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理念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8徐慧
徐 慧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环保时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争议的话题。快时尚带来了与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需求,消费者的行为成为推动快速时尚的主要动力,它激励了大型零售制造商尽可能地创造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间接提高服装订单的生产能力。消费者在不断推陈出新的潮流和趋势的强大攻击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支持着快时尚品牌不断生产廉价的新产品,这个不可阻挡的过程导致了低成本的服装堆积如山,大量等着填埋又不可降解的库存变成了垃圾。随着低碳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深入推广与变革,快速时尚产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这是一项革命性的举措,其最终解决方案在于减少社会对无休止消费的痴迷。因此,改革的着力点应落在如何培养人们对低碳环保的时尚理念的接受、贯彻与实施。作为人才培养和探索研究的前沿机构、创意孵化的基地、设计师的摇篮,高校必须承担起低碳环保理念的推广普及和教学实践研究。
1 缘起与发展:低碳环保与服装设计教育的结合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国外顶尖的设计学院已将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纳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伦敦服装学院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时尚设计中心(Centre for Sustainable Fashion),并在伦敦服装学院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中将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作为未来设计的主导方向和相关课程内容设置的指导原则。伦敦艺术大学与Kering(开云)集团公司共同设立了Kering(开云)基金,向一些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精英推荐学生创作的低碳环保时尚产品。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从 2015 年开始,举办了各种相关的设计活动,例如Green Week(绿色星期)。英国金斯顿大学的艺术学院于2015年设置了 Sustainable Design MA(可持续性发展设计硕士研究生)课程。
加州艺术学院时装设计专业的首席教授Lynda Grose(琳达·格罗斯)自1990 年以来一直从事低碳环保设计方面的工作,并在 21 世纪初将环保设计带入了时装设计专业。美国服装设计的顶级学府帕森斯学院在 2013 年秋季推出了一个面向新生的环保类课程,教授大一新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目前,帕森斯学院提供了由Timo Rissanen(迪莫·里萨宁)教授提出并发展的极具特色的零废弃时尚课程,并且还在努力增加此类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在开设课程的同时,这些实践者们也进行了对应研究,并撰写了众多的专著和论文,从不同的视角剖析了现代社会纺织服装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种思考和可行性解决方案。
2015 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代表中国对《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了郑重承诺。该议程共有17 个目标,第12 个目标就是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方式。而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通过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为统领的构建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绿色的开发和绿色的消费变成这几年的热门话题,低碳环保的理念开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但是较之国外,国内高等院校对低碳环保时尚的设计关注度较低,此类设计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推广尚属起步阶段,仅有一些偶发性的设计大赛和非官方的组织机构在缓慢地推动着低碳环保时尚的教育进程。
2 拓展与实践:低碳环保服装设计的应用
笔者通过三年多低碳环保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结合国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总结出四种服装设计创意思维的拓展方式。
2.1 零废弃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
成衣在整个制作工艺流程中会有裁片这个部分。根据不同的款式会有大量不规则的碎布从裁床上被裁下来并被丢弃,这些碎料被称为边角料。边角料的数量在纺织废料中占比非常大,绝大部分的边角料会作为垃圾填埋或焚烧,也有少部分会被专业的机构回收并再织造成纺织品,还更少的部分会被二次利用。总体来说,从裁剪这个环节出来的废弃裁片低碳环保的可持续程度非常低。
“零废弃”这一设计方法最早出现在 80 年代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的设计作品上。而美国帕森斯学院的教授Timo Rissanen 则持续研究“零废弃”在结构设计上的拓展方式,并且将其融入服装设计课程,总结成权威著作。他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该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和创作。与此同时,很多此类的创意广泛地呈现在国外的各种社交媒体上,Pinterest、Instagram、Facebook 等等。
如果要生产一种不产生边角料的服装,其实方法有多种,比如编织,即把面料抽成条来进行编织,或者是运用合适的结构设计来制作出没有边角料的纸样。但前者的实操性并不是很强;后者的发展空间相对来说更广。零废料的结构设计必须遵循所采用的面料的幅宽和特性,此类特殊的纸样可以从逆反两个方向来进行拓展:一种是基于样版的拓展,从样版的设计入手来拓展服装的款式;另一种则是从服装款式出发,先做样板再来思考如何处理样板中的边角料:融入结构当中或者是对根据边角料的形态来再次修订结构。这两个方向都可以通过平面制版和立体制版两种方式来制作出零废弃的纸样。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没有边角料的平面制版的方式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根据面料的门幅和特性(弹力、张力、悬垂度等指标)来确定款式的内容,并首先从结构设计入手来进一步来拓展服装的样式与我们传统的设计稿在先、样版制作跟进的流程恰恰相反。笔者在实际教学探索过程中发现: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款式的设计能力明显高于结构设计的能力,很难通过结构设计来构建完整而且符合时尚需求的零废料款式。
2.2 升级再造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
