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微课在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点微课

柳 凯 魏 飞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国际贸易学这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等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讲解,学生的接受效果欠佳,不再适合课堂实践教学。微课作为新型的线上教学方式,特点鲜明、主题突出、短小精悍,可以弥补线下教学的缺憾,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增加与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互动。本文将结合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提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 微课的优势

微课的雏形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1993年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 second Course),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他认为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微课目前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1.1 教学内容简练、明确

微视频是微课教学的主要资源。在开展微课资源建设时,教师一般结合教学大纲,从课程中凝炼核心知识点。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仅针对一个知识点展开,微视频时长通常控制在5-10分钟之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注意力,再结合传统课堂学习,掌握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

1.2 借助网络平台、反馈及时

借助网络平台,搭建“随身课堂”,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需受制于课堂,便捷灵活的进行学习资源在线查看及下载,为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营造良好的平台。在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后,教师通过测试、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查看结果,要求学生迅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显,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1.3 无缝衔接、互动性强

微课融入传统教学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整合应用实施微课教学的关键。在完成微视频资源的设计、制作后,需要与测试、习题、课程讨论、在线讨论等其它教学资源结合应用,教师可以即时进行线上检验和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学生则可以通过平台讨论区、线上交互工具提问,及时答疑解惑。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理论应用能力遭到忽视。国际贸易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密集,教师授课时多采取经济模型结合几何分析的模式解释有关理论,导致学生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利用所学理论去解释真实的国际贸易现象和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在要求互动性、多样化的课堂里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程考核方式僵化单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根据笔试考试成绩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重识记,轻理解,往往会鼓励学生去死记硬背理论概念,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货物与服务的交换特点与运行规律的学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贸易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

3 微课在国际贸易学课程中的设计、制作和应用

3.1 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遴选适于用微视频形式呈现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最好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微课的特点在于“少而精”,在这一阶段要避免的误区是将理论涉及的所有知识点不加选择地一一予以呈现。以《国际贸易学》为例,笔者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筛选出了十五个知识难点,主要涉及贸易的基本概念、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贸易理论和贸易实践措施。

3.2 微课制作

《国际贸易学》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两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分析贸易的利益所在,揭示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国际贸易政策则重点研究各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与趋势。在制作微课时,教师需紧密结合课程的教学大纲,充分凸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而,由于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所以,教师在制作《国际贸易学》课程的微课时,应在结合客观的数理几何分析的基础上,在微课视频中穿插贴近学生认知或者勾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小故事、小案例,让教学内容接地气、有温度。例如,在解释什么是比较优势时,可以拿刘翔和郭敬明举例说明,为什么刘翔应该去跨栏,而郭敬明应该去写书。这样一来,就能让冰冷、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参与其中,比如在视频中模拟贸易谈判的过程,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既而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3 资源开发

这一阶段要借助课程团队的力量,明确团队成员分工。根据目前录制微课的要求,有教师出现并辅以PPT的视频推行形式最为普遍,每一个微视频的时长应控制在10-12分钟,避免微课沦为传统课堂教学实录。录制微视频时,均需要字幕软件、录屏软件等完成,也可以穿插动画、V-LOG等让视频内容更加生动、饱满。比如,笔者在录制关税措施的微视频时,穿插了约一分钟时长的央视短视频,利用取消车厘子关税的新闻短片,解释关税对进口的限制作用。

3.4 整合应用

在将制作好的微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后,要通过习题、测试与讨论等方式与学生形成交互,实现真正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新冠疫情期间,笔者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发布到“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同时通过“慕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发布讨论、测试、投票和练习等,在线上及时解答学生问题,要求学生迅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显。

3.5 教学运用

微课在应用于《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时,可以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向学生推送与具体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熟悉理论的背景知识。比如,在讲授绝对优势理论前,向学生推送亚当·斯密参观制钉厂的小故事,让学生通知生动的案例明白生产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勾起学生探究劳动生产率如何决定生产分工和贸易交换的奥秘的欲望。其次,在课中融入微课资源。教师在引入微课内容时,应有意识地引入贸易案例,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概念内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比如,各国奉行保护贸易政策的初衷各不相同,背后既有政治论点,也有经济论点。在播放这一部分的微课内容时,教师应该合理控制理论内容的灌输,更多地通过案例去帮助学生理解和梳理保护贸易和就业、贸易条件、国家安全等隐性利益之间的关系,以此保证《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最后,严格按照微课内容来布置课后作业,让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作业中,以专题介绍、研究报告或者课程论文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概念内容,最大限度提升《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3.6 教学评价

为了切实保证微课应用的实效性,还需要充分重视微课教学评价环节。通常在微课教学评价环节应该具体涉及到教师对学生所作出的评价,以及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必须及时并有依据,应该主要参考配套练习的完成情况,比如通过教学辅助工具推送的练习、投票和讨论等环节。对课堂内容的评价应主要关注微课视频的合目的性和制作质量,对教师的评价则应侧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便让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得到保证。

4 微课引入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调查

笔者将微课引入国际贸易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并就微课的实施情况,并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问卷内容涵盖微课的学习效果、微课的交互情况、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及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89.5%的学生认为微课适合国际贸易学的课程教学;97.7%的学生认为教师录制的微视频有助于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90.8%的学生认为课中通过线上辅导工具推送的练习、案例讨论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89.5%的学生认为能够融入线上的交流讨论;还有89.66%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应该更多关注线上交流与配套练习的完成情况。

5 结语

国际贸易学这门课程强调运用所学理论来解释、分析现实贸易问题和现象,而传统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的灌输,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已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问卷调研发现,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微课教学,且微课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关于G20 的知识点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