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标准构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探究
2020-01-08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0)
高校辅导员兼具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在校园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岗位建立之初,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随着高校学生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增加以及我国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还需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心理辅导等工作,以“精细化”标准构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能够使辅导员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在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加规范化、流程化,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职工队伍建设。
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管理能力也随之有了显著的提高,学校不仅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辅导员作为学校管理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在开展校园管理团队培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从我国高校现有的辅导员团队水平来看,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对于学校发展和辅导员个人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辅导员对于职业能力的认识不足,忽视了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缺乏自我驱动能力,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第二,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内容不全面,使辅导员长期处于安逸的工作环境中,由于缺乏竞争力和岗位提升空间,导致部分辅导员出现懒惰、自满的情绪,同时对于职业能力较强的辅导员由于不能及时给予奖励,提供岗位发展的机会,致使其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和工作热情。第三,辅导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相应的培训,导致职业能力提升较慢,跟不上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求。
2 以“精细化”标准构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要求
辅导员工作精细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想法也更加多种多样,作为辅导员,不仅仅局限于校园的日常工作,同时也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适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特别是大四阶段,学生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例如出国、读研、就业、自主创业等,针对不同学生的选择,辅导员应当适当给予帮助,一定情况下也要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第二,对辅导员的个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考核标准也越来越严格,需要辅导员不断地提升自我以满足需求。第三,辅导员的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以往高校在辅导员职责划分方面较为模糊,以“精细化”标准构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就需要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流程,使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具体化,标准化,包括考核制度,使得辅导员在进行日常工作中有所依据。
3 以“精细化”标准构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策略
3.1 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
“精细化”的重要要求和前提条件就是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做到具体化、制度化、流程化,各项工作之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使得学校能够充分掌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辅导员也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以及年度计划,分清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其他工作内容,对于安排的重点内容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尽量避免失误。这种制定工作计划的方式能较好地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遗漏,学校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检查,也可以鼓励各辅导员之间进行互相检查,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和提高。
“精细化”不意味着辅导员只需要着眼于眼前,相反要求辅导员在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时不仅仅以当下为出发点,还要有长远目标。既要对具体的管理工作有全面的考量,同时要对学生管理有宏观的认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进行工作内容的规划。具备长远工作规划能力也是“精细化”标准的重要要求,辅导员要根据学生不同时间段的具体需求进行变化,同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的需求变化,有计划、有目的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3.2 加强在岗培训,提高导员素质
随着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在导员的选拔中,不仅需要导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背景符合要求,同时也需要考验导员的管理技能和水平。作为高校辅导员,也是学校管理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学习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如何正确执行工作任务,发挥好学生和学校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从我国现有高校辅导员现状来看,大部分辅导员为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在读研究生,这些学生虽然满足高校在辅导员选择中学历和个人素质的需求,但是普遍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辅导员职业能力精细化,就要求加强辅导员的在职培训,完善下现有的培训体系,针对高校自身的情况开展培训和学习交流,使辅导员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学校不断扩展和新增专业管理内容的需求,在培训中获得专业知识,同时能够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水平,这样也能够见解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管理团队的建立。
理论培训仅仅是辅导员培训体系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辅导员的实战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因此学校应开展沙盘培训,让辅导员通过实际演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对于辅导员的培训方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辅导员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培训当中,工作沙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交流就可以将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同时通过分享也可以促使辅导员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3.3 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需求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众多高校都出现了逐年扩招的现象,这使得高校在校人员逐渐增加。再加上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念和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高校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以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也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尽可能提供帮助。就这一层面来讲,辅导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总体掌握学生状态,对于较为特殊的学生要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第二,主动寻找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对于学生出现的困惑或者难点自身无法解决的时候,应当及时寻找外界资源以满足学生需求。例如在大四就业阶段,应当充分挖掘就业信息,尽可能满足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获取足够的就业信息。第三,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做到及时跟踪,全面掌握情况,必要时可申请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帮助。
3.4 加强绩效考核,优化评级制度
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仅仅依靠培训和辅导员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做到奖罚分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首先,学校应安排相应负责人,针对辅导员在某一阶段已经明确的工作内容进行评分,每一项工作后面都应当有对应的分数,完成后的总体评分作为对辅导员阶段性考核的依据,重点工作内容的分数应高于其他工作内容的分数占比。其次,应当扩大评分队伍,将学生、家长同时纳入到评分队伍中,保证评分的公平性,学生也可以匿名提出建议,这样有利于帮助辅导员有目标地进行工作改进。最后,适当开展内部竞争,保证辅导员有可提升的空间,给予辅导员充分的上升空间,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时,以“精细化”标准构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一个主要着力点在于“细”,即制度流程要全面细致,具体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全面覆盖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节点,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落实到位,确保完善后的评价机制具有可实际操作性,使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为辅导员今后的职业发展明确方向。
3.5 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
信息化管理是“精细化”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自媒体时代下,推进校园管理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信息化网络的应用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更加具体、合理,既能做到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全面监控,又能够满足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利用QQ、微信等平台能够使辅导员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不便以及给学生造成的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同时,利用相关网络信息平台能够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重要信息,扩宽了信息发布渠道,使日常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同时通过网络系统分析也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更加全面的检测到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状态,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有一个更加合理的的评估,因此,以“精细化”标准构筑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就要求学校和辅导员同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升学校的日常管理水平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现阶段,辅导员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充分发挥好辅导员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可以更好地推动校园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以“精细化”标准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要求学校能进一步细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制度,同时要求辅导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管理技能。学校也应当以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提升,做到以“精细化”标准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