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宜昌市农资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2020-01-08郑金武刘育清许国建路冰斌

湖北植保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资肥料疫情

郑金武 刘育清 许国建 路冰斌

(1.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湖北宜昌 443000; 2.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湖北武汉 430070)

2019年12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期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对为农业三个安全保驾护航的综合执法机构和从事三农服务的农资行业来说,同样是一次大考,各行业要处近谋远。

1 疫情对宜昌市农资行业的影响

2019年,氮肥、磷肥、钾肥等基础原料价格低迷,农药大部分原药价格下滑,农机行业也处在下行通道中,直接导致农资企业原料储存不足。并且由于2020年春节较早,绝大部分农资企业都将生产安排在春节之后。受疫情影响,原材料进货、员工复工、交通运输等都受到较大影响,农资企业生产能力下降的趋势明显。

1.1 肥料企业

肥料企业全部复产用了30d时间,全市30多家肥料生产企业疫情期间未停产的只有2家、占6.7%,即湖北三宁化工日产7 000t,华强化工日产量3 870t(复合肥3 000t、碳铵520t、尿素350t);3月初先后复工复产的肥料生产企业9家、占30%;3月上旬湖北美洋、赤诚生物、鸿亿肥业、楚农肥业、金鹏烟叶、迪士科肥业6家(占20%)企业部分复产;到3月底全市肥料企业全部复产。

1.2 饲料企业

2月中旬最先放开饲料企业复工,全市31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用了45d,3月6日前9家生产猪饲料、8家生产饲料添加剂企业复工,日产能2 000多t;余下的12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3月底前陆续复产。

1.3 种子企业

宜昌市有1家玉米种子生产企业——湖北康农种业,生产的季节性强,该企业2月17日复产,日产能100t,3月初降到20t。

1.4 农药企业

兴发集团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复产一波三折,2月上旬复工后因园区疫情防控需要,2月21日停产,3月初再次复产,日产量300t。生产卫生气雾剂的宜昌宝世3月上旬产能恢复30%,3月底满负荷生产。

2 农资行业监管执法面临四大风险考验

2.1 假冒伪劣农资概率增加的风险

农药有数量缺口,种子、肥料有结构性缺口,农户选择余地减少;农资“点对点”配送,有的还是几级配送,农资进村到店入户有时间差;近60d农资门店不开门营业,农资配送过程半封闭进行,有的地方执法机构对配送产品尽管采取了线上备案审查,不诚信的企业不会把问题产品上传审查。不法经销商铤而走险,侵害农民利益等事件已经抬头,有假冒伪劣农资概率增加风险。

2.2 监管的盲点空白点增加的风险

到处封路设卡,执法检查难于下沉;一些村级综合服务部成为农资销售的主阵地,一段时间外面农资进不去,村里的农户出不来,农民急需农资就在村综合服务部购买;目前市场检查实现全覆盖难度很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偏远乡村、口子镇等监管空白地带仍然存在。

2.3 农资质量和田间纠纷增加的风险

农资品种多、既有商品名又通用名,线上推介和订购,不能实体店看货选购,有时存在配送不精准;农资配送企业有的没有做到票货同行,有的票是一个配送点总票,没有做到一户一票,农资如何使用既没有书面告知也没有一对一当面告知,经销商销售台账也是事后补记,以上现象都埋下隐患,增加纠纷风险。

2.4 履职尽责认识缺位工作追责的风险

党中央、国务院对抓好今年春季农业生产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专门就春季农业生产作出指示和批示,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召开春季农业生产视频会进行动员部署。2020年春季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比以往更加复杂、艰巨,农资打假保春耕任务多,担子重,矛盾和问题交织。如果不提高政治站位,针对性细化工作措施,还停留惯性思维,满足老套路,不守住底线,没有应对之策,履职尽责不到位就有被追责的风险。要有假冒伪劣农资概率增加、农资涨价幅度高、农资质量田间纠纷增加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3 特殊时期农资保供和监管工作

3.1 动态调查农资需求,适时针对性调度调剂

从2月17日~3月9日,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先后3次组织对全市农资需求、储备情况进行调查,总得来说数量上不存在大的缺口,存在少数蔬菜种子、杀菌类农药数量、结构性缺口。实践证明,正因为我市坚持适时动态调查,针对性调度调剂,补齐了缺口保障我市春耕农资供给。

3.1.1 引导推动市域生产企业与经销企业对接

2月中旬调查肥料缺口22.5万t,这与宜昌市肥料生产大市(近30家生产企业)不相适宜,执法支队及时对宜昌市12家大中型肥料生产企业调查摸底发现库存产品近30万t,且品类齐全,但经销环节统计市场占有率仅30%,把12家企业联系人、联系方式及产品通过农业信息网、农资保供群等进行推介,还“一对一”协调,推动市域生产企业与经销企业对接,改变经销企业盲目外调肥料的格局,3月9日统计市域肥料产品在我市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上,肥料缺口减少到不足3万t,都是品牌需求,及时支持服务经销企业外调补齐。

3.1.2 及时召回外地农资经销商盘活农膜库存

2月初调查统计时城区5家农膜批发企业业主因都是外地人,早已关门歇业回老家过节未统计其库存,反映全市农膜缺口360t。2月中旬针对我市农膜完全依靠山东等外省供货,又是目前急需农资的实际,派人到三峡物流园、金东山市场摸排农膜经销户信息后,分别电话联系得知其中2家经销商就库存500多t农膜,品类也全的情况后,想方设法与市区防控指挥部汇报沟通,把2家企业列入第二批全市农资配送保供企业,出具相关手续及时把2家企业负责人从外地召回,盘活近500t农膜库存。

