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力资本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智力资本企业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0 引言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在工业生产的重要性,之前依赖土地和财务资源的传统的生产方式渐渐落后,人才和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并且逐渐超过传统的物质资本。重视人才和知识的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也更加占据优势,国外的苹果、微软、谷歌以及国内以互联网三大巨头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还有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华为等企业的发展势头都十分良好。大家把这种重视人才和知识,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形态称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和逐渐发展,在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会计学科,使只重视物质资本的“资本基本主义”会计理论面临了严峻挑战,人们开始探索除增加物质投资以外的其他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认识到人才和技术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因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洲的很多国家,先后有多家公司进行了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实践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较成功的案例为瑞典公司 Skandia对智力资本的管理。Skandia公司的是瑞典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主营业务为保险和金融,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公司的领导者就意识到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服务行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该公司于1991年正式开始智力资本的管理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业绩不断提升。国际上对智力资本开始重视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已经有一段时间,目前国内外的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着眼于当下,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智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且超过一些老牌工业企业。在德国,制作企业管理软件的SAP公司市值已超过存续已久的西门子公司;在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已经超过老牌企业通用公司,一个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放在仓库和货架上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智力资本越来越重要,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重视智力资本息息相关。虽然国际上对智力资本的研究开始很早,也有许多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对企业的智力资本进行管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依然有众多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不够,盲目的对物质资本进行扩张却不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的发展也停滞不前。通过对智力资本与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研究,可以让企业管理层更加重视智力资本的作用,认识到智力资本才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利用智力资本为实际的社会生产服务。通过此类研究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智力资本在企业日常生产中的重要性,对企业的智力资本进行提升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

1 智力资本的研究

1.1 智力资本概念界定

在加尔布雷格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之前,人力资本是学者们认为除去物质资本最重要的因素。这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促进企业进步的内在动力,土地和物质资源只是企业生产的生产要素而已,只有通过人的劳动作用于这些物质资源才能够创造价值,人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

Stewart(1994)指出智力资产是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他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的员工的技能和所掌握的知识的综合,他的观点的创新之处在于他认为智力资本并不仅仅只是人力资本的延伸。员工的知识和技能、顾客的满意程度、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等方面都体现着智力资本。他的贡献在于将大家一直忽略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智力资本再一次提出来让企业和社会多加重视,另一个贡献则是第一次给出了明确的智力资本的定义。

Edvinsson和Sullivan(1996)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是多种资本的共同产物;Sveiby(1997)则认为,智力资本是以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是以企业的知识为基础的,是支撑企业经济增长和不断发展的核心能力。还有学者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基础的权益”,在国内,针对智力资本的概念问题也有很多争议,袁丽(2000)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额,是企业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并且能够为被企业利用并且实现一定的价值增值。刘炳瑛(2001)受马克思资本定义的影响较大,认为智力资本是蕴藏在知识中的,以知识的形态存在和运动,能够给商品带来增值的资本。刘超(2008)将智力资本分为六个部分,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顾客资本、战略和创新资本,还包含企业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方面,如顾客资本、关系资本、流程资本等。

本文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系统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资源,它是企业人力、内在组织结构、对外企业形象等的综合反映。

虽然国际上对智力资本的定义不能达成一致,但是大家对智力资本在企业运行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都比较认可。都认为智力资本不仅仅对企业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对整个市场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智力资本的构成

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其不易定义的属性也导致学者对其构成的争论不断。不同的学者对智力资本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国内外对智力资本构成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Edvinsson和Sullivan(1996)的“H-S”结构。他们认为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耦合构成了智力资本。

Sveiby(1997)提出三分法即的“E-I-E”结构。认为智力资本是由员工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构成。这种观点既包含了企业内部的因素也包含了企业外部因素。

Stewart(1997)的H-S-C结构。他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三部分。这种对智力资本维度的划分,既包含了企业内部的因素如员工技能和潜力、企业的组织构造的完善程度,也包含了外界对企业的评价如顾客的忠实度、企业的商誉等。

除了以上对于智力资本构成的看法外还有安妮·布鲁金(AnnieBrooking)(1997)的“M-H-I-I”的结构,将智力资本分为四个部分,即市场资本、人才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还有一些学者采用更细的划分方法,将智力资本进一步划分为财务、顾客、流程、更新和发展、人力资源五个方面。

2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持续成长能力应该是企业规模体量的不断增大和企业内部结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双向过程同时还包括企业对整体市场环境的适应过程。郭蕊(2005)按照企业的发展状态和成长趋势将企业分为四类,一是成长性和持续性都非常差的企业,这种企业在创立的初期就被市场淘汰;二是存续时间很长但是没什么成长性的企业,如中国的很多老字号企业,存续的时间很长但是一直都不能发展壮大;三是成长很快,但是在市场中存在时间很短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在短时间内发展很快,但是由于有些原因很快就退出市场;四是可持续成长企业,也就是说企业的存在的时间长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也是我们研究可持续成长能力的主要观察对象。

国内外针对企业的可持续成长的衡量指标有很多不同的看法,Delmar(1998)等对认为企业的资产总额、员工人数、企业产品所占用的市场份额、商品产出量、利润和营业收入等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由斯特恩·斯图尔特(1999)建立的用来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常用方法之一的经济附加值指标也可以很好的来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国内学者郭蕊(2005)等认为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可以概括为三个特征即成长性、持续性和创新性。并将可持续成长能力分为社会环境、产业、技术、制度、财务五个维度。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各个维度上都实现进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包括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还包括企业对社会、环境等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饶扬德(2009)则认为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可以由内到外分解为市场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他认为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其所有的市场资源,并且在利用的同时创造一定的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并且优化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就可以很好的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

3 结论

在市场环境中,由于智力资本的不易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并不能很好的地反映,企业想要提高自己的规模并且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就会不断地增加企业的物质资本。智力资本在报表中没有明确展示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也不代表它不重要。相反智力资本才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在智力资本的管理中要多重视人才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从而为企业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智慧、学到更多的技能。在增强人力资本方面,企业需要多加引进先进人才,并利用先进人才的优势对企业员工起到培训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多组织集体学习并积极派遣企业员工对外交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与外界沟通交流,才能培养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增强结构资本方面,企业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传递积极的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构造,提高上下层的沟通效率,促进企业的结构升级。

猜你喜欢

智力资本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智力闯关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