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教学重难点设置之我见
2020-01-08肖婉蓉
肖婉蓉
(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所谓部编版,其实就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保留了人教版的经典课文,但是在课文的编排顺序上做出了较大的改变,突出了单元特点,就如部编版初二下语文第五单元,是由四篇各具特色的游记作品组成的游记单元,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单元中的游记文章整合到了一起,这样能够集中体现游记作品的文体风格和特点,加深学生对游记的认知和理解。对于刚接触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学生以及教师,如何让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准确把握游记课文的重难点十分重要。
一、游记教学的基础——梳理文章脉络
游记散文带有明显的时间空间顺序,作者的叙事也是围绕着时间空间展开的,游记散文的空间或大或小,时间或长或短。游记散文有写景的、有抒情的、有议论的,叙事过程或一始至终,或蜿蜒曲折,但不管如何,作者的踪迹还是写得清清楚楚。理清作者的行踪,是学生学习游记散文的基础。
游记散文的写作视角主要是作者本人的视角,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清晰了解文章中作者的行踪,跟随作者的行踪,观察游记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发现作者的描写景物的视角。 确立文章的观察角度,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为学生顺利学习文章打下基础。如《壶口瀑布》中,作者在文章首段就表明自己“我曾两次到过那里”,其中“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从文章的整体分析作者的主要行踪,然后从作者的主要行踪中寻找具体的落脚点,“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我一直走到河心”“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的踪迹,把那些句子画出来,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建立起文章的框架,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游记教学的重点
(一)分析文章逻辑
在游记散文中,作者通常以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并且在文章中有多段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景物不同角度的认知来进行描写,从中体现了作者的不同情感的交融。在游记教学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从景物的描写、语言的韵味、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学习文章的语言结构,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和技巧。
在多段描写中,作者是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的,或由远及近,或是以点到面。理清几段描写中的关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写作手法。如在《壶口瀑布》一文中,作者先是描写了壶口瀑布的雨季,而后又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枯水季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们发现作者在雨季时没有对壶口瀑布产生细致的观察,作者除了河滩中的水汽什么也看不到,除了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听不见,“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作者的情况是“大胆——震撼——警觉——慌张”,这是一个连贯的情感脉络。
由于在雨季中没有产生对壶口瀑布的仔细观赏,作者在枯水季节又来到了壶口瀑布,这两段是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枯水季节,作者从容下到沟底,一直走到河心,对壶口瀑布有了一个细致的观察,作者的心情状况是“从容——惊叹——震撼”。在枯水季节,也就是文章的第三段,作者来到河心,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是仰视的视角,因此把壶口瀑布的整体气势描写了出来,非常壮观。
(二)挖掘人文价值
游记散文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好的游记,不仅能够将景物与情感结合到一起,做到“情景交融”,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第五单元的几篇游记,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所描写的景物,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和内涵,发挥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在《壶口瀑布》一文中,作者借黄河之水来表达人的感情,从黄河这条河流中的众多特点联想到人的感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作者并没有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对黄河进行简单的歌颂,而是联系黄河水在壶口所展现出的多种形态,联系到人的各种感情;写脚下的石,被看似柔弱的黄河水凿得窟窟窍窍,柔弱的水受到压迫之后就变得无比刚强,作者从中感受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然后将黄河比成了一个人,历经磨难之后才拥有了自己的个性。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切合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并带有着作者个人的鲜明个性。
《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中,作者以一滴水作为文章的着眼点,讲述了丽江的景物和人。作者通过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用独特的视角和轻灵的笔墨,描绘了整个丽江水系的风貌,从雪山到平原,从古代到现代,全方面多视角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通过“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丽江由衷的赞美之情。作者使用“一滴水”的视角,抛去了自身的身份特征,给人以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三、游记教学难点
(一)游记课堂教学
在游记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的人文价值,理解文章中的文体特征,这是游记散文的教学重点。但是游记散文也是写景散文,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体现了景物的哪些特征,文章中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体现景物的特征,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等。这些教学内容是游记散文与写景散文的通用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游记教学中如何将游记散文的人文内涵与景物描写结合起来,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游记散文中有着大量的景物描写,课本中有一些插图提供给学生以遐想,但是数量太少,因此,教师可以在网上搜寻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给学生们以直观的感受。但是,如何适当使用素材也是一个难点,素材无法准确表现出文章中的景象,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登勃朗峰》中,作者使用了许多奇妙的比喻来描写景象,这并不是照片、视频能够表现出来的,当学生所了解的知识与教师所展现出来的真实景象不相匹配的时候,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慎重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就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因为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不相交叉,学生知之甚少,这时使用一些多媒体资源来介绍文中的景物特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二)游记写作教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在学习完单元课文以后,有一个游记写作的专题训练,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游记知识。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初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单元中游记文章的影响,去模仿其中的写作手法。模仿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游记写作,但是单元中一些游记的写作手法并不适合学生,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作者的写作手法很新奇,这是基于作者本身的创作能力和丰富的写作经验,而且作者对于丽江的了解非常深厚,学生贸然模仿,会让自己的文章变得不伦不类。教师要适当地引导,让学生练好基本功。
四、结语
游记教学的重难点设置要立足于文章本身,一方面要体现出文章的景物描写、作者的语言特色,另一方面要体现出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在实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认清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去“标新立异”,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