3.1.3 服务指导农资批发企业外省调运急需农资产品

依靠我市农资批发企业供货渠道,积极联系协调外省农资生产企业调货,全程跟踪服务,通过汽车专运、火车货运、邮政物流等为我市调运急需农药近450多t、玉米蔬菜种子150多t、肥料5 000多t。

3.2 合理布局网点开展“点对点”农资配送

3.2.1 有序合理布局配送网点

面对疫情全市农业农村部门预见性强、主动担当,按照属地为主、分级有序的原则,基本在全市形成以市县级批发企业配送为主,辐射所有乡镇的网状塔型分布的农资配送网络。3月12日前后全市确定三级配送企业(门店)达633家、占全市农资经销企业(门店)2 500多家的25.3%。其中确定市级配送批发企业40家,县市区级配送店230家,镇级配送网点362家。3月20日,全市农资经销企业(门店)全面复工。截止3月31日,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资配送企业累计配送农资19.06万t,农资门店零售总量19.63万t,合计38.69万t,春耕所需农资基本进村入户。

3.2.2 推介五种农资配送方式

通过网站、媒体等载体推介无接触配送五种方式:一是企业分级配送。农资批发商对农资零售店配送,镇、村零售店向周边农户送货上门。二是点对点对接配送。农户、社员向村(合作社)提出购买需求,以村(合作社)为单位集中采购,农资企业送到村(合作社)、村组干部(合作社)分送到农户或分批安排农户领取;推荐农资经营者与村对接等经营模式;或把农资经营企业的销售品种、价格等信息归集,再以村(合作社)为单位发布信息并进行需求登记,之后由村(合作社)为单位统一购买并配送。三是近配送货上门。提倡农民选择就近农资店,电话、微信预定农资零售店送货上门。四是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提倡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推行网上订购、线下配送,“键对键”下单、“点对点”配送避免直接接触。五是联盟合作配送。鼓励农资经营者以联盟、合作等形式整合进销渠道,组成全品类农资供应集体,开展统一信息收集、组织货源及配送服务。

3.3 开展产品线上备案审核和农资市场检查

支队为保障春耕农资供应,及时下发《疫情防控期间农资企业复工复产及其防控措施指导意见》,实行市级保供企业配送情况日报告和全市周统计制度。为防止问题农资产品下田,实行农资保供企业配送前将所配送的农资产品进行线上备案审核,支队建立临时农资保供微信群,制定备案审核流程和产品备案表,明确3名执法人员分品种负责产品备案,要求配送企业将农资产品备案表及对应的实物照片线上上传支队相关审查人员审查,产品经形式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销售;县市区保供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大队线上审核。同时,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加大农资市场巡查、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农资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价格稳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农资等相关产品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联合加强质量、价格监管执法。

4 应对措施

4.1 强化农资调度调剂,确保数量充足

当前春季农资保供是抓好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的第一要务,抓紧农资调运和调剂,就要及时解决农资运输受阻问题,落实好点对点运输和配送,确保必需农业生产资料及时到村、到户、到田。积极为农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服务,不准设置人为障碍,确保应复尽复。

4.2 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可靠

重点关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偏远乡村、省际交界地、农资经营集散地、种养殖生产基地、菜篮子产品主产区等重点区域,下大力整治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运销大户和乡村流动商贩。重点严厉打击种子质量不合格和侵权假冒行为,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和生产、经营禁限用农药的行为,肥料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非法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以及农机具质量不合格问题。

4.3 强化农技指导服务,确保生产安全

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盯紧禁用药物,用好合格证制度,加强风险监测,严打假劣农资,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在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同时,还应组织专家编制发布《农资购买使用须知》、《禁限用农药目录》等明白纸,以“图解”和“视频”方式科普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操作要求,从确保产地环境洁净、正规渠道购买农资、强化生产过程管控、确保产品贮运安全、强化内部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指导生产者经营者在疫情期间落实主体责任。

5 成功通过疫情应对大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负面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确实造成了不可估量损失。但正面的是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农资服务企业成功通过了疫情应对大考。

5.1 改革后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和人员能打硬仗

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是农业农村部门的拳头和窗口,刚刚经历改革,人员还没完全到位,机构还没有完全磨合。疫情突然降临,疫情就是命令。执法人员有挑重担、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有变身份转角色的思维,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执法人员变社区值守人员、农资保供服务公仆角色转换快,划转人员刚宣布交接都没有进行工作交接但进入角色快,所有人员在无接触情况很快适应居家办公和线上处理业务,参与社区防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农资保供显身手、监管执法机制应变快。

5.2 农资行业从业人员团结协作、诚信经营理念提升

疫情对农资生产经销人员的经营理念、经销模式、诚信建设的一次重建。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保证农资及时下乡进村入户。宜昌市2月17日开始确定全市第一批主渠道配送企业,不管确定到谁都没有怨言,愉快接受配送任务。参与配送的与不参与配送的拾遗补缺、调货配货,院内院外发货、收货相互帮衬,农资协会发诚信倡议、配送企业签书面承诺、听招呼服管理,坚守配送一线既当老板又做搬运工、吃苦耐劳的典型很多。

猜你喜欢

农资肥料疫情
战疫情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