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农业新闻策划的创新和实践探析

2020-01-08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长江日报大讲堂党报

邵 澜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 武汉 430000)

1 让“大讲堂”替代传统的文字宣传

将传统的农业新闻文字宣传,改为一场场生动的大讲堂,并配以视频直播,效果如何?

2018年6月开始,长江日报曾经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名专栏“市民大讲堂”,在“三农”宣传上找到了新的亮点——“乡村振兴——武汉‘三乡工程’大讲堂”创新而出。

近年来,武汉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为抓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天星村、杜堂村、胜天村、小朱湾、丰乐村等一批村庄抢抓历史机遇,昔日的旧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大讲堂决定每一场都带领市民、家庭、行业群体,听、学、游、玩、感,体会“三乡工程”建设下的热火朝天的新农村。

大讲堂以“市民之家”为主会场,以“新农村”分会场,通过主、分会场,贴近市民-连接新农村,发现并寻找武汉乡村振兴新做法、新亮点、新典型。

大讲堂活动主题兼顾“话题性”和“传播性”。按每月或一定时间段设置主题,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层面为中心,结合武汉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等本土特色拟定。

讲堂活动既动情又亲民,增强了传播性。大讲堂,既是能人、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登上全市大讲台当主角,与市民分享武汉乡村振兴奋斗中的人生精彩感动,又是新农村展现新魅力,以各具特色的崛起风格,与市民、家庭、各行业群体深入互动的导航器。

每场大讲堂活动的设置,第一要“讲”好“三农”故事,第二将根据当月(季)时节特色设置活动环节。如暑期,加入家庭亲子特色、田间地头科学课、社会实践等环节,根据新农村建设特色,设置互动性活动。同时,每次活动在长江日报以活动前征集+活动后新闻宣传的形式进行报道,武汉晚报、武汉晨报联合参与报道,每场活动确保有网络直播,长江日报新媒体矩阵全程跟踪报道。与此同时,大讲堂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那些自带流量的名人、名企,选择让乡村人在自己的家门口来讲。

普通话说得不好?企业还在成长期?不懂得煽情和豪言壮语?这些都没有关系,只有一个要求:原汁原味地反映乡村的新变化、乡村人奋斗的真实状态。因为和功成名就之后的万人敬仰相比,现在默默无闻辛苦耕耘的乡村人,更值得大家投入致敬的目光。

活动举办一年多来,16场活动,场场参与人员爆满。经过探索,记者们发现,听、学、游、玩,最能充分感受武汉城市后花园的新变化。

听听大学生创客的新故事、了解乡村创业者的真实想法、看到新型龙头企业的新发展,实地考察选择自己喜欢的新乡村,为闲暇、养老的时光多一份寄托。

一年多来,上千名市民、大学生一起相聚在乡村,现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尤其是全国党报武汉“三乡工程”走访团期间,通过推广,让全国网友通过直播看到了武汉乡村新变化。在乡村,看到了“三农”人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也看到,因为更多人的坚守,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武汉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通过活动,让新闻立体起来了,一起感受到了武汉乡村的“富村”新成就、“山居者”的丰收喜悦,大家在乡村中找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借助兄弟媒体传播武汉乡村建设成就

党报宣传需要扩充影响力,需要团结更多的党报,需要“联盟思维”。通过联系更多的党报,让传播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

2018年底,在接到宣传任务后,长江日报迅速行动,决定开展一次大型创新采访行动。

如何将武汉乡村振兴好声音传递到大江南北,同时,也希望全国各地来一次面对面的乡村振兴经验交流。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激发这样一场全国的采访行动。长江日报的呼声,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引来了全国11家党报的回应。全国知名党报“三乡工程”走访团因此正式启程。

其实早在2017年以来,武汉以“三乡工程”促进乡村振兴,通过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发展建设了一批民宿村、回归创业型园区及全产业链乡村产业综合体等,促进农村农业发展,这些新做法新探索也曾引发了全国媒体强力关注。

参加本次走访团的党报成员共有11家,在为期2d的走访时间内,走访团先后考察全国文明村镇、武汉美丽乡村建设样本小朱湾;前往蔡甸区大集街天星村,看“网红小镇”——花博汇是怎样炼成的;在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听取在回乡能人带领下,空闲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的真实经历;前往新洲区靠山小镇,调研武汉市民下乡创客第一村,和农业创客们一起交流感想。

