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文化艺术资源融入包装设计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0-01-08
(河池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广西·河池 546300)
当今,包装即是营销的商品社会,产品包装往往被过度包装,在纷繁的包装设计世界中,人们的视觉疲劳、精神压抑早已被无限放大。随着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复杂化,包装设计转向更加多元化,已经从单一的视觉冲击、花哨的设计风格转向更加生态环保、自然清新、古拙大气、简洁流畅等新的设计形态。在被现代商业、工业社会侵蚀的今天,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淡雅厚重的美学风格给包装设计带来更多的清新空气。传统的包装设计随着历史的演变与积淀,逐渐形成的独具地域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格,虽然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条件,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传统社会中的审美观念、认知特点和价值观仍有着理所当然的传承性。地方高校是为本土培养应用型社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现代快速发展的数字化社会化环境中,要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弘扬地域优秀民族文化,构成民族文化自信,建立民族文化创新理念,在包装设计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地方壮族文化艺术资源,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壮族文化艺术,也丰富了地域包装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
1 包装设计课程中融入壮族文化艺术资源的意义
当今信息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商品贸易日趋频繁,越是民族的就也是世界的,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每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经济都不尽相同,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这是民族区分的标志,也是深刻的民族文化烙印,而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才构成世界各民族文化大家庭。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浪潮中,商品流通速度迅速,淘汰速度也极快,产品要想在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单纯依靠产品自身的优异性是不够的。产品包装往往成为消费者选择该产品的第一印象与购买驱动力,在包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地域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元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传统文化艺术的使用价值得到新的升华,从而使商品包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尽显商品品牌的个性特征,这对商品的流通、销售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包装设计课程中融入壮族文化艺术资源实训制作作品中,学生设计了一款极具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茶叶系列包装,包装融入地域民族图案纹样设计元素,特显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兼顾现代美学的茶叶包装,包装涵盖地方少数民族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和当代点线面构成美学以及生动的色彩搭配,在包装外盒上使用水粉颜料绘制壮族文化象征符号图案纹样,作者将概况凝练再创新的铜鼓与壮锦的图案纹样有机融入包装盒结构,这个包装传达了地域民族文化传统美学与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美学的精心整合,使人印象深刻。
在我国当前的包装市场上,就设计层面而言,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包括:图文色彩过于简单、相似设计较多、设计呈模式化形态等。对于包装设计师而言,主要工作为增强产品包装的文化内涵与营销传播力,其综合素养与包装设计质量密切联系。要改变我国产品包装设计较落后的水平,应加强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提升学生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实践性,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当今,我国众多高校已着手改革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针对传统包装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系统讲授包装设计规律与包装形式美学原理与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赏析,也就是专业理论知识+优秀作品赏析+课程作业模式,全国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区别大都仅限于布置课程作业方式不同,学生需要按照作业主题,制定市场调查报告,同时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最后完成作业的设计制作并提交。教师通常根据平时学生的出勤到课率,及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可以应用在一切学科课程教学,虽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设计水平,但往往形成的学生的机械化、程序化的设计能力,学生的包装设计往往停留在模仿与机械式的装饰,设计出来的包装通常是千篇一律的雷同,缺乏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与创新性精神,学生进入课程学校缺乏动力,已完成课程任务为目的,使得学生有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上有了显著提上,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竞争,经贸往来频繁,国际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国际文化纷纷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在学习吸收西方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定力,客观的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去粗取精,弘扬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地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中,展示东方民族元素,使产品包装既体现产品的特性也对外宣传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突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地域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使设计作品更具个性与民族文化内涵,有效提升产品包装形象,从而提升设计课程质量。
2 壮族文化艺术资源融入包装设计课堂教学的实践
2.1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包装设计有其独特的功能,一是保护产品,二是文化的传播,三是无形的销售员。在民族地方高校的包转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地域民族文化设计视觉元素,来对地方高校包装设计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填补教学内容脱了地方经济社会的现象,优化本土高校包装设计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地方企业项目设计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壮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积淀的地域独特的民族文化,如铜鼓文化、壮锦文化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壮族传统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其涵盖了很多当地民族艺术元素,对地方民族品牌包装设计而言,是一项珍贵的艺术设计视觉元素资源,既能有效促进地方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又能帮助地方树立民族品牌,服务企业,发展地方产业经济。在对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优化改革中,可以融入地方壮族图案纹样视觉设计元素,在田野考察收集原始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按照项目设计的主题把设计素材经过分解与重组创造性的萃取有效元素,并且将其运用到课程设置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当地文化资源,将其运用于设计题材中,使设计作品不仅具备创新性,而且具备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使当地文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良好协调。
2.2 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所以,最终还得是“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达到事半功倍,不妥的方法可能事倍功半。然而,包装设计课程属于艺术创造性课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保留发展学生的独创性,教学方法应按照课程内容、学生基础机动灵活。教学过程需要把握一项重要原则,即课有常而教法无常。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包装设计作品的设计质量,所设计的作品不仅符合包装设计的功能与审美特征,又要副含民族文化内涵,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自信,又能使学生了解并认同地域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上,应注重增强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使教学中涵盖理论传授、实践教学两个模块,加强教学实践的引导,教师导入实践项目,与同学们分析项目策略单,明确主题与设计切入方式,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更开放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程设计体系得以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优化课程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具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3 以赛促学,项目式驱动
近年来,随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入改革,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越来越广泛,合作的范围与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如教师将学科竞赛中企业项目选题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分析,按照学科竞赛企业规定的项目选题设计符合企业项目要求的包装设计风格,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项目问题,解决项目问题的创造性能力,又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以赛促学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散性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在课题学习中引入企业项目社会实践课题,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企业项目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对包装设计学习的兴趣,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与解决项目实际问题能力。在项目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项目测量单,读懂设计主题,启发设计思路、规范设计内容,使学生在设计作品中更好地将地域民族视觉元素运用到设计作品里。有效引导学生将地域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作品中,提升作品的民族文化内涵,既有利于地域民族包装品牌推广与宣传,也增加了获奖机率,而且有利于弘扬与传承发展地域优秀民族文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的频繁交融,在学习吸收汉化和西化的过程中,壮族传统文化逐渐趋于弱化,如传统特色手工艺品的壮锦等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这种壮族手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晶,能够反应壮族文化的内涵与传承。如今,社会产业发展和地区品牌形象的树立,急需设计开发具有地方民族文化内涵的产品包装,为了结合时代产业发展和地区发展的需要,民族地方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改革类与实践探索。以项目驱动的产教融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地域壮族艺术文化视觉元素,以赛促学的教学手段,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包装设计课程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设计的作品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认同,达到树立地域民族品牌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