有效的。下面就以《论语》为例,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高中生阅读现状问题分析
高中阅读虽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但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当下高中生阅读功利性较强。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系过于根深蒂固,使得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教师不遗余力地挤压学生的时间,进行习题训练,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转化成卷面上的分数,以至于高中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时间不断减少,仅有的一点时间,都用来进行教材文章的阅读,以便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次,我国高中生阅读的娱乐性过强,且有发展的趋势。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阅读也变得更加简单。我国很多高中生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长期沉浸在娱乐新闻等相关内容的阅读中,不仅如此,网络小说中青春少年的恋爱故事、修仙玄幻等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都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于阅读娱乐化的需求。相较于静下心来进行整本书阅读,这种娱乐化的阅读显然更加吸引他们。再次,当前高中生阅读的碎片化程度较高。有了智能设备之后,高中生就可以利用各种相对零散的时间进行他们喜爱的阅读,比如利用课间10 分钟时间进行网络阅读,加上现阶段我国社交媒体迅猛发展,各种以短时阅读为核心建设思想的媒体都在抽取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比如微博上的内容,大都集中在几百字的体量上,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需要的时间更短,投入的时间成本更低,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碎片化阅读产生了依赖,不能通过整本书阅读,对知识或者思想进行深耕。当前我国高中生阅读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系统性思考。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本书几乎都表达了作者对于某一种问题的思考,或者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甚至是对某一种情怀的完善的表达。然而,当前高中生在进行阅读时,充其量只能就整本书中的一小段进行阅读,不仅影响学生对整本书所要表达内容的理解,还让学生难以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周全掌握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形成以偏概全的思考模式,缺乏系统性思考会对学生未来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二、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拓展视野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知识的储备量、视野的开阔程度都对这两者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而且,阅读本来就是一项需要广泛涉猎的行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杂书,通过各种类型的书的阅读,丰富思想,拓展视野,形成更加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认识到,课本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用课外阅读予以巩固。因为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筛选的,传达给学生的思想也同样经过了一定程度的过滤。就拿《论语》来说,高中《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表现了孔子对于“道”的终极追求,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规则。放在高中课本里,主要希望通过教学,让高中生也形成一种勇于追求真理的思想。然而,《论语》整本近一万六千字的内容中,表达的是孔子和其学生多方面的智慧,不仅限于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学问的执着等。整本书的阅读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儒学的整体思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对儒学更加深刻的见解。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中生不光处在思维养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大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教师要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做事“有始有终”的模式。尤其对于《论语》这种虽然不长,但对高中生来说却有一定难度的著作来说,教师更应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以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并通过最终阅读的完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以后阅读各种著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陶冶情操
在新课标推行以来,课外阅读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广大教师也通过积极探索,以课外阅读丰富课堂教学,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尤其在叶圣陶先生将“古书”明确为“古典文学名著”之后,《论语》的阅读更加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因为它不光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孔子和其学生的言论,传达儒学思想,还通过学说的传播,影响了后世无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我国古人智慧的重要体现。整本书阅读不光能让学生对儒学思想有相对完整的了解,还能汲取其中的精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陶冶情操,形成完善的人格。
三、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进行良好的阅读教学指导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常通过自主阅读来完成阅读任务。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良好的指导,由于很多阅读流于形式,也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阅读教学越发受到重视的当下,教师在使用整本书教学时,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之上,融合教师传达的思想,对整本书形成正确的认识。比如,《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生在阅读时很有可能因为这个“讷”的理解偏差,而将这句话解释为“君子应该言语笨拙而行动敏捷”;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了解予以纠正,告诉学生这个“讷”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笨拙、迟钝”的意思,在这句话中,它表达的是“谨慎”的意思。也就是说,整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言语要谨慎,行动要敏捷。”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就会逐渐认清自己的问题,并通过纠正错误认识,形成对《论语》整本书的正确理解。
(二)使用“七步式”泛读方法
泛读指的是进行广泛的阅读,它既包括阅读范围的广泛,还包括阅读方法的精简。泛读也是我们常说的粗读。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泛读更应追求涉猎面的广泛,追求阅读速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泛读方法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得到整本书的中心思想,通过重点的挖掘,抓住主要内容。所以说,泛读也是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泛读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读题目。因为就很多著作来说,题目能够体现文章的核心内容,甚至能够通过题目的阅读,初步掌握文章的风格。第二步是对前言进行阅读。通常,前言包括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过程、灵感来源和主要内容等信息,对这一部分进行泛读,能够让学生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内容。下一步是对目录进行泛读。目录不光是每一小节的内容的凝练,还能体现整本书的结构、走向,对学生掌握整本书的内容和核心思想有很大帮助。接下来是对提纲的阅读。提纲是对每一节的概括,在阅读提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章节内容有所了解。最后一步是评价。在整本书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在进行《论语》阅读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七步进行适当的优化,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对篇目进行泛读,“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在进行这些篇目的泛读时,教师应对这些进行适当的解释,以浅显的语言让学生了解这些篇目所大体表达的意思。这样,学生在进行每篇内容的阅读时,就会更加有针对性,也能更好地掌握不同篇目所探讨的不同问题。
四、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新课标推行以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高中语文课堂上,在此之外,许多教师又通过向课外伸展,让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发挥了更好的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书中思想,进而提高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几点策略,供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