“‘三乡工程’既是探索武汉城乡融合的新路径,也为全国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10月25-26日,全国知名党报“三乡工程”走访团活动在汉拉开帷幕后,来自北京日报、安徽日报、贵州日报、沈阳日报、成都日报、南京日报、西安日报、郑州日报、南宁日报、贵阳日报、昆明日报等11家党报的嘉宾代表,先后走访了江夏、蔡甸、黄陂、新洲等5个“三乡工程”示范点。

通过走访,“农民变员工、农田变花园、农村变景区”的武汉新乡村画卷,给走访团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活动结束后,长江日报率先报道了走访团以及全国知名党报乡村振兴传播联盟在汉成立的消息。随后连续数天时间,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城市党报,先后在重要版面,以半版报道呈现武汉的乡村振兴经验。

武汉以“三乡工程”为重要抓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实践经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10月30日,成都日报和南宁日报在重要版面,分别从“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3个方面,报道了在“三乡工程”政策引领下,江夏小朱湾、黄陂杜堂村、蔡甸天星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故事,展现武汉乡村振兴成果。10月31日,贵州日报从交流乡村振兴经验的角度,展现了此次活动的成果。成都日报长年深耕农业一线的记者杨春华在走访时表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使命是重树对农业的信心,其实就是2个字——人气。武汉提出的“三乡工程”,解决了这一最关键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的“三乡工程”,可让更多的城市和乡村借鉴。政策创新点燃乡村振兴之路。

11月1日,沈阳日报、南京日报、西安日报、郑州日报4家城市党报,同日用半版篇幅详细报道了乡村振兴中的武汉实践。通过走访调研和座谈,沈阳日报评论部主任黄志勇对武汉“三乡工程”建设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他说,政府部门黄金20条、钻石10条等政策的出台,是建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尊重和保护基层的首创精神和创新活力的体现;“三乡工程”已经是实实在在地发挥效应,为农村引来资本、人才、项目,不仅让古老的村庄有了漂漂亮亮的外观,而且还能把年轻人、能人这些最重要的要素吸引回来,给乡村注入鲜活的血脉;看到了基层在具体运作中的智慧和务实作风,让政府的惠农政策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农民身上,广大农民能够充分地享受到政策红利。

11月2日,贵阳日报和昆明日报又以半版篇幅报道,呈现了武汉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11月6日,安徽日报点赞“三乡工程”唤醒“沉睡的乡村”。

这场活动,不仅让全国11所城市认识了武汉乡村,也通过其他媒体的报道,让武汉乡村重新认识了自己,并详细深入了解到了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

活动还搭建起了全国党报乡村振兴交流平台——建立了全国党报乡村振兴传播联盟,扩充了武汉乡村振兴视野,为新闻走出去做好准备,并计划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相关活动评选和企业对接活动,将武汉“三农”好声音传递到全国。

3 巧用“互联网+”助推扶贫产业发展

农产品销售一直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长江日报结合武汉产业特点,创新推出“码上购”活动,将新闻和活动进行有效衔接,助推农产品上行。将扶贫村的产品聚集起来,组合成各种形式多样的爱心礼包,在年末的时候推出,同时,又开辟了扫码购物的新传播战场,每期一篇新闻宣传,附上产品购买链接,方便了读者,即买即下单,实现了新闻和宣传的快速转接。

同时,通过对农企、乡村美食节、农博会等市场客户进行认真分析,以生态农业品牌企业和地方特产为突破口,和省内地市州探索合作之路。

2019年春节期间,长江日报创新推出的爱心礼包活动,让不少农村产品找到了新出路,也为城市单位架起了爱心桥——通过购买优质农产品,参与到爱心扶贫的活动中。

通过举办这一系列活动,把全国高精尖的农业科技和先进理念引进到武汉中来,把武汉的新探索新作为传播出去。把一颗颗稻种,植入到了武汉乡村的土壤中,并见证了它从播种到发芽、出苗、插秧、抽穗、结谷等过程。

长江日报通过新闻+活动,坚持做农业行业变化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架起了一座城市和乡村、市民与村民互动互通的桥梁,并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优势,深挖乡村中市民感兴趣的信息,服务市民、助力乡村。此举不仅帮助了有困难的村民,也让广大市民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更让党报的传播更有力度,从而实现了三赢。

猜你喜欢

长江日报大讲堂党报
瞎闹腾大讲堂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独特视角诠释改革开放40年变化——以《长江日报》“回望为了奋进”报道为例
“别样”履职大讲堂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地方媒体参与国家叙事大有可为——长江日报讲中国故事力作频出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