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现实意义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民本李世民唐太宗

(怀化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8)

历史是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李世民的治国之道固然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但仍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如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的共产党人,应当以史为鉴、以史资政,以超越前贤的勇气,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果进行了解,还需要对唐太宗文本和相关的研究书籍和论文整理和提炼。

1 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主要做法

“贞观之治”是历史学家对唐太宗政绩的美称。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627—649)。太宗君臣以隋亡为鉴,孜孜求治,注意纳谏,继续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修订律令,改善吏治,减轻赋役,使得唐朝经济复苏,人口增加,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地位不可否认,对今天的中国政治改革和建设全面深化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和意义。我们应当以史为鉴、以超越历代前贤的强大勇气,肩负起历史使命。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带领着他的政治团队共同开辟这个空前的大唐盛世繁华。

贞观年间,清明政治,经济迅速复苏,文化繁荣。唐太宗李世民继承其父的尊祖崇道的思想作为基本国策,进一步的对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加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将其发扬光大,道家的思想以及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始终贯彻其中。唐太宗举贤任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儒家的民本思想在他的手中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体现。注重民生,积极的抑制土地的兼并,休养生息,在前朝的影响下并进一步地完善了科举制度,尖锐的政治和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向前发展。

1.1 以民为本

唐太宗李世民总结隋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充分的认识到了人民和群众在其历史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贞观初年,唐太宗与其左右曰:“为君之道,必先存于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朕每思此,不敢纵逸。”唐太宗对君民之间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且深刻的见解,这不单单是一个政策或一个普通的政治主张,更是可以上升成为一个哲学命题。他从不轻易征发徭役。并下令合并州县,革除了“吏多民少”的弊端,有效减轻社会劳苦大众的经济负担。在中国历史的泛泛思想江河中不乏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家,但像唐太宗那样,坚持把思想贯彻深入到自己的思想和政治实践中。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可以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无疑是民本思想的发展和政治实践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典范。

1.2 选贤任能

唐太宗知人善任,选贤任能,不问其出身贵贱,从各不同阶层政治人士中选拔网罗许多卓越的军事政治管理人才、这些受到任用的才人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臣。唐太宗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严格地遵循德才兼备的选拔原则。只有任用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成功地实现一个天下太平的大治,他求贤若渴,曾多次颁发了求贤的诏令,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时代的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慧和智谋,为“贞观之治”的盛世政治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君臣契合,义均一体,才使他得以成功创造和建设出这样一个富有强大政治生命力的朝气蓬勃的新王朝。他创造性的提出君臣“共为治”的理念和思想,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为开明正确的国家政策制定和贯彻实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唐太宗心胸宽广,虚怀若谷,善于选才用人和听取臣子建议,这不仅仅是贞观之治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实行贞观之治的重要精神表现之一。

1.3 廉政治吏

唐太宗非常的注重地方官吏的清正廉洁,积极倡导和完善地方吏治。曾经下命裁撤大量多余不作为的官员,派地方官巡察全国,考察其吏治;又亲自派遣了都督、刺史等地方官,监督和管理地方各级官员的政务。在唐太宗的领导和统治下,皇帝亲身为清廉作为了表率,中央各级官员一心为公,地方各级官员恪尽职守,滥用职权和贪污纳腐的现象几乎下降到了中国政治历史上的一个最低点。更难为可贵的是:并不是通过设立残酷的刑罚制度来震慑贪污腐败,而是以身示范,制定了一套在当时最为科学的反腐体制。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贪官污吏无所遁形。这样的政治手段比事后的武力打击,更能从根上铲除腐败。唐太宗在位期间不断完善了隋制,在行政和中央集权方面延续了前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政事堂,有利于广泛地集中官员的政治才能和决策建议。为了增强其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三省之间互相监督。地方上沿用了隋代的郡县制,这些体制和措施不单单极大地提高了其行政效率,更有效的扩大了李唐王朝统治的范围和基础。进一步巩固了李唐王朝的统治地位。

2 李世民治国策略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正是这些治国策略的灵活运用,唐太宗李世民拉开了一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时代的序幕。他是中国历史上千古名君的典范,贞观之治更是传诵千古的封建时代的顶峰。其朴素的民本思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是中国古代最清楚的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作用的君王,并且把其贯彻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由于他十分重视制度建设,贞观时期,建立了一套巩固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管理、民族关系、外交的全方位的制度,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发展注入了绵绵不断的活力,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纵然贞观之治如此成功,但是唐太宗封建统治者的身份让他的的民本治国思想不可避免的明显地带有统治阶级和社会时代的局限性,虽然重视人民的历史作用,但是人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与民主,唐太宗李世民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的专制统治。其制定的法律制度税收制度是他压迫剥削人民群众的工具。我们也不应该能够过分的去轻视和苛求于前人,要具体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现代的国家政治治理实际上就是对过去的民本思想精华部分的继承和重新发展,它与我们过去的民本思想有相似或很大的相通之处。

3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现代社会意义

正是这样的治国之策,开辟了大唐的恢弘气象。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3.1 要正确认识人民的力量

唐太宗充分的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正是人民这一片江河才能载着君王这一叶小舟平稳向前。其朴素的民本的思想甚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坚定目标信念积极的向人民群众靠拢,坚定不移的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相信群众,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民情怀,就是对人民群众力量新的认识的本质体现。新时期我们必须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我国治理体系的改革。只有人才强国,科技教育充分的发展才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措施。在全面推进和深化治理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只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积极的向社会人民和群众力量靠拢。

3.2 要注重人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注重人才培养是唐朝繁盛的又一个关键点,唐太宗大力推动科举制度完善,从民间提取了一大批人才。人才兴国至关重要,他们积极讨论政治献言建策,这个时代的制度基本上达到了封建社会所能够出现的民主的顶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其中的各项重要决议与贞观之治的思想和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次具有历史性的会议中;我们继续的推进和坚持全面的依法治国,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国家。打造一个精英政府。全国一心,充分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集中力量为民办大事的作用和优势。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始终立足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不断地保障和促进改善了民生、增进了人民的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高度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培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3.3 要重视廉洁政府的建设

唐太宗时期积极构建清正廉洁政府建设,政治清明在历朝历代皇帝中都较为罕见。当前我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反腐斗争的第一条现实政治要求。长期以来我党一直都保持着对反腐败保持高压的态势。逐步地探索和提出新的时期加强各级政府文化廉政建设的新发展路子。建立和完善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治理的体系,全面地推进依法治国。每个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人员更应该自觉做到全心全意的依靠人民以良好的自身政治形象和品德去感召人民群众,用先进的文化、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的作用和影响力,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廉政建设的质量和层次,从而彻底构筑和建立起反腐倡廉坚不可摧的一道道防线。

4 结论

古之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我们在研究和借鉴唐太宗的治国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具体对问题的具体分析,不可一味地照抄或者照搬,而要以时间、地点和人为中心转移,灵活地去研究和借鉴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我们不仅要继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还要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更要与当今中国决胜全面建成现代化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完美的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民本李世民唐太宗
李世民的苦心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唐太宗是被骗死的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以诚相待
唐太宗用人之道探究
李世民军事谋略思想反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