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湖北省玉米种植情况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2020-06-09路冰斌刘卫国张占英

湖北植保 2020年2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斑病湖北省

万 利 路冰斌 谢 龙 刘卫国 张占英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湖北武汉 430070)

玉米是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鄂北、鄂西南、鄂西北山区,部分县市玉米种植面积甚至超过了水稻、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近年来,我省种植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如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玉米、大豆等旱作作物面积增加。同时,随着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玉米、青饲玉米需求量增加,玉米种植品种增多,面积及产量逐年上升,2018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781.20 khm2,仅次于稻谷 2 390.99khm2、小麦 1 104.96 khm2、油菜932.97khm2;2018 年总产量 323.38万t,仅次于稻谷1 965.62万t、小麦410.37万t。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及玉米品种选育推广速度加快,玉米病虫害呈现加速发生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步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给我省玉米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通过对近年来我省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及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掌握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为提前谋划布局全省玉米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工作,有效应对病虫危害带来的粮食安全威胁意义重大。

1 近年来湖北省玉米种植规模变化趋势

近年来,我省玉米种植规模呈逐年稳定增加趋势,如表1所示,2011年~2018年我省玉米播种面积年平均增长25.40khm2,年平均增长率4.21%;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率从14.40%增长到16.12%。2011年~2018年玉米收获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2015年产量达到393.71万t,后连续三年下降;反映到占全省粮食总产量比重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8年下降到11.39%。

2011年~2018年湖北省玉米单产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全省玉米单产可达到5 024.56kg/hm2,到 2018 年单产下降到 4 139.53kg/hm2,产量下降了17.6%。一方面是因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部分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步增加,但相应的病虫防治技术不够完善;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且危害较为严重,防治难度较大;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是我省青贮玉米发展速度很快,规模较大,在统计上只统计了播种面积,而不计入产量,这也是造成单产下降的一大因素。

表1 2011年~2018年度湖北省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化

2 湖北省各地市州玉米种植分布情况

因2018年数据暂未查询到,笔者对湖北省2017年各地市州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进行了比较(见表2)。可知我省玉米主要种植区域为鄂西南山区和襄阳十堰地区,其次为江汉平原。2017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排前三位的地市州依次为襄阳市、恩施州、宜昌市,种植面积分别为225.26 khm2、153.77khm2、138.13khm2,占到了全省玉米总播种面积的63.4%;产量分别为110.25万t、67.86万t、57.30万t,占到了全省的66%。这和我省地形和种植结构有关,湖北省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种植结构上江汉平原主要播种作物还是以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玉米种植主要还是在山区较多。

表2 2017年度湖北省各地市玉米种植面积(单位:khm2,万t)

3 湖北省近年来玉米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表3是2011年~2018年我省玉米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统计,数据来源于近年来我省玉米病虫害监测数据汇总(下同)。从2011年~2018年,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年增加152.26万亩次,年平均增长率11.43%;防治面积每年增加213.44万亩次,年平均增长率17.63%;每年挽回损失由2011年的10.91万t增长到2017年的34.12万t,年平均增长3.88万t,年均增长率20.92%,2017年挽回损失占全年玉米产量的9.56%;每年的实际损失波动不大,平均每年损失5.12万t。数据表明随着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病虫害发生面积增速明显快于种植面积增速,但是我省针对玉米病虫害防治积极性较高、效果显著,每年挽回的损失也很明显。

表3 2011年~2018年度湖北省玉米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单位:面积:万亩次;损失:万t

对近年来我省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面积进行分析,从表4来看,我省主要病害种类以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灰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生面积较大,如2018年占到了病害发生总面积的95.10%。其它病害如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等发生面积较小。其中玉米灰斑病近年来在我省发生面积较重,2011年仅发生12.20万亩次,到2017年发生面积104.40万亩次,增加了7.5倍,2011年~2015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2%。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发生势头得到控制。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锈病发生相对平稳。

表4 2011年~2018年度主要病害发生面积变化情况单位:万亩次

从表5来看,我省玉米主要虫害发生种类为玉米螟、蚜虫、粘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及地下害虫,2018年这几类害虫发生面积1 039.93万亩次,占到了全年害虫发生面积的89.16%。其中玉米螟发生面积最大,除2011年外,该虫发生面积常年占到虫害总发生面积的60%以上。近年来,粘虫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仅有2.6万亩次到2017年84.55万亩次,增长了30多倍,可能是我省种植业结构变化较大,更有利于粘虫发生。地下害虫发生面积占比相对逐年减小,可能与药剂拌种等防治手段得到高效推广应用有关。

表5 2011年~2018年度主要虫害发生面积变化情况单位:万亩次

4 我省玉米生产及病虫害发生形势分析讨论

4.1 我省玉米生产形势

湖北省玉米播种面积80%以上集中在鄂西的恩施、宜昌、十堰和鄂北的襄阳,并在襄阳市的襄州区、枣阳市和老河口市呈连片分布[1]。虽然2016年国家调减玉米收购价格,全省玉米播种面积有所下滑,但是玉米市场需求量巨大,到2017年播种面积同比增长了20.11%,可以预见接下来几年内我省玉米生产规模将呈稳定增长趋势[2]。但产量方面,近年来湖北省玉米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靠扩大面积实现的,平均单产并没有提高[3],由于近年来我省玉米危害损失率均保持在1%以下,因此单产的下降可能与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有关,因为青贮玉米尚未计算粮食产量。

4.2 我省玉米病虫害发生形势

近年来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4]。我省也是如此,玉米播种面积的快速增长及播种方式的改变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往的玉米品种选育中,考评指标主要针对玉米大小斑病等传统病害,对灰斑病等考评系数较低,较不适应现有的抗病种植模式,导致在新品种推广中,发病面积增加。

(2)水改旱地区、玉米机械化种植区病虫害发生重视程度不够,防治技术尚不完善,病虫害发生较重。

(3)一些次要病虫害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改变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并造成较大损失,如近年来玉米灰斑病和玉米粘虫在我省发生面积迅速增加。

(4)入侵性害虫进入我省,防治手段缺乏造成发生面积扩展迅速。如2019年5月草地贪夜蛾入侵我省,危害面积达到百万亩以上,防控形势严峻。

5 我省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思考

5.1 优化玉米产业布局,选用抗病虫品种

针对我省玉米种植不同播种方式、不同地理气候,在推广品种时要注意当地流行病虫害,优化产业布局,选用不同抗病虫品种,降低防控压力。

5.2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各地要提高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的认识,持续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力度,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对于新的玉米种植区、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均要加强监测预警,摸清发生规律,为预防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5.3 加强防治技术研究,推进统防统治

在玉米种植模式、病虫害发生格局发生变化下,要大力加强防治技术研究,针对不同种植区域研究推广玉米病虫害精准施药技术;提高植保机械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大力扶持和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

5.4 构建绿色防控领域

通过构建绿色防控示范区等形式,研究推广以物理防治、生物控制、生态调控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恢复生态调控能力,达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治理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斑病湖北省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2015年3月生产资料价格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