从服装的生产端来看,裁床上剪裁下来的零碎料、小块的打样面料、面料公司的面料样板、瑕疵面料、卷轴尾端布等等都会变成纺织垃圾。由于此类纺织品废料的涵盖面非常广,因此通过升级再造的概念来再创造和再利用服装生产端的纺织废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升级再造的原料来自于生产终端的纺织废料,首先需要分析其材料的特质,如性能、品质和形态等方面的内容,再来确定适用的产品类别和生产工艺,最后根据不同的材料提供不同的创意和设计。此类材料有很多既定问题,因此在整个设计创作过程中设计师会遭遇很多壁垒,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升级再造”手法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比利时的先锋设计师同名品牌Maison Martin Magiella 在2014 年的高级定制上就运用了这种手法。在低碳环保的服装设计领域中,“升级再造”也是被运用得最为商业化的一种手段。主打环保理念的服装品牌 Reformation 就是其中一位,他从那些订单过多的时装公司手中拯救了库存面料和服装,运用废弃的材料创造出性感、精致带有复古风格的服饰品。
显然,在服装设计课堂教学中引入该理念对于学生拓展创意思维似乎设置了各种局限性,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创意拓展的过程,其实是非常现实且实用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多次带学生深入服装工厂,收集边角余料,然后再指导他们逐一完成新的作品。整个“升级再造”设计拓展的过程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设计训练,在高年级的设计实训课程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3 循环利用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
从消费端来看,快时尚带来的快速消费让服饰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更替,从而导致大量过剩产品在销售季后变成了堆积如山的库存。
针对此类纺织品废料,“循环利用”的策略将大有可为。“循环利用”这一策略是从 Recycling发展出来的。Recycling 是指将废弃材料转化为新的材料和物体的过程,是“传统”垃圾处理的替代品,可以节省材料、节能减排。
解构和重组是当下运用较多的一种再造手法,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对结构的破坏与重组。在创作实践中,解构后的重组可以分化为保留原始的解构细节或者不保留原始的结构细节两个方向,不同的方向都可以创作出极具创意的作品。对于二手服装或者是有瑕疵的库存,前期的分析尤为重要,例如,如何规避或者是运用服装的破损和瑕疵。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创意上的表现度较高,而对于服装成品的商业度的关注较低。如何让最后的成品不再停留在一个环保创意上,而是一件实实在在可以再次进入消费流通的成熟的产品,这是实践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需要更加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2.4 一衣多穿的构想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
一衣多穿强调的是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实现单一服装产品的多种款式,多品类或者多功能的呈现。从低碳环保的视角来看,这种设计在增强了服装的设计和功能性的同时提高了服装利用率。国内知名的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例外、素然等都持续推出了此类概念的服装单品,美国的时尚休闲品牌DKNY 更是用Cozy 这个系列把这种设计理念推到了极致,用一个单品穿出 12 种不同的款式。通过对大量的一衣多穿服装设计的研究,笔者认为现在使用比较广泛的方式有:通过纯粹的结构设计来构建;通过色彩配合结构来构建,例如正反两面不同颜色的夹克,通过材料的延展性来构建,如用弹力材料或者有褶皱肌理可以延展的材料结合适合变换的结构;以及通过款式细节的结构变化来产生不同的着装效果的方式。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通常重款式设计创意,轻结构设计训练,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往往匹配度不高,这导致一衣多穿的设计创作难度大大增加。通过分析几个年级设计训练的成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借助辅料或高延展性材质让服装的结构呈现功能性变化,以此来弥补他们结构创作能力的欠缺。从设计创意训练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理念的植入让学生在设计款式的同时,采用不断的动手实践去验证款式结构的可行性,并在不断地修订和调整中继续创作。课堂教学证明,这种有机的创意实践过程能发掘学生更多的创意。
3 总结与展望:低碳环保服装设计的未来走向
笔者认为,未来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一些设计理念推广和设计手法的应用上,应更多关注服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师需要厘清所设计的产品从最初的原材料生产到产品的设计、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以及废弃后的处理方式,在设计之初就将产品整个“生命”循环过程中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都纳入到创作的考量标准中来。因此,让学生深入了解服装产品的整个原材料生产、设计、成品制造、运输及使用和废弃的周期,以及各个周期中低碳环保的壁垒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整个纺织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哪些环节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让这些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如何让一个产品在整个循环中可以最后闭环或者是降解?这些都是在设计之初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未来的服装设计师,学生如果在学习阶段就能对时尚产品的循环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及对于设计的产品从使用到最后的回收有着全方位的考量,那么在他们成为一个设计师之前就能构建社会责任感和设计师的良知,并且带着这种良知去逐步改变设计策略,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并且,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将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大学课堂教学中,并围绕本学科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构建新的适应当下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不言而喻。
4 结 语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低碳环保”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术语。但是,这个概念要真正深入人心仍需时日。因此,如何在服装设计教育体系中融入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对树立服装从业者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间接影响甚至改变国民的服装消费观,从而呼应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