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
2020-01-08王丹
王 丹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在我国的教育培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就要求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会简单的单词短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通过英语传播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走出国门。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大多以培养技术性实用人才为目标,因此,课程设置方面重点更多的放在了专业技能的课程方面,往往忽视了英语等基础学科。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们更多注重的只是英语的读写能力,重点是单词短语和语法之类基础方面的学习,很少有涉及到相关文化的教学。高职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西方文化,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基本上是没有的。大多数教师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英语背景、锻炼学生们的英语思维和运用能力,却忽视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西方的盲目崇拜。[1]英语的使用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日常问候等,并没有办法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更达不到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
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仍是普通本科的英语教材。教材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涉及少之又少,使得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文化导入失衡。例如《新编大学英语》这套英语教材中,全套4册图书中只有6个单元涉及到了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内容。英语教材过于西方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再加上高职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欠缺,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英语的学习与传播弱化严重。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特殊的名片,更是文化自信的来源。高职教育既承担着教育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责任,也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传播西方价值观的影片、书籍等几乎触手可及。[2]然而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们只有做到了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趋势,也是为了丰富课程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不自觉的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进而会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从而不断的增加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同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作用就是交流沟通。世界各国之间只有不断的沟通,互相学习借鉴文化,才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国逐渐走向世界,逐渐被各国人民所了解。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为世界文化的互动做出积极的贡献。
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3.1 课堂内容
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学习其实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高职英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词汇、语法和西方文化,也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这对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变革与创新是有重要影响的。例如,我们可以将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引入到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当中。引入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使学生们对于中国的节日有所了解,而不是只知道国外的圣诞节、万圣节等。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融入,在学习英语技能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除了传统节日外,名人大家的著作、思想等也可以引入到英语课堂中。孔子的思想流传至今,《论语》更是朗朗上口。将《论语》用来高职公共英语的阅读材料,也能够让同学们对英语这种语言有一种熟悉和亲切感,这也是将中国古典名著翻译成为英语阅读材料的优势所在。[3]高职院校的学生们英语学习状况普遍不够理想,因此,在阅读材料的选取和教学模式上要注意符合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范围。
高职院校本身也要注重自身的特色,可以根据现有能力水平设计校本课程,融合技能、应用、文化等形成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可以开设旅游英语、管理学英语、京剧英语等指向性强的英语课程。[4]例如,通过旅游英语的学习,高职学生们可以运用英语流利的向外国友人介绍风景名胜、介绍人文情怀,可以准确表达出中国的历史文化;京剧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向外国友人介绍并宣传我国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也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途径之一。
3.2 教师素养
高职英语的教学不仅是在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在学一种文化教育。高职英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树立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观念,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在此基础上,高职英语教师要在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深入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要有意识的将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融入到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英语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多了,学生们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高职英语教师才能够成为学生文化教学的领路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全面的认识。高职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需要兼顾高职英语本身的学习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对在职教师设定相应的教学考核标准,这样可以促使英语教师们更积极主动的在课堂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元素。高职英语教师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首先要明确英语学科和学生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科学、合理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动态教学的过程当中。
3.3 教材编写
高职英语教材中,语言方面的学习内容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了,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也比较充足。但是,就文化交流这一目标来说,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本民族文化的输出。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习接受了新的语言,也方便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树立。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编写要十分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摄入,可以增加优秀的中国经典文学著作,或是国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介绍和评价。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也要注重实用性和职业对口。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产学研相结合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注重学生们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也要与之教学目标相统一。在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一线英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员在确保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进行优化创新,多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训环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只注重书面成绩,要侧重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对于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可以设定情景,让学生们进行场景状况的情景练习,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真正的会应用了,才是学会了。
当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当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弱,因此,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应该创造第二课堂,形成延续性的学习。例如开设相关公众号或网站,推送英文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比如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介绍、著名旅游景点等,方便学生们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创立社团组织,举办相关竞赛活动等,比如英语短剧表演、传统知识问答竞赛等,运用多种途径和媒介,营造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中华传统文化从汉语走向英语,从课堂走向生活,进而增强高职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树立高职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驾驭体质的不断改革,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已经成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高职英语教师要肩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做到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